诺亚财富踩雷,原因竟是一个会议室?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日前,承兴国际控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罗静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随后,为承兴国际提供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诺亚财富集团股价出现暴跌。7月8日晚间,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汪静波发布内部信称,自己旗下核心企业向承兴国际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供应链融资业务发生状况,承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因涉嫌欺诈被中国警方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京东被牵扯了进来。
对于诺亚财富的声明,京东方面立即回应,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在京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承兴涉嫌伪造与京东等公司的合同进行诈骗。就此,京东也已经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京东表示,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和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暴露了其自身在合规和风险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
随后,越来越多的公司涉及其中,除了诺亚财富之外,云南国际信托发行的多款“云涌”系列信托产品,也与承兴有关。
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诺亚财富,还是承兴公司,都很陌生。但是大家对京东很熟悉,京东是如何被卷入这个骗局之中的?这个事件京东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一、核心问题在风控与合规
从目前的信息看,承兴公司的这个骗局所涉及的金额可能非常重大。仅仅诺亚财富涉及的金额就有34亿之多。从央行征信系统看,目前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有71笔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记录,这还仅仅是京东一家,不包括苏宁和其他厂商。
同时,有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爆料,这家公司还找过多家企业行骗,但是他所在的企业保持了高度警惕,要求京东方面认证,才没有被骗。
从云南信托的项目看,给投资者的利率已经达到了9%,信托公司自己拿的份额也不会少。
在高息高利润的诱惑下,一些金融企业的风控与合规出了大问题。骗子的手法说高明也不高明,大致与理财产品借用银行大厅骗老太太类似,再加上一招伪造公章,只要金融企业能与京东苏宁这类企业做一个正式的核实手续就能拆穿。
但是在高额利益面前,被骗的企业风控与合规形同虚设,让骗子轻易得手,造成巨大损失。
被骗后,这类企业再起诉京东这种毫不知情的名誉受害者,属推卸责任的甩锅行为,问题的核心在这类企业的合规和风控出了大问题。
二、京东其实是名誉受害者
这次暴雷事件,看上去很复杂,而实际上骗术很简单。广州承兴公司应收账款作为融资手段,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操作供应链金融,把这类业务打包出售,也是正常的金融业务。
类似的还有云南国际信托的信托产品,也是把应收账款变成金融产品出售。
到这一步都是正常的业务,不存在欺诈问题。
但是广州承兴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伪造了与京东的应收账款,甚至伪造了京东的印鉴,虚构了与京东的交易。对此,京东毫不知情。
这家公司还通过这种手法伪造了苏宁的合同和应付账款,苏宁同样毫不知情。
而将承兴公司应付账款打包成金融产品的公司,风控和合规出了大问题。几十亿的生意,居然很轻松的就被骗子不算太高明的骗术骗过了,它们甚至没有与京东方面做正规的验证手续。
于是,承兴公司伪造的应收账款成功融资。诺亚财富,云南信托等一大批金融企业被骗,购买了诺亚财富,云南信托相关产品的投资者被骗。
而作为事件的一方,京东,苏宁虽然没有金钱上的损失,但是声誉受到了负面影响。当事人为了甩锅,甚至对京东发起诉讼。
明明是躺枪的受害者,却和骗子一起被卷入风口浪尖。京东、苏宁们成为了最无辜的名誉受害者。
三、骗局的启示
这个事件本身不复杂,但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从京东的角度看,虽然这次事件给京东带来名誉伤害,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京东的信誉值非常高,京东的应付账款可靠性是100%,所以骗子才会伪造的京东的合同和应付账款做供应链融资,获得巨额资金。骗子可耻,但是京东的信誉值在社会上的认同度还是非常高的。
从金融企业的角度看,现在金融类产品,经过层层包装,其中一个环节的合规和风控出问题,就会酿成巨大风险。
这次事件主要责任,除了承兴的诈骗,诺亚财富和其他机构的管理才是主要原因。从头到尾京东并不知情,诺亚财富和其他机构有100次机会通过100种渠道核实一下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然后这么简单的风控就是没人做,背后也许是利益驱动,也许有其他原因,到结果是风控和合规没有起到作用,巨额资金被骗,造成巨大损失。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这次事件也有重大意义。云南国际信托把承兴公司的应付账款做成利率高达9%的信托投资产品。如果消费者投资者贪图高利,就很可能损失。
对于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不要贪恋理财产品的高息回报,要认清本质,多查查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