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赛道之王沈南鹏:中国第一投资人如何炼成的?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薛芳

2010年,沈南鹏换了新发型,把公众视野里的周润发式的大背头剪成了普通的小平头。那一年是沈南鹏大放异彩的起点,红杉中国有9家投资的公司成功IPO, “发型的变化标示着他的进步”,红杉中国早年投资过的航班管家CEO王江说。

沈南鹏个头1米8,一度,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在他看来,一些关于他的书和媒体报道,有很多素材并不真实,因为从未采访过他本人。沈南鹏198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商学院,在花旗银行、雷曼兄弟证券和德意志银行有过7年的工作经历,1999年他创立携程,2002年创立如家。2005年,他加入红杉中国,成为合伙人。

“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界最成功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在一个公开活动上说。媒体则直接评论说他买下了中国半个互联网。

过去的14年,沈南鹏带领着红杉中国投资了包括阿里巴巴、大众点评、拼多多、大疆创新、滴滴、京东、今日头条、美团等数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此外,红杉中国在美团点评、58赶集合并等并购案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要你还在创业,只要你还在这个大的行业里面,我相信大家绕来绕去都会遇到红杉”,美团CEO王兴说,“因为红杉总在那里,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

伴随着成功,熟悉沈南鹏的人感知到了他的变化,红杉中国刚创立前几年,其整个人是一种紧绷着的状态,但最近这两年,“沈南鹏是相当的平和”,经纬创始合伙人张颖这样描述沈南鹏,“一开始,是数家同行在一起,进行厮杀,很激烈。但后来,我越来越焦虑,他却越来越稳健。”

作为业界公认的中国第一投资人,沈南鹏的成功有哪些偶然和必然?

水大鱼大

沈南鹏196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海宁也是王国维和金庸的故乡。他个头很高,讲话语速极快。在沈南鹏的作家好朋友余华的眼中,“他身上融合多种正反的特质:骄傲与谦虚,激进与保守,强硬与温柔。”

4月2日,福布斯公布了“全球最佳创投人”2019年榜单,沈南鹏再度荣膺榜首。《福布斯》如此点评:几乎没有人能够比沈南鹏更有资格享有“点金手”的美誉,他是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中国领先科技企业背后的重要投资人。

“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有100名顶尖风险资本家上榜,这个榜单被誉为“投资界奥斯卡”。这已经是沈南鹏第二次荣膺榜首。

《福布斯》撰文称,Facebook和Twitter投资人“统治”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的时代已经结束,硅谷投资人“霸屏”的岁月正在远去,属于中国投资人的时代已然来临。

近十年,红杉资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得益于在中国的投资。

沈南鹏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候如此评价,“中国人如果上榜,最大的依据是因为整个中国的市场起来了。中国的市场和美国是当量的,过去三十年,中国成为超级独角兽的公司中国比美国多。水大鱼大。”

既然是水大鱼大,为什么只有他得了第一?沈南鹏的回答是,卖油翁,手熟而已。

熟悉沈南鹏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勤奋、而且谦虚。

对于红杉中国的投资经理,周一例会的时候,他们都必须准备好应对老板详细的问题。与此同时,沈南鹏还以在一天当中任何时候都能秒回邮件和消息著称。

近些年,沈南鹏每次见徐小平,都会问他最近投资了什么项目。徐小平提到的公司,他会记下来。

“沈南鹏很谦和,红杉成立这些年,沈南鹏对创始人有着极大的尊重,再小的创业公司,他都会称创始人某总。”光点资本投资人符正告诉《深网》。

在多年以前,沈南鹏读过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也读过余华的《兄弟》,在他看来,这两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一个是纪实性的,一个是虚构类的小说,是黑色幽默。

《激荡三十年》写了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这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反思小说。余华的《兄弟》写了四十年(从1967到2007年)的两次社会裂变,这两次裂变,一次是“文革”,一次是市场经济所造成的价值观的颠覆、以及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颠倒。

沈南鹏谈及,在《激荡三十年》和《兄弟》这本书下半部中,他看到的是历史的浓缩,西方国家可能用一百年走完的历史,我们用三十年就走完了,“我们这一辈的人,感触非常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回顾这一段的历史。”

对喜欢读历史书的沈南鹏来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受益者。毋庸置疑,沈南鹏的故事是一个寻求机会的人每一步都踩准了时代的踏板。

从投资银行家,到创业家,再到投资家,在沈南鹏看来,这环环相扣的职场生涯,都不是个人可以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大时代的赠予。

最佳路径的选择

7岁之前,沈南鹏都生活在浙江海宁。童年的沈南鹏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与一般孩童相比,他似乎缺少了少年时期的玩耍和轻松,除了上学就是少年宫参加数学培训班。

七岁之后,沈南鹏的妈妈把他送到了上海的姑姑家,他在上海开始了9年义务教育。那时候的沈南鹏,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中学毕业,他被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数学家。

