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美剧的距离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在形容一部制作精良的国产剧时,“美剧质感”成了舆论话术中的一帖万能膏药,制片方和观众心目中的不成文契约。摄影有美感调色颇讲究是美剧质感,集数短小精悍是美剧质感,甚至服化道做工细致符合时代背景也被形容为美剧质感。我们对“优质”国产剧集的定义,因袭了一大批观众观看美剧的感受。许多专注看美剧的观众是不屑于看或鲜少看国产剧的:资本的起哄、制度的审查、剧集主题的浅薄、集数的疯狂注水、人物表演的生涩呆板等种种因素掣肘,让国产剧变为一种颇为尴尬的存在。当人们说到国产剧的良心时,提到的也多是《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经典老牌剧集。
中国网剧的草台班子时代结束后,人们一度寄希望于网络剧能够向美剧看齐。事实上,前几年《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剧集的相继推出,似乎让人们一度燃起一种美好的幻觉,认为未来的剧集走势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终究未能迎来制作更精良、探讨主题更加多元而深刻的精彩剧集。而《长安十二时辰》低调播出后呈现出的热议,似乎将之前一度沉寂的网剧风潮再度激活。长镜头、唯美摄影、台词考究、历史细节还原度高等许多看点,成了最近一段时间来,该剧营销话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所有人都在说剧集拍得像美剧时,导演曹盾接受采访时却说,这部剧在制作之初,他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想着如何把这部剧拍得不那么像美剧。事实上,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而要分析他的理由,就不得不提这部剧的同名原著所借鉴的美剧《24小时》。《24小时》在2001年首播,时值9·11事件刚刚过去,“反恐”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关键词,“打不死的小强”(剧中男主人公的角色中文昵称)横空出世,成了公众眼中的“救世英雄”。24小时的叙事模式在当时可谓开启了美剧界的叙事先河,剧集每一集的时间对应着现实中的一个小时,而主角必须要24小时以内——也就是一季的体量,完成捉获恐怖分子的任务,不然一座城市或者一个重要人物就会被毁灭。
《24小时》是典型的强情节类型的叙事作品。它将古希腊戏剧家提出的传统三一律情节和多线式情节做了有机的融合,在以杰克·鲍尔为主角的主人公进行的抓获行动中,剧作结构上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而同时以“抓获恐怖分子”这条主线为轴心,故事又辐射出多条紧密交织的支线剧情,这些剧情线索彼此之间紧密咬合,时而互动,时而并行,形成一只美妙的变奏曲。
它塑造了“杰克·鲍尔”这样的一个足智多谋又英勇无畏的探员形象,但这个角色是驱动情节快速推进的重要推力,发生于一天内的故事,人物注定不会获得根本意义上的领悟或成长,而剧集的其他角色也更多都是一些功能性角色,不管是怀抱理想主义冲动去参选总统的政客、还是处在叛逆期的女儿,他们都承担着与主角杰克·鲍尔进行互动或给主角制造麻烦的作用。当年与《越狱》一道,初看这样的强情节剧集的感受肯定是非常惊讶的,就在去年,得知该剧的蓝光碟片推出后,我甚至还为此重新看了这部剧的第一季,时隔十余年后再看,果不其然惊艳感没那么强了,那些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与现实时间线同步、分屏剪辑等开美剧先河的闪光点如今已然蒙尘。在今天回看这部剧,能看到其中粗陋而俗套的情节设计,例如绑架以及颇为狗血的二次绑架、失忆、潜伏在英雄身边的美女特工,但放在十八年前观看可以想象是多么丰盛的大餐,强情节的叙事节奏、多线叙事中情节的交汇与离散,英雄的代价,灰色的正义,鲜明的政治背景映射都悉数呈现。
然而即便这部剧集今天看来已不再令人惊艳,你依然能看到剧作整体上构建的工整严谨。说回《长安十二时辰》,说实话,虽然这么比较不合适,但是《长安十二时辰》十几年后在剧作上却丧失了原作应该有的节奏感。导演说这部剧不可能像《24小时》那样,频繁地在剧中插入倒计时的时钟记时,所以采用了中国的时间历法,这些传统元素的加入的确能够更加本土化,但是这仅仅是形式上的表现手法,它无法解决故事整体节奏感平平的弊病。《长》丧失了这类强情节叙事作品中最重要的“时间感”元素,你当然可以说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是植根于大唐背景下的必要展示,但它始终在给我一种观看传统的精致电视剧一样的感觉,而这对于“十二时辰”这一概念,无疑是最大的损害。而剧情开场的很多剧情,全靠交代,又让这部本应该充满“动感”的剧集变成全靠对话来助推情节,也严重影响了剧集的观感。
在资本加持和工业流程愈发完善的当下,我们能无限度地靠近美剧的工艺制作,然而严谨的剧作结构同样是美剧能够行销全球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剧商业类型剧集把“如何讲好故事”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很多剧集其实没有多么经典,却靠着稳定的叙事套路,一播就是十几年。在这样的呈现结果面前,我们应该做的或许不仅仅是只把那些精美的摄影、精致的服化道解读为“美剧质感”,“美剧质感”中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