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ivo奔涌的后浪们,选择并热爱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新摘商业评论(ID:xinzhainews);作者: 新摘的
在2020年毕业是一种什么体验?毕业生王璐的答案是:半年了一直在找工作。
毕业于吉林一所普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她很早就锁定了自己的职业赛道:互联网。大学期间王璐也在积极寻找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幸运地是,大四这年她成功拿到了北京西二旗某互联网大厂运营岗的实习offer。
看起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新冠疫情的爆发彻底打破了她的计划。
受疫情影响,北京对来京人员实行隔离,公司人力又打电话通知她实习岗位没有转正名额了,临近毕业季,王璐“非互联网大厂不进”的梦彻底破碎。
这届校招生不好过
这一年,和王璐有着相似经历的应届毕业生,约有400万人。
与被大众视为成人标志的十八岁相比,毕业更像具有现实色彩的成人礼。今年在疫情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夹击下,2020年应届毕业生的成人礼似乎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线下招聘全部取消,企业全面缩招,薪资下降……艰难的毕业季让毕业生们自嘲为“失业主”,因为“毕业即失业”。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3月,2020年春招季活跃求职应届生人数同比增加56%,企业对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2020年应届生岗位平均薪资为5838元,低于平均期望薪资6139元。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874万人。应聘难、入职难,哪怕有着光鲜的履历,也难敌遇冷的大环境。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吴升深有感触,结束上一份实习后他没能成功转正,不得不再次涌入春招的大军,此刻的他明显感觉到竞争压力变大,“现在是经济萧条期,企业也难,用人标准自然更高。”
求职端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需要靠企业端去纾解,值得期待的是,在这样艰难的大环境下,依然有一些科技大厂敞开怀抱,愿意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
腾讯启动最大规模校招,校招岗位达5000以上;字节跳动全年校招人数超一万人;vivo校招人数占到公司总职员数的10%;百度、拼多多已经启动了针对2021届毕业生的相关招聘工作……
能够在此时扩大招聘的企业,无疑都是具备过硬实力的,对待校招的不同态度也在拉宽企业人才吸引力的阈值。
对企业来说,校招不仅是满足现有业务需求,更是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就像一位网友所形容的“优秀的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茬马上就有,而是需要大量时间培养的高成本低概率物种。”
而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能够进入有前景、有发展的科技大厂也是他们顺利开启职业生涯的最佳选择。
95后究竟怎么管?
除了面对严峻的求职环境,这批应届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大部分都是95后。
当90后迈入而立之年,95后这一成长于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新兴一代也开始成为职场上的主力军。
基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人口普查及就业率调研报告,目前职场的70后约1.53亿人,80后约1.59亿人,90后约6960万人,95后(含实习)约5925万人。
95后是一群讨厌被定义,认可国潮,对物质及精神都有着更高需求的年轻一代。与80后、90后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也让95后的求职观大不同。
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中,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而95后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95后员工离职率也高达30.6%,高出其他年龄段5%。不适应公司文化、工作内容不符合预期、与同事上司有矛盾……都会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
一位从业多年的HR觉得,95后离职或源于他们有资本追求自我。“相对来说,95后身上还没有承担过多的家庭压力,没有压力,就更加不会追求所谓的稳定了,所以他们离职轻松,就业也轻松。”
其实95后离职率高并非不重视工作,相反恰因为他们太重视工作,工作在他们眼中已经从谋生工具变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唯有找到一份和自己价值观完全契合的工作才愿意留下来扎根。
人力机构的调研也发现,年轻人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其次是待遇好,公司发展潜力大。
在70后企业高管陈硕看来,95后很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敢质疑,做事拥有十二分的热情。
在对待95后的管理上,首先要让他们乐于接受以企业利益为先的管理模式,再通过强化职场基本规则与区分自我个性偏好的方式让职场新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文化。
“现在年轻人眼中,理想的领导是职业顾问型——能阐述工作的意义、认可下属的优点、耐心提供建议,帮助下属成长,这也是以后管理者的理想形象。”
其实自有组织以来,人才管理都是企业的一大难题,只不过在面对新一代互联网年轻群体时,这种管理问题被再度放大,甚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与其说95后究竟应该怎么“管”,不如说如何通过更合理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和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职场需求。