1989年,沈南鹏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他在哥伦比亚数学系的成绩也不错,只不过他发现,比同学花费更多的时间才得到一个稍微高点的成绩。

他对好朋友余华说,“中国人在很多时候,把熟练当成了天才”。

那段时间里,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让很多留学生受到了刺激。这个中国学生从运筹系博士攻读中退出来,进入了华尔街最好的一家公司。这个故事让沈南鹏醍醐灌顶,他意识到华尔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沈南鹏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搁置了作为数学家的梦想。“在美国,你得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进了华尔街。”沈南鹏说。

因此,沈南鹏被称为“机会”主义者。后来,沈南鹏对媒体如此诠释,“机会主义,我理解的意思是每一个机会来的时候我都会抓住他,具备一个开放心态。”他当时总结,“我是个机会主义者,但我不是投机意义上的机会主义者。”

又过了一年时间,他退了学,准备到耶鲁大学去读商学院,以便朝华尔街的方向前行半步。两年后,沈南鹏来到纽约。这次他多了一个MBA的学位。但没有人愿意给他机会,他应聘过十几家公司,都失败了。

沈南鹏不甘心就此离开,花旗银行有一个应聘的机会。众所周知,要通过花旗银行的面试极其不易。

“一家赌博公司计划在当季的NBA的每场比赛中下注猜赢家,猜中了赌本翻一倍,猜错了血本无归,如果赌博公司要求你在总决赛时仍留有1000美元的赌本,当季的首轮比赛应该下注多少?”

出这道题的人是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的博士,他的表情极为不屑,等着答题者落荒而逃。解答这道题的人是沈南鹏,由于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有一年的学习经历,在10分钟内,他给出了正确答案,也为他赢得了进入花旗银行的机会。

沈南鹏今日的荣光,最初的契机,就是华尔街,从那一刻开始,做一个数学家还是商业精英变得泾渭分明。

保守主义者的冒险

沈南鹏叩开了花旗的门。当沈南鹏在职场生涯努力向上走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

1990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随后的第二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的证券市场形成。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在牛市的疯狂和熊市的惨淡中趋于成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离开中国5年后,看到机会的沈南鹏回到了香港。这一次他并没有代表花旗,而是在千挑万选后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请……

当互联网、硅谷、纳斯达克、网景等开始温暖知识青年梦想的时候,沈南鹏再次转换轨道,他开始关心和研究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型。沈南鹏告别了优厚的薪水、令人羡慕的职位,1999年,沈南鹏决定创业了。

1999年,疯狂年代,中国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

中国第一家B2C网站诞生,创始人王峻涛给他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8848。这个模式是亚马逊的首创。而初创的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可以窥见雅虎的影子。马云已经36岁,他创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将OICQ(QQ的前身)挂在了网上。

对当时的沈南鹏来说,“创业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原来有着舒适生活,收入水平也不错。如果你现在去做一个事情,失败了。你还能回到从前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对29岁的沈南鹏来说,创业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他选择了冒险。

沈南鹏是个保守的人,因此,他会规避风险。携程创业时,本已算得上富有的沈南鹏只拿出60万人民币获得40%的股份,并在随后几轮融资中高度稀释。如果沈南鹏不是那么规避风险,他完全可以在携程占有更多的股权。

这种对风险的厌恶,也表现在他的娱乐生活上,对于富人们喜爱的游艇,沈南鹏就不是那么着迷,理由是,“因为我发现小的游艇晃得厉害,相对来说, 我更喜欢高尔夫和爬山,海上的东西还不如在陆地上来的扎实。”

携程从创立到上市,用了4年时间。后来,“携程四君子”创立如家,又延续了另外一个在纳斯达克的辉煌。如家于2001年底开始创办,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

对沈南鹏来说,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转型为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很多时候,需要放下身段,异常艰难的从零开始,但在沈南鹏自己的叙述中,看不到任何情绪的波动,这或许源于他对现实清晰的认知。

携程发展初期,去找一些合作伙伴,特别难。沈南鹏自述,“与之前的工作氛围比,存在的差异也比较大。我在德意志银行的时候,比如要见中国银行的资本部老总,是很容易的,因为我背后是德意志银行,而不是因为我是沈南鹏。”

“携程创立后,约东航,看携程的呼叫中心能不能和东航的呼叫中心有合作?人家会问,携程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公司很居高临下很正常。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去编织上下游的关系,包括跟酒店的合作,只能慢慢的积累”。

再次转型

2005年,红杉中国找到沈南鹏时,他已经是个很有经验的创业者了。

红杉美国从沈南鹏的前同事、竞争对手、个人投资的创业者等一群人中做了一个背调。他们描述的是一位思维敏捷的思想家,一位精明的战略家,一位无情的交易者,一个没有时间闲聊,很少表露情绪的人。

