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金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19年年初国家号召给小微企业减负,从过去17%的税点减至16%的税点,将过去的企业开户许可进行简化,针对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小于10万元进行免征增值税。同时也做了一个大的举措,要求银行给小微企业放款并增加放款授信额度,针对小微企业进行定向降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多维度落实了国家在19年需要给小微企业落实普惠金融、实打实的优惠政策,主要还是为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但从行业从业者来说,给小微企业放贷是一个头疼的事情,从过往几年的违约金额比例来看,15、2016年分别为27.82%、39.67%,而到2017年占比提高至73.64%,此外小微企业的存活年限都在3年左右,按照12月的借贷周期,很难形成一个长久以往的借贷效应。银行应对国家要求给小微企业放款的任务,不得不放出去,怎么放、给谁放、怎么收回来,成为了横在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怎么找精准用户流量、给用户授信多少额度,通过什么方式减少逾期率。
从目前行业从事小微金融行业的平台来看,前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做先驱,在18年大量小微企业用户进行放款,二者在怎么放和给谁放上面做到很好的切入点,比如网上银行,通过给关联淘宝、天猫旗下的企业卖家发放贷款,从源头上解决了流量,精准定位了小微企业用户人群,通过他们的每月的店铺的流水交易实施关键授信因子。而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没法获取小微企业的流水,只能获取某些企业的工资发放流水,或者部分企业的水电税费,只获取这些数据,只能做到区域性,不能做到全国性的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依然无法解决源头问题。
于是乎新的模式出现,一些银行开始和平台进行合作,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助贷模式,比如通过和某些大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通过电商平台卖家导流到银行小微信贷产品,每成交一个,平台从中抽成借贷金额的提成,这是简单的导流CPS合作。往深度一点合作是通过联合运营,按照收益的点如1-2点进行抽成。这里就会出现用户预期坏账怎么填平,是通过整体收益去垫付亏损,还是由平台担保或者第三方担保公司来垫付?这个问题没解决的话,合作是无法进行。平台想要收益,很大一方面会优先选择CPS的合作模式,对于坏账部分不予承担,但对于银行方面,不会轻易选择一个平台进行合作,收益是银行最为看重的,如果产生逾期坏账,需要更大的信贷金额来稀释,假如有一个第三方担保公司出来进行反担保资产,估计这项目合作是完全进行的。
此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银行对平台信任了,有了担保公司来操作,项目进行下去了,银行和平台皆大欢喜,但是这种流量平台在市面上很少,况且目前很多平台虽然能给到企业的经营流水、月度缴纳税收、企业用电数据,但这种都是一种单一的企业经营数据,无法做到互通,参考维度更广更丰富。此外这些数据都无法真实表达企业真实经营数据,没有一个通力的平台能撑下这个大盘数据。事实上很多小微金融更多的还是利用了企业法人、董事、监事的信用数据来给用户授信。在如此获客场景下,一方面银行需要完成国家政策层面下达的放款业务,一方面又要面临坏账平衡的问题,一把悬在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把控着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
上一篇:华为遭遇战
下一篇:红米K20pro“真香”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