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团们的“聚合”新生意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中新经纬(ID:jwview),作者:常涛
01 美团之后,滴滴试水聚合平台
6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将在App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目前,其已经和秒走打车等多家出行服务商完成谈判,第三方入口即将率先在成都等城市开始。据滴滴知情人士透露,今后滴滴将陆续接入更多第三方出行服务商。
▲目前,第三方服务“秒走打车”已在成都市接入滴滴App 图片来源:滴滴App
18日下午,中新经纬打开滴滴App,将其定位在成都市并输入相应起点、终点后发现,除了快车、优享外,乘客还可以选择第三方服务“秒走打车”。
滴滴官方证实了上述消息。在给中新经纬的回复中,滴滴称,5月23日,滴滴打车在成都接入“秒走打车”经济型车辆提供的出行服务。成都的用户通过滴滴App不仅可以选择滴滴提供的快车、专车、拼车等出行服务,还可以选择第三方平台秒走打车提供的经济型出行服务。
据了解,滴滴和第三方的合作方式具体为,滴滴为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提供流量入口,第三方出行服务商为滴滴提供运力,滴滴从第三方抽取佣金,但依据第三方出行提供的运力情况,滴滴抽取的佣金不等,每单最低抽取10%的佣金。
有分析认为,滴滴的举动或许是美团上线聚合平台之后的应激反应。
▲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第三方服务商已接入美团App 图片来源:美团App
今年4月,美团App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用户可在美团一键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
目前,美团的聚合模式已在北京等39个城市上线。据媒体援引美团知情人士透露,和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合作时,抽取等佣金也是10%。
02 巨头们的算盘和难言之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团上线聚合打车模式早于滴滴,但此模式并非美团首创。早在2017年7月,面对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的状况,高德地图就“创造性”地提出了聚合打车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高德地图作为平台方只需提供呼叫入口,不参与任何车辆、司机团队的管理、运营调度等。对于用户来说,一键点击就可以给众多网约车平台同时发单,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各平台的价格。此后,百度地图、哈罗出行、美团等也纷纷效仿,采取了这种聚合模式。
不过,对于美团来说,上线聚合模式有比较复杂的背景。
美团曾一度被认为是网约车市场的搅局者。2017年2月,美团App在南京悄悄上线了打车入口,拉开了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的序幕。次年3月,美团打车进军上海,美团打车App上线。
在上海地区,打车用户数量的激增让美团信心大涨,随后美团在全国多地开始了司机招募活动,暗示着未来美团打车将进驻更多城市。不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继南京和上海之后,美团打车放缓了扩张步伐。直到今年4月,美团上线聚合打车模式。
上线聚合模式,美团有自己的想法,这从其此前的多项举动中可看出端倪。
一个细节是,今年4月,聚合模式并非在美团打车App上线,而是在美团App。而到6月时,据媒体报道,美团打车App已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华为等安卓应用商店内无法搜索到。
美团方面确认美团打车App目前已将相关功能并入美团App。美团方面还解释称,新开通城市的聚合打车服务只在美团App上线,以保障出行与其他消费场景的高效协同。而在美团App的餐饮、酒店等商户页面,商户信息的右侧都会设置有打车的按钮。
另一个细节是,今年1月,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美团此举有意集中流量入口到自身平台,这个思路和腾讯(的布局)很接近,目的是想做深自己的护城河。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中新经纬表示,集中入口,美团App活跃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最终活跃度将会直接转化为广告营收以及提高对商家的议价权。“用新场景增加新流量,用新流量换取新营收,这是美团的流量生意。”该分析师称。
而美团内部人士称,这与公司涉足出行领域的初衷保持一致,更注重用户吃喝玩乐行的场景打通,让出行服务与生活场景的连接更紧密,帮助用户更顺畅地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体验。
而对于滴滴来说,上线聚合模式则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在挣钱的同时补充自己的运力。
滴滴在给中新经纬的回复中称,高峰期订单较多,乘客打不到车的问题非常严重,接入第三方运力,可以缓解此类问题,提升用户体验。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滴滴会通过多种形式探索行业发展,满足用户出行需求。
目前,无论是美团还是滴滴,对接入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商均抽取一定的佣金,且不涉及对新模式有大额补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轻资产的平台打法,一旦在未来形成规模,对平台盈利会有很大帮助。
03 网约车市场还有变数吗?
聚合模式能给现存的网约车市场带来变数吗?TMT分析师付亮在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推出聚合模式是上述平台求变的一个步骤,各平台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网约车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或者说提高市场份额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付亮说,“聚合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平台的焦虑,但同时应该看到,聚合模式是通过增加入口的方式实现的,第三方服务商很难与平台产生协同效应,形成生态体系。”
上述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第三方服务商靠平台增加单量同时交纳一定的佣金,平台靠第三方服务商分担运力压力,双方看似相互依靠,但时间长了难免心生芥蒂。
不可否认的是,聚合模式给网约车市场中的一些中小玩家提供了机会。今年4月由“同程打车”更名而来的“秒走打车”就是其中之一。
但同时,平台如何保障第三方车辆的安全性也很现实地被用户提了出来。对此滴滴方面称,司机、客服、安全保障都由秒走打车提供,相关的用户协议会在其产品页面有明确提示。
总的来看,聚合模式更多是为了迎合出行平台的特定需求,而要改变网约车甚至出行市场,或者成为未来打车行业的主流似乎还不可能。又或许,聚合模式能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数,需要看它是否真的能缓解打车难的问题,并在服务质量、资费等方面给乘客带来体验提升。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