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过往的工作经历使得他有着超越普通创业者的见识和格局。他经历过经济周期,也知道一个互联网公司增长停滞时如何应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沈南鹏在德意志银行,他看到了一个公司在一夜之间倒闭。“世界变了,投资银行这个行业还会存在吗?”沈南鹏原来清晰的逻辑都被打乱了。

“SARS之前,携程一直维持着30-40%的增长,如家的订房量一直是90%以上。而SARS后,那个季度的订房量巨减,机票也是。如家更是降到了70%,那时我们都年轻,未经历过这样的挑战。对公司来讲,考验公司的内力。”沈南鹏说。

总之,红杉美国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红杉从第一天开始就有着合适的模式。他们选中了沈南鹏——他能够发现适合中国的创始人和产品——并赋予了他完全的自主权。”

对于保守的沈南鹏来说,这次职业转型他没有感觉到冒险,他觉得很开心,“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职业生涯具有连续性,你前面的工作为后面的铺垫了很好基础。”

为什么红杉美国会选择在2005年这个时间点,把橄榄枝抛向沈南鹏?

在美国,2005年,百度、分众和尚德电力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个时候,美国的投资人很喜欢听美国版的中国故事,比如中国的谷歌,中国的亚马逊……硅谷的投资者也在寻找一些新的增长点。

而此前一年,硅谷银行组织了一个为期6天的北京和上海之旅,红杉资本、KPCB、NEA等顶尖投资机构的人组成了一个25人考察团。考察团逛了逛长城,也去了趟中关村。而那一年中国有11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红杉是那波考察团中第一批在中国设立基金的投资机构。2005年9月,时任携程CFO的沈南鹏与另一位创始合伙人张帆,以及Sequoia Capita(红杉资本)一起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几乎同时,新合伙人周逵、计越加入。

红杉资本中国第一期规模为2亿美元的基金,不到两个月就被超额认购。毋庸置疑,一期基金的规模堪称豪华。那个时候IDG整个基金的总规模仅有2亿美金,IDG的合伙人周全自嘲说,“IDG其实就是个中小VC。”

红杉中国初期,为了扩大红杉中国的知名度,沈南鹏四处演讲,频频曝光。

沈南鹏梳着周润发式的大背头,戴金边眼镜的形象伴随着早年的红杉中国,留存在媒体记忆里。

寻找高成长性企业

红杉中国初期,首先是在“熟人”的圈子里寻找投资项目。

周鸿祎在一篇自述文章里提及,沈南鹏在创立携程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周鸿祎将3721卖给雅虎以后,短暂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后来又离开雅虎去了IDG。因为IDG投资了沈南鹏创立的携程。

周鸿祎与沈南鹏因此而相识。周鸿祎自述,在沈南鹏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沈南鹏就决定投资了。2006年1月,红杉资本向奇虎360投资600万美元。

三个月后,红杉投资又以首轮100万美金投资,成为大众点评A轮唯一的融资方。

沈南鹏和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一样都是上海人。此外,团队中的周逵、计越也都找了一些自己的关系,比如说通过以前认识的朋友来寻找项目。文思创新就是周逵加入红杉之前关注过的一个项目,后来红杉投资了它,并很快成功上市。

红杉中国在中国的第二年,沈南鹏意识到,中国和美国在资金、创业企业和市场环境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他坦言:“红杉成立那几年,时常能感受到压力,因为美国红杉的业绩非常出色,但是美国的成功不一定会复制到中国。”

学数学出身的沈南鹏,善于通过模型得出判断,不管多复杂,他总能在10分钟内就总结出企业的商业模式,与一般人从A到B的推理不同,他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A到Z的推演。

诺亚财富的CEO汪静波很早结识沈南鹏,觉得他雷厉风行,回邮件和短信的速度飞快,不管多晚都是如此。这种沈氏工作风格,一度让乐蜂网创始人李静倍感压力,甚至做梦梦见沈南鹏管她要财务报表。

红杉中国创立前两年,出手投资的项目并不多,成功和失败兼而有之。沈南鹏就养成了“快、稳、准”的沈式投资风格。有圈内人评价他“进入快,收益快,成名快,笑脸快”。

那一时期的沈南鹏,整体上是一种创业的状态。周鸿祎曾有过描述,他觉得沈南鹏像海里的鲨鱼和陆上的杜宾犬。鲨鱼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杜宾犬则体态优雅,但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速度,总是斗志昂扬。

2009年沈南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的他一周会见十个公司,一年见400多个公司,三年多的时间,红杉中国大概见了一千家公司,最后投资了五十家。”

这50多个项目,涉及餐饮、金融、农业、消费、新能源、互联网等。

行业跨度很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沈南鹏的投资方法论:中国GDP的增长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升,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沈南鹏和他的同事们在寻找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相比美国红杉,沈南鹏看中的是高成长性。

