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再出发,神奇的58同城再造神奇生活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懂懂本尊

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一浪接一浪,后浪瞬间变前浪。但是能在这个沙滩上留下长久印迹的并不多,神奇的58同城算一个。

2005年成立的58同城,一开始的目标是大型免费分类信息网站,可以说是抓准了当时信息不对等的痛点得以迅速崛起,并于 2013年10月31日登陆纽交所,成为第一家生活服务领域的上市企业。

那条响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给58同城贴上了“神奇”的标签。15年来这家“老牌”互联网企业一直在跟着用户需求升级、深化服务,如今在招聘、房产、汽车、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都是渗透率最高的平台,堪称影响着广大国内用户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一路顺风顺水的58同城也在谋变。今年4月初收到私有化邀约,两个多月后58同城董事会与 Quantum Bloom Group Ltd 签署私有化协议,由华平投资、泛大西洋、鸥翎投资和58 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组成的财团,将以87亿美元完成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在懂懂看来,58同城私有化不仅暗含对资本市场的新谋划,也筹谋借此机会重新出发,将生活服务平台的定位再升级。如果说以前58同城是一家神奇的网站,那么现在它希望的是通过服务平台的升级为用户打造出神奇的生活。

本地生活服务成互联网的香饽饽

87亿美元,如果按当前汇率计算,本次私有化规模达到约615亿元人民币,超过 2015年奇虎360私有化的514.6亿元,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私有化。此前奇虎 360回归A股市值飙升,创造了不小的奇迹,所以资本市场对于知名度高、手握巨大流量和数据资源的58同城回归,抱有更大的期望。

从创业就成为资本宠儿的58同城一直没有缺过钱。IPO以来,58同城的财务状况更是始终良好。在懂懂看来,不差钱的58同城未来有望为用户美好生活去实现业务的跃迁。

大家可能注意到,58同城在2013年IPO的时候,就不再定位为信息服务平台,而是生活服务平台。可见,以信息连接起家的58同城早就意识到向服务深化的必要性,这也是58同城跟随时代变化做出的转型升级。

在资本的推动下,58同城于2015年完成了与赶集网的合并。而从这一年开始,58同城全面向服务升级的动作也越来越密集。2015 年 2 月,58同城全资收购最大驾考平台驾校一点通;同年3月,58同城宣布并购房地产租售服务平台安居客;4月份,58同城和当时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赶集网合并;同年5月,58同城宣布并购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自此,58同城在一些垂直领域不仅是流量最大,也逐渐成为服务能力最强的平台。

在全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也全面升级。特别是这次疫情,加速各种生活服务向线上转移,巨头们也纷纷布局更广泛的本地生活服务业态。

比如滴滴部分业务沉寂了近两年时间,在疫情对业务造成冲击后,今年开始全面出击,先后上线了跑腿、同城取送件、货运新业务,甚至成立了北京小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境内外旅游、火车票销售代理、航空机票销售代理、酒店管理等。再比如菜鸟,已经把终端的菜鸟驿站升级为社区服务站,在代收业务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团购、洗衣、回收等多场景服务。

姚劲波去年早些时候提到过:“中国的生活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只满足了约1/10的需求,还有9/10的空间亟待开拓。”话音刚落,生活服务就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最热的赛道。

赛道一下子被打开,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而58同城作为这个领域最资深的玩家,自然要面对新的变化:第一,用户需求在不断升级;第二,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竞争升维;第三,当互联网与传统线下业务深度融合的时候,必然要产生新的模式。

此时的58同城,需要调整一下节奏,回头审视一下初心,看一下正在变得复杂的外界环境,重新出发。

58同城的基本盘,也是万亿赛道的新基建

再出发,神奇的58同城再造神奇生活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58同城的价值需要重估。而58同城如果想抓住未来生活服务赛道拓宽的机遇,也需要重新出发,强大自己。此时私有化,是为了还资本市场一个更强大的58同城。

在今年的“58神奇日”上,你会注意到主题是“全力以服,皆得归属”,赋能平台连接的所有企业,为用户提供涵盖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一切本地生活服务,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从这里可以看到,正在进行私有化的58同城,其在业务上对初心的坚持。正如姚劲波所说:“58同城把注意力放在了把业务做深、把优势做出来上面,每年把一个行业做透。”

