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1984》票房口碑双扑,留给DC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大嘉购整理编辑:
内地上映近一周,《神奇女侠1984》票房收入在2亿的边缘徘徊,远不符合预期。该片的制作成本2亿美元,考虑到北美疫情严重,以及院线与华纳流媒体HBO max同日上线的骚操作,内地肯定是被片方给予厚望的票仓。然而,一如华纳的《信条》,这部大作的前景再度不妙。
1984并不是《神奇女侠》标准意义上的续作,除了前作中神奇女侠的飞行员男友在设定的情节中出现外,整个故事的人物关系、年代背景都已经「大换血」,更像是一部独立的超英电影单片。
《正义联盟》的失败让华纳转换了效仿漫威组建超英联盟组队的战略,转而将重心放在为人气较高的英雄开发单人系列电影上。而《神奇女侠1984》便是这一尝试的排头兵,接下来,《海王2》《闪电侠》,以及重启的《蝙蝠侠》等也相继在华纳的开发之列。
《神奇女侠1984》在上映前,在北美媒体的口碑并不错,为何接受观众的检验时,口碑崩塌,票房溃败?
2017年《神奇女侠》的出现,确实为DC系超英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影片在中国首映日当天就取得了破亿的票房。
前作胜在保持故事的纯粹性,而“1984”过分渲染与剧情关联性不强的时代符号
不管是磕神女扮演者盖尔·加朵的颜值,还是对此前超英电影中少有的女性主义叙事的新鲜感,观众都能从前作中各取所需,将《神女》奉为DC系电影的突破之作。《神奇女侠》最大的特质是始终保持了故事的纯粹性。
而这部新作则想要突出的元素过多,成了一个集齐流行时代符号的一锅烩:冷战与意识形态、电视娱乐文化与煽动者(那个酷似特朗普年轻时的反派角色设定不要太明显),这些植根于背景中的设定过于喧宾夺主,与影片本身索要表达的东西结合的也并不紧密,整体呈现出的是一种松松垮垮的“致敬八十年代”气质。
靠嘴炮拯救世界,新意还是儿戏?
在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数度错觉般地认为,一部三集的迷你剧设定或许是这部影片更好的承载形式。首先,影片的叙事重心并不在动作戏上,结局的设计甚至罕见地运用了反高潮的嘴炮模式拯救世界;二来,神女,豹女和反派男其实在这部150多分钟的影片中在戏份上几乎达到了“三分天下”的境地,每个人都有一条各自的叙事线,在神女这层,是许下愿望,换来与男友的重逢,以及其后的恋爱和诀别;在豹女这层,则是从一个丑小鸭的不自信的女人,到自信女人的蜕变,以至最后欲望扭曲,转变为狭隘腹黑女。而反派男主的父子情故事,则可看成一个更加暗黑版本的《当幸福来敲门》,通过父亲与儿子的父子情,父亲从一开始的虚荣贪婪,求胜心强,到为了拯救儿子,幡然醒悟,避免危害世界。
影片通过在用愿望石许愿的过程中,愿望在实现的时刻也会吞噬个人人性中本来美好的事物为大前提,是文学母题中经典的浮士德式故事。而透过三个主角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结尾处做出的选择,让我们认识到“愿望转变为无止境的欲望”对个人心灵的腐蚀和对社会的危害。
影片本身这种道德劝诫意味厚重的寓言式玩法,引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影片的前段和中段,就提前对故事进行了剧透:观众明白你的寓意,而情节就是要顺着寓意的设计往下延伸。
作为观众,我们肯定知道,神奇女侠最终会在拯救世界和放弃爱人之间选择前者,豹女会作为对手,成为神奇女侠拯救世界的最大阻力,而反派男主的父子情,作为一道铺垫,也最终会在欲壑难填的道路上及时刹车,回头是岸。
影片对这三个人物的人物情境处理很到位,尤其两位反派角色的塑造,比起近些年来反派一味毁灭世界的粗糙设定,处理上更为细腻;但同时,影片只要选择了这种玩法,也主动会牺牲超英电影在情节上的新鲜感,过于注重「文以载道」的一面。
女性主义叙事,是创新还是守旧?
影片中神女和豹女是一组典型的对位设计。
在影片前期很多场景中,我们能看到通过附身他人,归来的飞行员男友,在来到1984年时,对现代科技赋予的当代文明景观,感到震惊,而神女则永远一副双手插兜的自信表情,指导甚至带有“调教”意味的让男主适应新生活。这样的场景设计未尝不是对过往男性主导的类型电影中的一种反抗,不过这种置换性别,却不对场景内部叙事做出任何改变的叙事思路,是否过于保守和呆板?除此之外,相似的场景还有:豹女在最后甚至保护了一开始对她其实别有所图的反派男主,即便她的动机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超能力不被吞噬。
《神女1984》的票房扑街,或许会让接下来DC重新审视超英电影的IP开发策略,但在如今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重走漫威的组合路线,还是坚持单人路线不动摇,留给DC的时间都不多了。
大嘉购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推出的一款电签版POS机,拥有人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绝对一清,不跳码,支持刷卡、插卡、挥卡,NFC触碰等多种使用方式。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立即办理大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