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华为要做汽车行业的“大脑”,与国产造车新势力有何不同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处在美国制裁风波中的华为近日做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华为一级业务部门,华为造车之路正式起航。不过在今年的4月首次参加上海车展的华为轮值总裁徐直军说:“华为不造车,将聚焦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徐直军一番话说出了华为对自己在未来汽车行业中的定位,这样的定位华为是将自己设置成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供应商的一员,而并非像主机厂一样去造车壳子。这又与一些国内造车新势力造车有什么不同?再或者说华为有没有可能性在这个新市场上呼风唤雨。
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已经流传很久了,这次的内部组织架构说明华为依然是在理性的对待新市场,并没有盲目进入。
华为为什么不选择直接造车。
新兴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词汇在近两年非常火热,数一数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数量的就能看出,前后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上千亿的资金进入到了这个市场。这还只是在没有大规模量产阶段之前,这样体量的投入不是一个公司可以承担的,在没有外部风险资本介入的情况下,即使是强大华为自己也解决不了如此庞大的资金压力。
与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华为一直以来并不支持风险资本介入到自己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在资金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华为不会直接选择造车壳子。
另一个方面就是红海竞争中缺乏差异化竞争选择。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是在特斯拉之后才出现的,路线也和特斯拉类似。不管蔚来、小鹏在宣扬有什么不同,在市场上依然是要和特斯来直面竞争的。几天前特斯拉宣布modle 3 起步售价在在32万元的左右时,就已经有国产造车新势力凉凉的言论。
对华为而言,参与进去之后和造车新势力面临的竞争压力是一样的。华为找不到任何差异化的竞争点。
帮助车企造好车,车企愿意合作吗?
华为看中汽车电子市场目前被国际上的博世等企业长期霸占,一定程度可以算作几个寡头垄断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等式从软件层面也在切入这个市场,造车新势力更是想通过一揽子计划自己研发。不管是现有的存量市场,还是华为所说的增量市场,似乎都不太好切入。
华为其实在近几年的时候已经与多数的汽车厂商都有合作。在市场端的合作需求应该不是问题,对于传统的车上华为只需要拿出足够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能成为这些厂商上游的核心供应商,逐渐切掉博世等老牌机构的市场。这样才不会陷入价格竞争中。
对于互联网企业,双方可以说都在试探性的切入市场,现在竞争的重合点并不高,华为是以供应商存在的,互联网企业是以软件系统服务存在,但在未来一旦达到高度化的智能网联汽车时,提供整体化服务ICT服务商肯定会出现,到底是通过硬件切入的华为会成功,还是以软件切入的互联网企业会成功,目前还无法得出结论,但会肯定的是,这两个形态的竞争将会是最为激烈的,可能也是走的最远的。
华为造车,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我认为是一种补充,并不能算是竞争对手。造车新势力现在在有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喊出一揽子的计划,但在未来大规模量产之后,捉襟见肘的资金和市场竞争时,去选择像华为这样的供应商,也可能是增强竞争力的体现。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