即便如此,红杉中国早期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全是坦途。2008年底,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张帆离职。有传言是由于其投资的大部分项目不理想,如亚洲传媒退市,占座网、悠视网等项目均不见起色。

2009年,美国一个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布关于沈南鹏被解雇的传闻,沈南鹏对媒体澄清,红杉中国本来就是由本地合伙人拥有的公司,对他来说不存在“雇用”的问题。

很快,笼罩在红杉中国阴霾就散去了。

而2010年,在红杉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进入2010年后,红杉中国创下九家企业上市的投资记录。相比过去的五年里,2010年是红杉中国退出成绩最好的一年。

买下整条赛道

2010年,移动互联网拉开了大幕。IT橘子数据显示,那一年红杉中国总共投资金额为12.8亿,总共投了22个项目,包括美团A轮,唯品会A轮。

投资了美团后,红杉中国还陆续投了京东、聚美优品、乐蜂网,58,赶集,美丽说等电商企业。美国红杉的理念是“下注于赛道”而非“下注于赛手”。但唯品会创始人沈亚对媒体评价,沈南鹏至少通过在电商的布局,已把整条赛道都买了。

为什么是红杉中国,为什么是沈南鹏?

业界众所周知,在红杉中国,其关注的行业都有绘制的图谱,上面标注着相关产业链中涉及的公司、联动关系、发展状况。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下一个风口有可能波及到哪个环节、哪些公司。

方法论有了,执行力是关键。一位投资人如此评价沈南鹏,“沈南鹏7×24小时都在琢磨deal,他不介意跟创始人召开高频次的会议,如果这能够给红杉争取更好的条件和折扣的话。”

也曾有记者问沈南鹏,在投资上有没有走麦城的经历?沈南鹏坦然回答,不可能投资的所有的项目都能做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沈南鹏接着说,“创业者的走麦城,往往不是某一件事情把整个命运改变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改变命运的都是小事。”

如果一个项目红杉中国进去晚了,在这个事情上只得了八分,那在不远的将来,沈南鹏一定会想尽办法把这两分补上的。

熟悉沈南鹏的人都知道,对于承认错误这件事情,沈南鹏没有心理压力。错了就改。

2016年,共享单车把中国的投资人分成了两波,投共享单车和没投共享单车的。《财经》杂志记录了一个小细节,沈南鹏为了投资摩拜,给相关人员打了40分钟电话,“就为这么一点点份额,他不断的跟你说,咱这关系,咱关系这么好为什么还不给我份额?”

红杉中国曾错过京东,错过今日头条,但在这些公司后续的融资里,红杉中国还是跟上了。也曾错过小米,但红杉中国后续投了小米的生态链公司。

由此可以窥见,红杉中国之所以能拥有整个赛道,皆是聚沙成塔。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并购之年来临时,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红杉中在外界被看作是这些大并购的幕后推手之一。

《The Information》报道,一位跟红杉中国竞争关系的投资人说,沈南鹏的注意力未必持久,“在谈成之前,不管沈南鹏再怎么努力追求你,如果你不能不断取得胜利的话,就再也见不到他了,他没有时间留给输家。”

在余华眼中,沈南鹏是一个什么事情都能放在桌子上说的人,“他不搞阴谋诡计,因此别人和沈南鹏交往,用最简单的方式就好,这是一个让人觉得交往很轻松的朋友。”

第一名情结

2018年,沈南鹏得了“全球最佳创投人”第一名后的第二天,吴晓波在视频访谈中问沈南鹏,得到第一名是什么感觉?

沈南鹏如此回答,“60年代出生的这波人,从小有拿第一名的心态,这跟从小受的教育是相关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要做第一。小时候每周都在少年宫里,天赋都有点,但不见得所有的人都有巨大的天赋。”

沈南鹏在风险中寻找投资机会,在每个投资机会里尽可能减少和规避风险。同时,沈南鹏还必须要跟得上潮流,比如他要尝试去玩游戏、读手机书、看卡通片,以便了解有兴趣投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正如他母亲所说的,小时候拼命学习,长大了玩命工作。这一切皆源于沈南鹏的好胜心,《财经》曾采访沈南鹏,好胜心的根源是什么?他答,“就像你上中学,如果你不是最好的,你就不会被老师选送去少年宫数学班,你就看不到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今天整个中国互联网,如果你不是顶级的,你根本不会深度参与其中,也看不到这么多的风景。”

幸运的是沈南鹏热爱他的这份工作,沉浸其间,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沈南鹏性格是直来直去,不拐弯的,而且热情、敏锐。你把他放在陌生环境里,他肯定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人。我觉得,这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余华如此认为。

而下一个十年,沈南鹏带领的红杉中国还能否继续把准时代的脉搏?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