58同城的几个优势行业,每一个都是万亿市场,而58同城在其中都希望能以开放的平台扮演承担起基础设施的角色。

招聘是58同城主力业务之一,从早期的蓝领到后来的白领,覆盖了高中低各个层次、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在招聘行业,58同城的优势是数据量,58同城拥有超4亿高活简历库,,涵盖了90%的基础用工市场。近些年也在信息连接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的内容。

再出发,神奇的58同城再造神奇生活

比如在疫情期间,推出视频面试、直播招聘服务,还为打造企业VR招聘工具,通过智能手段将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匹配。再比如58同城大学,首次将国内最大的招聘服务平台58同城与国际领先的培训平台资源打通,按供需比和薪资大数据帮助从业者 “精准学习,更好就业”。

房产是58同城的另一个支柱业务。极光大数据6月29日发布的《2020年房产经纪行业和购房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主流房产信息APP中,58同城平台矩阵下安居客APP安装渗透率达2.94%,月均DAU达419.6万,活跃用户量是行业第二的近3倍,用户时长则是后者的2.4倍。由此可见58同城在房产行业的领先性和重要性。

但更重要的,是其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房产行业算是与互联网结合比较慢的领域,如今也到了深度融合的阶段,房产服务线上化正在成为现实。产业互联网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先进。58同城通过优化自身系统升级,将技术、数据、信息赋能行业的各个环节,实现用户、开发商、经纪人、门店、行业协会、政府、专家等的多方连接,带动平台商家进行更好的服务输出。

再出发,神奇的58同城再造神奇生活

本地生活服务是58同城从信息平台向服务平台转型中孵化出来最成功的一个行业。围绕本地生活服务搭建开放平台,覆盖保洁清洗、保姆、搬家、家电维修等主要家政服务。

58同城“到家精选”也是坚持以基础设施定位,提出“互联网家政平台+”的商家扶持模式,吸引各细分业务领域的优秀商家入驻,为这些商家提供品牌背书、流量扶持、经营补贴、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五大支撑。通过开放平台,该业务一方面帮助本地家政企业实现业务规模扩张,有效化解家政行业“小散乱”问题,带动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质生活服务。

目前58同城“到家精选”已经在全国27个省市开展业务,平台拥有超过1万家中小微企业,解决12万人就业,服务超过150万消费者。

从58同城这几个优势业务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58同城发展的基本盘,而这几个业务同时又是所属行业的新基建,是行业发展离不开的底层设施。

被打开的赛道,被激发的58同城

除了上面几个核心业务,58同城还围绕生活服务孵化了诸多新业务,包括二手车、转转、58同镇等业务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其实,二手车也算是58同城的一个传统优势业务,年均为消费者提供千万级车源信息。除了信息之处,58同城从消费者应用场景出发,延伸出估价、检测、延保、金融、交易等服务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今年3月,58同城已经通过并购二手车电商优信集团旗下B2B业务优信拍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二手车服务的完整链条。

再出发,神奇的58同城再造神奇生活

下沉,可以说是这两年整个互联网的主旋律。58同城在2017年正式发布了58同镇项目,通过大量乡村的站长把本地用户连接起来,把求职招聘、买房买车、农产品销售、交通出行等信息服务下沉到全国县城乡镇及广大农村。这一业务迅速激活了空白的下沉市场,截至2020年3月“58本地版”App日活已达132.7万,并且于今年开启了商业化的进程。说实话。懂懂认为58同镇的潜力刚刚开始爆发,未来将会是58同城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此外,58同城还在二手闲置领域孵化出转转,今年5月与找靓机合并后的新转转,估值已经超过了18亿美金。2018年孵化的快狗打车,这两年也获得了市场认可,如今估值也超过10亿美元。

对于58同城来讲,平台不仅是积累了一个一个细分领域的势能,更重要的是这些业务之间协同的效应也开始显现。

比如家政服务越来越成为城镇家庭的刚需,但是企业招工难、服务能力弱,导致供需不平衡。而58同城是中国最大的国民招聘平台,覆盖近90%的基础用工市场,并且还有58同城大学,这些都可以让家政服务业务得以顺利发展。

再比如58同镇,不仅在下沉市场开拓出很多全新的业务模式,还将下沉市场流量红利高效分享给58同城招聘、房产、二手车、本地生活服务等不同业务领域的客户,助力58同城商户的业务向县域和乡镇下沉。

可以看到,在生活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58同城,传统优势领域正在升级,新孵化的领域也在迅猛增长,而多线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将让58同城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赛道被打开,58同城也在被激活。私有化后的58同城,将在更宽的赛道中奔跑。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