vivo的人才「虹吸效应」
近些年,在对新生代人才的争夺上,各互联网大厂都在不遗余力,最大原因就在于人才年轻化早已成为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
京东近四成员工是90后,阿里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90后管理者已经占到管理者总数的5%,vivo的5G青年团队不仅是中国5G标准化事业的参与者,更成为助力中国5G技术腾飞的中坚力量。
2016年vivo成立了通信研究院,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培养通信行业的青年才干,其中应届毕业生的培养是通信研究院工作的重心,为此研究院还建立了双导师制度,专程为年轻人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和技术路线。
短短四年,他们已经向3GPP标准化组织提交了超过4000篇5G提案,申请了2000余项5G发明专利。经历一线研究的磨练,vivo通信研究院的青年军也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通信领域的中流砥柱。
2018年初,93年出生的梁冬代表vivo和中国企业站上了3GPP标准化组织会议,成为3GPP标准化组织会议最年轻的参会代表。
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那次参会经历:“特别激动和自豪,我当时毕业回国还不到一年,会场上其他参会者至少都有十几年的通讯工作经验,能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受益匪浅。”
梁冬能有这样难得的经历,源于2017年vivo开始的“青年实战”。每一年,vivo都会选派年轻研究员参加国际会议,对于5G标准化研究来说,参加国际高规格会议是极佳的增长见识、学习锻炼的机会,每一次参会都是一次快速成长,很多人在参会中习得了经验,也提升了技术、语言和沟通能力。
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大多数企业中往往还处于基层锻炼阶段,但在vivo他们会被送到很重要的位置历练委以重任,甚至有机会参与核心项目。
在实战中成长,是vivo培养青年生力军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当下年轻人最渴求的成长机会。
以人为本,对外积极为员工提供实践机会,对内为员工提供完善的职业发展轨迹和内部培训体系,辅以丰富多元的薪酬组合,不断强化了vivo的人才虹吸效应。
镜头转向vivo东莞智能制造中心,聚焦到外立面墙体的装饰上印有的38张年轻面孔。每一张热情洋溢的面孔背后都是vivo员工向上姿态的呈现,这面墙仿佛一个鲜活的品牌形象,时刻向外界展示着vivo作为一家科技大厂对青年人才的重视。
产业和人才之间的生态平衡是维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从一个东莞小企业发展为全球化科技公司,vivo走过了25年,也沉淀出了本分、创新、消费者导向等企业核心价值观。
如今vivo正以“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愿景,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为商业伙伴提供公平合理、对等互利的合作平台。
不急不躁,不忘初心,vivo一直在稳中求进,而多年积淀的友好企业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在vivo奔涌的后浪们
“为什么选择在vivo工作?”
不设限的成长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是张静给出的理由。作为一名品牌管理部的新人,她在入职两周后就开始独立承接项目,负责的第一个朋友圈广告互动率创下行业第一和vivo的历史最高。
“入职一年,我见了所有想见的明星,还跟CCTV做了《夜游中国》的直播。”在vivo,张静找到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契合点。
“在vivo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很久以前,只能仰望那些站在世界最前沿的公司,看着他们去制定行业规则,如今我也成为了他们当中的一份子,不仅能和业内专家们一起去建设新一代通信技术,甚至在某些方向,我们还可以主导着去改变世界。”作为一名通信研究院的标准工程师,梁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行业顶尖人物的距离如此之近。
一个国家最好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一个组织最有活力的血液,也是年轻人。这些在vivo工作的职场萌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外界:不用惧怕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用担心个人成长空间受限,在vivo,给予年轻人的舞台无限宽广。
今年vivo校招人数约为公司总职员数量的10%,除了开放更多优质岗位,vivo还会针对岗位需求,对不同业务领域的校招生安排有针对性的培养项目。
比如硬件开发、生产制造等岗位,会安排产线实习,让员工尽快了解手机生产的全流程,为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打下基础。而产品、营销、品牌等领域则会安排一线派驻,进行为期若干个月的门店实习,让毕业生在最短时间内对真实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有更深入的认知。
职场从不温情,但可以有温度,在这样一个没有毕业照、没有毕业典礼的“云毕业之年”,对极度渴望在人生下一个阶段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毕业生而言,vivo的「友好开放」显得格外难得。
文化是前提,产品是路径,品牌是目标,人才是根基。那些在vivo奔涌的后浪们,不仅将在这里开启他们职场的新征程,他们的存在也将成为vivo最具活力的人才延续,帮助vivo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抢得先机。
大嘉购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推出的一款电签版POS机,拥有人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绝对一清,不跳码,支持刷卡、插卡、挥卡,NFC触碰等多种使用方式。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立即办理大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