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难破局,中科曙光转战云端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黄兆琦
2019年6月,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消息将中科曙光推上了风口浪尖。由于旗下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CPU海光芯片,中科曙光一直在服务器芯片的国产替代上被市场寄予厚望。
当前中美科技博弈加剧,在美国持续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击的情况下,芯片成为了国产x86服务器自主供应链闭环的关键。海光芯片在“围追堵截”之下,国产替代之路更显得困难重重。
逆境中的中科曙光选择了以云服务实现业务的转型与破局。2019年软件技术服务在中科曙光的业务占比已增长至10%以上,并以75%左右的高毛利率领跑中科曙光的各类产品收益,“政务云”服务优势显著。
现阶段,相比于芯片国产化,云服务是否更有希望成为中科曙光的增长突破口?云业务的增长潜力得到释放,能够为曙光带来怎样的前景和空间?
服务器生意“不挣钱”
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代表性厂商,中科曙光、浪潮信息与联想被称为“超算三强”。高性能计算机是一个机器集群,里面包含了通用服务器,与服务器性能和上下游生态密切关联。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服务器是IT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信创产业的根基。然而,具有“国之重器”属性的通用服务器,却处于产业链中的低利润环节。
服务器的上游包括芯片,存储等硬件设备制造及软件行业,英特尔、 AMD 、希捷、三星等国外知名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下游则以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代表,涵盖国家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等领域。
对于大部分国产服务器厂商而言,面对上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都十分有限,因而利润率受到两端挤压。传统的通用服务器成为了IT基础设施中“最不挣钱”的一环。
对比中科曙光和浪潮信息、联想这两个竞争对手的财务指标,浪潮信息接近全部的主营收入都来自服务器产品,整体毛利率也是最低的,仅有11.98%。
中科曙光以服务器集成的高性能计算机占据了70%-80%的主营构成,余下的部分则来自于存储和软件技术服务。其在盈利能力上的优势十分明显,2019年的销售毛利率达到22.07%,相较于2017-2018年17.41%、18.30%的水平保持稳步上升。
不过,作为以服务器产品起家的公司,很难摆脱行业本身的低毛利率属性,中科曙光想要提升盈利能力,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是必然选择。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中科曙光在服务器上下游的芯片、存储和云计算服务上都有布局。曙光的盈利突破口是在上游还是下游?
芯片“破局”是持久战
原材料采购成本高居不下是影响服务器厂商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 CPU、GPU+、内存、硬盘等。根据中科曙光2019年年报,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75%。原材料金额采购占据了营业成本的95.45%。
这其中,芯片成本占到服务器总成本的大头。长江证券根据IDC数据测算,芯片成本约占到服务器售价的30%左右。
上游芯片厂商中,英特尔在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x86服务器芯片上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市场份额高达90%,掌握着绝对的定价权。2017年AMD推出EPYC霄龙处理器,开始逐渐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预计2020年底其份额有望达到10%。
因而服务器芯片的国产替代对改变行业低利润率局面至关重要。当前国产芯片可以分成几大阵营:自主架构阵营、x86阵营和ARM阵营。
其中,自主架构主要包括龙芯与申威;x86阵营包括上海兆芯和天津海光(中科曙光;ARM阵营包括华为鲲鹏、飞腾和华芯通。
在此背景下,中科曙光持股36.44%的海光信息成为了其推动芯片国产替代的最大筹码。2016年天津海光获得了来自AMD的x86技术授权,这也是后者为了与英特尔竞争,采取开放架构的重要举措。
海光能为中科曙光带来上游成本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吗?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2019年,海光信息才从前两年的亏损中成功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归母净利润0.6亿元,其中有2.5亿的营收来自中科曙光。这也是由于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中科曙光对其供应保障的需求明显提升。
然而,相比中科曙光超过70亿元的原材料采购费用,海光在其上游的替代作用还只是“杯水车薪”。
从国内的x86服务器芯片需求来看,海光的产能缺口仍然是巨大的。
根据IDC预测数据,2020年全国x86服务器出货量约为327万台。据阿里云x86 CPU技术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普通服务器安装1块CPU,高性能服务器则需要安装多块CPU。假设芯片需求量测算用服务器出货量乘以2,今年保守估计有650万片的市场需求。据国泰君安预测,2020年海光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40万片,最多只能满足6%的份额。
