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难回千亿巅峰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 俞一三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中国是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这被看做是中国基因产业发展的起点。
1999年,其“中国部分”在北京全面启动。国内基因检测领域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应运而生,承担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
此后,华大基因主要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检测和研究服务。
2017年,华大基因带着闪闪发光的履历和基因故事“敲钟”深交所,一度创下千亿市值神话,已然成为基因测序领域的明星企业。
但上市后的华大基因股票,却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样。先是“人设”几次崩塌,股价跳水;今又是抗疫先锋,股价翻倍,公众对其的认知反而不如上市前清晰了。
股价起伏背后,这家明星企业的价值究竟几何?
曾经的千亿明星股
从产业链来看,华大基因属于中游企业,但一直在往上下游进行延伸。
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测序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中游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下游对象为医院、药企、科研机构和病人本身。目前测序仪和核心试剂相关技术为外企垄断,国内企业多为检测服务提供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不断迭代,其市场规模以约40%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
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背后,资本对该行业也持续看好。毕竟远在大洋彼岸的基因测序企业Illumina有着超千亿元市值,A股市场或许也应该存在这样一家企业。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带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宏伟理念敲钟深交所,受到了万众瞩目,成为光芒闪耀的“A股科技股明星”,其股价一路看涨。
仅4个月后,市值便从最初的78.85亿元飙升至千亿元,股价也从发行价13.64元涨至250元,成为当时A股市场仅次于茅台的高价股。
但好景不长,茅台还是那个高价“茅台”,华大基因早已不是当初的“明星”。
华大基因市值走势图/图源:萝卜投研
在达到千亿市值高位之后,华大基因进入到舆论中心,各种问题不断,股价持续低迷。
特别是2018年,从“员工必须活到100岁”到“王德明实名举报事件”,再到《华大癌变》一文的广泛传播,然后是“14万孕妇基因外流”,华大基因身陷漩涡,最严重的时候股价跌去八成,市值只剩下200亿元左右。
股价一蹶不振,这一状况直到2019年年底也没有明显改善,每股维持在五六十元,市值保持在200亿-300亿之间。
风波不断的华大基因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营收和净利增速均放缓,净利甚至出现负增长。2018年,华大基因净利3.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2019年更是只有2.8亿元,降幅达到两位数。
疫情拯救华大?
就在华大基因跌落“神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似乎又将其扶上了高位。
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的必要步骤,而这正属于华大基因五大业务的一部分——感染防控业务。
华大基因抓住此次时机,研发生产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是首批获准上市的抗疫检测产品之一。
随后,该试剂盒还陆续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欧盟CE认证、美国FDA签发的EUA(紧急使用授权)、日本PMDA认证和澳大利亚的TGA注册,是为数不多获得多个国家或地区相关资质认证的产品。
截至2020年中报报告期末,华大基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经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货已累计超3500万人份,日产能已达到200万人份/天。4月26日数据显示,全国日产能也不过902.5万人份/天。
作为基因测序行业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华大基因同时布局了上游试剂盒、设备和下游检测服务。相对于单纯生产试剂盒、设备或提供服务的企业而言,华大基因能够提供新冠病毒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砍掉中间商环节,有利于取得成本优势,获取更多的利润。
由华大基因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在北京、武汉、深圳、 天津等 16 个主要城市落地。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
4月27日,华大基因全资子公司和沙特阿拉伯王国NUPCO签下新冠病毒检测综合解决方案超级大单,合同金额超出2019年营业收入的一半还多,高达18.7亿元。
在诸多利好因素下,华大基因股价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一路看涨,市值直逼800亿元,甚至还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据华大基因公告披露,自2020年1月23日至4月27日公司股票价格累计涨幅达36.43%,偏离创业板综合指数34.82%。
不出意料的是,华大基因2020上半年成绩单十分亮眼,净利和营收成倍增长。
7月13日,华大基因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预计40亿-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09.73%-23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15.3万元-16.3万元,较上半年同期增长672.83%-723.35%。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在业绩预告发布之后,华大基因竟遇跌停。7月14日,华大基因早盘一度跌停,盘中开板,午后再封跌停,截至收盘股价跌10%,报收每股176.4元。7月15日,华大基因每股168.95元,股价继续下跌,市场信心不足。
8月27日,华大基因正式公布2020半年报,次日开盘价仅为147.51元。截至9月11日,华大基因收盘价为138.20元。
华大基因怎么了?疫情也不能助推华大基因重回巅峰吗?华大基因的未来走向究竟如何?
这次跌停也不完全在意料之外。
华大基因主要营收来源包括五大业务,分别是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四大业务板块,以及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是华大基因的支撑性业务。2019年该板块实现的营收占华大基因总营收的42%,主要在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等国家卫健委要求的出生缺陷防控各领域建立产品线。
不仅如此,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也是五大业务板块中毛利率较高的业务。
但华大基因2020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与此关系不大,主要是由于新冠检测市场需求的突增,带来了华大基因感染防控业务和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的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429.94%和1230.36%。
而新冠疫情作为流行性疾病,只会在疾病爆发期对相关产品存在强需求,一旦疫情平稳之后,与之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便不再强烈。
疾控专家吴尊友表示,未来新冠疫情会是一种常态,但不会再出现以市级为单位或者地市级为单位的大范围流行现象。
因此长期看来,新冠检测这一现象级业务将很难成为华大基因的支柱性业务,未来销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反观包括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在内的其他板块,或许是由于疫情影响给业务开展带来不便,均保持同期持平或下降。
具体来看,去年营收占比超40%的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占比超10%的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营收同比有所下降;占比约1/4的多组学大数据服务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样有所下降,且这一服务在2019年就呈下降趋势。
但实际上,抛开疫情的因素,占华大基因营收最大的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其市场已趋于饱和,增长幅度有限。
2017年左右,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NIPT(无创DNA产前检测)这一技术的成熟。他们跑马圈地,占据了国内NIPT90%的市场份额,可拓展市场有限。
但据国信证券研报,NIPT和NIPT Plus的市场容量为75亿元左右,考虑到渗透率和NIPT普查的可能性,这一数字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不过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 年出生人口为 1465 万,比上年减少 58 万。这是继 2017 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降低,因此NIPT市场渗透率能否进一步上升存在不确定性。
面对渐趋饱和的生育健康市场,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基因测序企业纷纷涉足肿瘤诊断治疗市场。但从产品获批情况来看,华大基因报批进展慢于燃石医学、世和基因、艾德生物等竞争对手,不利于取得先发优势。
早在2018年7月,燃石医学“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便获得国内首个获得CFDA批准的NGS肿瘤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而华大基因 EGFR/KRAS/ALK 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于2019年8月才获批上市。
从市场份额来看,华大基因也不敌燃石医学。灼识投资咨询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肿瘤基因检测市场上,按2019年接受测试的患者人数计算,燃石医学以26.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今年6月,燃石医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未来肿瘤基因检测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上,燃石的资金实力不一定会逊于华大基因。2019年,两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均处于1亿多元的量级。
尾声
除股价之外,股东减持和首发限售解禁也让华大基因多重承压。
据Wind统计的数据,今年4月以来,包括上海高林同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和玉高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公司已先后15次减持华大基因股票,参考减持市值合计达13.46亿元。
7月15日,华大基因有478.01万股首发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19%。
这一切都在提醒,疫情对于华大基因来说,只是短期利好。
大嘉购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推出的一款电签版POS机,拥有人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绝对一清,不跳码,支持刷卡、插卡、挥卡,NFC触碰等多种使用方式。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立即办理大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