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造”车,不为卖车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作者:王飞
经历三年时间的设计和规划,滴滴定制网约车终于亮相。
11月16日,滴滴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正式发布。滴滴称,作为第一款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车新物种,这款车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而D1最终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
滴滴连接了超过3100万台的车辆,而在分析了大量的出行场景和数据后发现,部分出行问题需要从交通工具侧的变化来解决才更有效。
在产品端,这是一辆为了更好的实现运营效率而打造的定制车型。比如司机常常会因为长时间开车而感到腰痛,滴滴参考了欧美的长途大卡定制了柔软舒适的座椅;滴滴司机往往需要携带一个喝热水的水杯,它被安置在驾驶位旁的司机公文包处,抬手就可以拿放;电动滑门的加入一方面减少了开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也大大提高了乘客上下车的效率。
车内的一些乘客常用的功能的控制逻辑也改变了。比如乘客在来车之前就可以把前置在挡风玻璃附近的迎宾灯设置为蓝色,看到蓝色车型就是来接驾的网约车,而不需要在前后对照车牌;乘客在接驾前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机app上设置好空调以及打开座椅加热,而不需要在上车后提示司机开/关空调。
这意味着,滴滴定制的这辆网约车从软件渗透到了硬件,目的也很简单——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司机端,这种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司机不需要拿一个手机控制接单/导航,而是全部集成在了智能的车机里。
比如接单/完单收款只需要点击方向盘上的“滴滴”按钮,而“私密呼叫110”也可以通过同时按两个键来秘密激活,保证司乘安全。
数据和导航等功能全部被集中在这辆汽车的车机里,车机智能连通云端,并且植入滴滴的智能派单和大数据等技术,所以主动权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司机可能需要打开软件,往热点区域行驶去接单,或者驶离不接单,而现在这种汽车的行驶数据,接派以及电量信息都全部可以返回云端。
优势也很明显。比如车辆需要充电了,过去自己还要打开充电软件找到最近的桩导航,而滴滴可以直接将一个离充电站近的单派给这辆需要充电的车辆。
在品玩看来,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个人主动的判断会逐渐减少,转而更多的被动依靠云端大数据指派。
关于运营模式,D1由滴滴负责定制和采买,交由招募的无车司机租赁驾驶。实际上在过去——滴滴手握很多无车司机和数据的流量,但只能采买很多其他传统常规品牌汽车(姑且这么叫吧),现在流量可以流入到自己所定制的汽车中,汽车再产生数据和流量,形成一种形式的闭环。
返程时我和一辆滴滴司机聊起这辆车,他认为定制网约车前期一定会受到优待,“人家肯定先给这种网约车派单。”
我们也试坐了一下这辆滴滴定制的网约车D1,拉动右侧车门,自动门会逐渐打开,迎宾灯亮起,而像我这样90公斤级魁梧的身材也可以轻松的上下D1,确实舒适度满分。
想象空间也因为后排乘客的娱乐屏提升。比如它可以提供一些诸如卡拉OK的模式,另外滴滴提到每18个月进行一次需求迭代和升级,后续将植入更多的内容。
在发布会上,滴滴没有披露更多的运营细节,只提到D1第一批车将会在12月份的长沙上线,并没有提及第一批的车辆规模。不过媒体之前的爆料显示,今年滴滴计划在市场投放一万辆,而明年计划投放10万辆。
品玩查询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10月,比亚迪累计售出汽车31.67万辆,同比下降15.98%。
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在发布会上称,“我们预测,到2025年,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也就是说,从D1到D3,甚至是未来的DX来说,对于比亚迪,滴滴算是采买的大客户,能够大幅提升自身销量。而对于滴滴来说,大单获得了较低的采购价格,也实现了前文提到的司机流量和汽车数据的闭环,方便滴滴增大生态体系,助力“0188”目标。
程维还提到,在运营模式上,D1将实现按整车付费到按公里付费——这是一种类似于“运营商模式和手机的关系”,“给电网付费但你不需要发电机”式的思路转变。
“按照公里付费,是汽车的产业升级。”程维希望,滴滴提供的共享服务可以一点点的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而不是购买一辆私家车。
最新的数据显示,滴滴国内月活用户已突破4亿。过去五年,滴滴年运送乘客量超过100亿人次。今年国庆节前,滴滴创下了单日为全球提供6000万次服务的纪录。
大嘉购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推出的一款电签版POS机,拥有人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绝对一清,不跳码,支持刷卡、插卡、挥卡,NFC触碰等多种使用方式。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立即办理大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