除了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外,海光芯片的性能与英特尔和AMD仍然存在差距。
在技术迭代上,海光只是获得了来自AMD的Zen架构(14nm),而不是完整的技术转让,底层设计和技术、专利依然属于AMD。因此,虽然海光具备了基于第一代Zen架构的自研能力,但由于美国的封锁,AMD不会再授权新一代的Zen2处理器芯片(基于7nm工艺)。海光芯片未来的更新换代需要花费更长时间。
当前CPU国产替代的进程正在加速,比如在2020年的电信招标中,海光芯片就是唯一的国产x86芯片供应商。中国电信某地区大数据运营总监也表示,在政府、国防、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安全等领域,国产CPU及配套软硬件已经率先形成自己的“小生态”。
然而,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总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现阶段而言,中科曙光在上游环节面临的高昂成本和技术壁垒仍将长期存在,服务器芯片的国产替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突围”。
“政务云”优势凸显
虽然被美国被列入“实体清单”,可能遭遇经营阻碍,但被打压的事实本身也部分说明了中科曙光的实力和潜力。从2017-2019年净利润连续三年快速上涨的业绩表现来看,中科曙光有着较强的内生动力。以政务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在推动中科曙光改善盈利结构的过程中作用十分显著。
在中科曙光各项主营业务的利润率,高性能计算机毛利率最低,仅在10%-15%之间,而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则高达75%左右。
近年来,中科曙光多次强调从“硬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数据综合服务商”转型,向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发力。2015-2019年,中科曙光的软件类营收占比由8.78%上升至11.12%。
相比服务器上游昂贵的硬件成本,中科曙光向下游云服务延伸的策略则显得极具“性价比”。为了开拓云服务市场,中科曙光将“政务云”作为自己的突破口。
从行业前景来看,2017年中国政务云的市场规模为292.6亿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预测,至2021年,政务云将以813亿元规模占据国内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43.8%,接近中国云行业的半壁江山。
鲲鹏云工程师认为:“目前各大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集成商等玩家都将政务云市场作为了重点的战略方向,但真正的云服务供应商应该要具备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中科曙光在政务云领域的优势在于其硬件业务已经打开了良好的政府级市场。由于拥有科技部以及中科院背景,中科曙光是中国先进计算的骨干企业之一,下游客户中政府及公共事业占比达到了48.04%,2019年来自政务的预收款项达到11亿。
同时,云服务的拓展也与硬件设施息息相关,两部分业务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万联证券研究员表示,中科曙光的超算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国家气象局、研究所和多个高校,可以直接承接对应的云计算服务,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云服务供应。
近几年国内政府建设云平台节奏加快,也为中科曙光带来了政务云收入的大幅增长。据财报数据披露,2016-2019年,曙光云计算净利润由1373.65万元增长至8922.3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由1.76亿元增长至4.05亿元。
当前,云计算仍然是充满机会的蓝海市场。许多企业在布局云服务业务后,都为其业绩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估值明显提升。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亚马逊、微软、Adobe、阿里、金蝶国际在云业务占比大幅增长后,PE值都出现了倍增。
在中科曙光由“硬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向“数据综合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云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且重要性日益提升。
目前云服务在中科曙光的业务占比在10%左右,考虑到其在高性能计算机上的硬件优势以及政务市场基础,云服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从而带来中科曙光盈利模式的转变。类比国内外转型云服务的成功企业案例,中科曙光有望迎来价值重估的时机。
大嘉购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推出的一款电签版POS机,拥有人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绝对一清,不跳码,支持刷卡、插卡、挥卡,NFC触碰等多种使用方式。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立即办理大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