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年水氢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伴随着CCTV和各路大媒体的介入,南阳水氢车事件成了媒体的热点。有的说这是水变油的骗局,有的说这是旧瓶装新酒,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一、 催化剂疑云
南阳水氢车爆发的起因是一篇报道。原文中是这样写的“青年车载水解制氢技术实现了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水和反应物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氢气和水解产物。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无水质要求,自来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用户无氢气成本,减少了氢气的存储与运输,水解产物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这种催化剂加水就能产生氢气,自来水、海水、河水都能用的宣传口吻,非常像80年代水变油的骗局。2019年的网民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还是很高的,对于这种东西第一反应不是神奇,而是诈骗。
而在这种离奇描述之后,就是“该项目首期投资81.63亿元,用地1000亩,建设15万平方米厂房。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预计2020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利税超百亿,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
这种东西投资81.63亿?其中南阳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要投资40亿,这更炸锅了。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主任杨新亚,同时也是南阳市高新区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这笔投资会不会影响国有资产呢?后来,随着新闻的披露,原来这个技术是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团队铝合金制氢的技术庞青年就是和他合作,把这个研究成果安装到了青年客车上面。
因为用铝来制造氢气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要反应完全达到应用水平,只用铝金属会有很多问题,所以需要添加其他金属制造合金,通过化学反应制造氢气,同时对反应产物进行循环再利用,最后电解主要反应产物,重新制造铝合金。
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个方式是可行的,确实能制造出氢气,确实可以给氢燃料电池供氢,确实可以跑。
至于报道的问题,那是记者没有搞清(或者故意混淆)催化剂与反应物。
二、 补贴真相
通过技术分析,我们发现铝合金制氢,然后在供氢给燃料电池,驱动车辆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为什么现在才有人做。
铝合金制氢这种化学反应有百年历史了,之前人们干啥去了?
道理很简单,不经济。
有人计算过铝合金制造氢气的成本,至少比燃油车高3、4倍这里就开始触及到了核心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问题。
在普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退坡之后,国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依然非常高。
一辆大客车或者货车,最多可以从中央财政拿到50万人民币的补贴。
而很多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是1:1配比的,这样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多可以拿到100万补贴。
单纯算铝合金制造氢气,相比燃油车确实不经济,没有发展前途,但是如果能拿到100万补贴,这个生意是不是就能做了呢?
普通氢燃料电池车的思路是高压氢罐储存氢气,氢这个东西很麻烦,有氢脆,本身分子量又小,需要很高压力才能储存,这种高压力容器非常非常贵。而铝合金制氢虽然笨重,但是氢气并不需要很多,低压力容器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算下来,搞氢燃料电池汽车,铝合金制氢更便宜。
有报道,高压储氢方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要220万一台,而庞青年搞这种铝合金制氢,虽然氢气生成成本高昂,但是整车只要120万(这是定价,实际成本可能低的吓人。)
水氢车真正的目的是补贴,这才是问题真相。
三、新能源补贴制度是根源所在
当年国家政策,按照里程给补贴,记过厂家一算,当然是造小车同样里程用的电池少成本低。
然后,造老年代步级别的小车,成本3万,卖20万,拿国家补贴12万。
卖20万没人买啊,没关系,自己成立租赁公司,自己买自己卖。20万走空账,3万成本,12万补贴的纯利润,这比贩毒赚钱。
后来,国家学乖了,要求跑里程,它们就把车低价租出去跑里程,拿补贴。
到最后,甚至有新能源汽车厂,雇佣社会闲散人员,一天300元,在公路上来回空跑,浪费公路资源浪费电,就为了凑够里程拿补贴。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补贴已经花了很多钱,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城市给牌照)确实扶持了产业链,但是这种靠政策与补贴的产业不可持续。
正确的补贴是顺应人们需求,而不是强行制造需求。
家用车,应该以插电混合动力为主,补贴,补贴插电车与燃油车的差价,鼓励插电车销售。
给充电桩的补贴,应该补贴到所有固定停车位智能插座的安装上面。
就用空调级别的功率,让停车位插座给插电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电动车)充电,一夜充满,跑100公里,满足日常通勤,让插电车在市内当电动车用,上了高速才烧油。
这样,才能普及新能源的使用,而且顺应潮流,让补贴确实用于改善环境。
公交车和出租车,可以用纯电,但是出租车要给两个运营权,解决充电时间不能运营的问题。
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要合理,也不应该重点发展。
补贴政策合理了,这种水氢车自然就没人搞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