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2019年Q1财报解读:亏损收窄后,新业务现多重挑战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孙洪
上市后的美团仍然坚持着“既往不恋,纵情向前”的传统,不断地在业务层面试错,调整,再试错。
5月23日,美团点评公布了截止2019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财报数据。本季度财报数据透漏出两大关键点,一是公司的整体亏损在收窄,二是新业务增长速度并不尽如人意。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餐饮外卖仍然是美团收入的核心,到店酒旅增幅最为缓慢但毛利率最高,而新业务则是美团现阶段加大力度探索的部分。只不过,新业务在收入层面虽然有所增长,但其也为公司带来了投入压力。
尤其是,美团在财报中披露其新业务方面将关掉低线城市的小象生鲜业务,专注北京市场,并同时试水社区小型超市。此外,网约车和摩拜每个月也在分别为美团带来一定的补贴投入和巨额折旧损失。
可以看出,美团在整体业务上仍然倚重外卖,新业务尚在不断调整试错阶段,能够成为盈利点暂时还看不到明确时间表。与此同时,美团在多个市场还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
多业务同步增长,但外卖占比仍最高
23日,港股市场多家企业翻绿,大盘走势呈现下滑态势。其中,美团点评的股价从开盘起最高61港元,随后一路震荡下滑,最终报收58.15港元,跌幅达5.75%,市值约为3339亿港元,超过京东。
伴随着一天的动荡,港股收盘后,美团发布了其截止2019年3月31日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相比2018年同期的113亿元同比增长70.1%。
(凤凰网科技根据美团披露数据整理)
根据美团此前披露的各个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到,美团在收入上同比换环比都出现增速放缓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本季度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98亿收入,则环比减少了3.2%。而同比增速则呈现下滑趋势。造成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与其各项业务增速有直接关系,而环比降低则是与第一季度的季节性因素有一定关系,行业竞争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同时,2019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13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DA为4.589亿元,转为正值。这一点对美团来说则具有一定里程碑意义,尤其体现在经调整亏损净额占收入的百分比,本季度为负5.4%,截止2018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为负8.7%,截止2018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为负9.4%。经调整亏损净额10.39亿元,环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3亿元亏损则有所收窄。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具体看各项业务的数据情况,餐饮外卖的收入为107亿元,到店酒旅收入为44.9亿元,新业务及其他收入为39.8亿元。这一数据在去年同期分别为70.6亿元、31.4亿元、10.8亿元。其中,餐饮外卖的同比增幅达到51.7%。
可以看出,美团的多项业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外卖仍然是美团收入的核心。本季度美团的增长,得益于三大业务都有一定增长,而外卖主体的拉动作用力最大。同时,经调整后亏损净额收窄,与其核心业务的利润率改善有直接关系。
具体来看,第一季度餐饮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为75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545亿元增长38.6%;餐饮外卖订单量达到17亿笔,相比2018年同期的12亿笔增加35.8%;餐饮外卖变现率由12.9%同比上升至14.2%。
到店酒旅业务的交易金额为464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403亿元增长15.1%;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交易金额达到164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134亿元增长22.4%。
综上所述,美团无论是在三大业务的收入方面,还是交易金额方面,虽然同比都在增长,但餐饮外卖的增速始终是最大的一部分,明显高于酒旅及新业务。如此一来,美团又显示出对餐饮外卖的依赖。
这样的偏重和依赖对美团来说并不乐观。一方面,反映出的是其餐饮外卖以外业务的增长情势不够好;另一方面,外卖市场的竞争压力对美团无疑会形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力。
对此,美团外卖业务相关负责人对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表示:“外卖的表现证明了我们能够进行有效和高效竞争的能力。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几大核心,用户基础、商家基础和配送网络,当然也有我们全国性的网络效应。这样的规模和结构性使我们在春节这样的淡季,也取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该负责人强调:“2019年外卖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于其他平台高补贴的策略,我们认为比较难以持续,当补贴一旦下降,对于补贴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就会流失。我们的核心仍然是为用户和商家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才是能够保持持续领先的关键。”
新业务推进缓慢,零售生态挑战重重
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曾在此前报道美团的文中总结道,“美团试点新业务的逻辑,跑得通就跑,跑不通就及时刹车。”此前,美团就快速叫停过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电宝项目。这一次,在美团第一季度的财报中,还可以看到美团的这种快速试错的逻辑。
根据美团财报可知,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约达40亿元,相较2018年同期的11亿元增长达267.8%;交易金额约164亿元,相较2018年同期的134亿元增长约22.4%。同时,美团新业务及其他部分的总亏损呈现环比缩窄趋势,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毛利率为负11.1%,环比改善12.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美团的新业务在呈现增长,但其也仍处在亏损阶段,对美团的战略价值仍处在布局阶段,暂时还不能够在收入或盈利上带来裨益。
新业务部分推进的缓慢,则显示出美团在这方面面临多重挑战,进一步会影响到其新零售生态的搭建和布局。
在去年10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美团决意战略聚焦“Food+platform”,既以吃为中心,组建用户平台,到店、到家事业群,新业务快驴事业部、小象事业部,成立LBS平台。从战略调整中可以看出,新业务对美团具有配合整体策略的价值,而其重视程度也正在一点一点提升。
不过,新业务的问题在第一季度财报中有所体现。财报披露,由于回报低于预期,美团于第一季度关闭了低线城市的小象生鲜超市,将注重改善北京其余两家店铺的购物体验及运营效率。为进一步探索生鲜零售,美团也开展了社区经营小型超市的试点计划。
对此,凤凰网科技(id:ifeng_tech)向美团方面询问具体情况,美团新业务相关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基于对投入回报的复盘和分配资源的考虑,小象生鲜目前专注于北京两家门店的运营提升,关闭了低线城市的5家门店,但是我们会重点关注提升目前一线城市的两家门店的购物体验和运营效率。”
对于小象的关店,该人士强调,这项业务仍在“Food+Platform”的战略指导下积极探索,不是结束。这一点也很清楚地体现出美团仍在围绕“Food+Platform”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不过,这种试错对于美团来说则是大量的成本投入,而最终能够为其生态带来何种价值,尚不能确定。
针对开设社区小型超市的计划,上述相关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我们一直秉持‘Food+Platform’的策略,任何有关于吃的有价值的品类都会是我们的关注所在。并且,在北京和上海已经有了10家门店。这些超市目前只提供外送服务,不仅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居民,也大大减少商户的房租成本。我们还会在我们的平台上继续围绕‘吃’进行更多服务品类的挖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区小店领域已经形成了很深的水,包括京东、苏宁在内的电商巨头也在积极布局社区小店,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对于如何应对行业竞争,美团方面没有给出正面回应。
此外,王兴一直秉承的是“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团围绕“吃”以外的很多项目,或多或少能够与其“吃喝玩乐”的核心形成互动,比如基于LBS的服务。
美团认为,基于LBS平台推出的网约车、大交通及无人配送等会对于业务形成闭环。但现实的情况是,会有多少用户在美团平台上叫车去点评上的一家饭店吃饭还是未知数。但已知的是,美团的网约车项目正在刹车转型,而大交通的一环共享单车仍在每个季度给其带来数亿元的亏损。
目前,美团虽然仍在统治餐饮外卖市场,但饿了么的紧追不舍也在市场份额上有了一定比例的变化,使美团的核心业务承受不小的压力。同时,新业务从项目的不断调整到整体布局,都可以看出美团对于其新业务与新零售之间如何联动仍处在摸索阶段,保守来看新业务在经营上还会长期给美团带来投入压力,而其所能够产生的价值,仍然需要时间去验证。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