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科技(ID:tech_163)

“如果没有这个事情,我可能会贡献我所有青春给瑞幸。”

方澜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在上个月离开了工作三年的瑞幸。造假,让方澜感觉自己被辜负了。

神州三年,瑞幸三年,作为技术骨干,公司的每一次变动方澜都在场。在那些拼搏奋斗的日子里,方澜本以为等着他的是世界级品牌瑞幸咖啡,孰料到头来只是镜花水月一场。

“现在瑞幸随时会翻车,谁都想走。”

退市消息传来,还未从瑞幸离职的业务经理何光带着一份释然说道,他并不担心归宿问题,找工作时要职级、要薪水,都理直气壮。

他手里,已经收到了全国某龙头零售商的高薪 offer。

2020 年 6 月 29 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停止交易,静待退市。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宣布公司将于 6 月 29 日在纳斯达克停牌/微博

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两天前瑞幸已放弃最后的挣扎,撤回了听证会申请。同时,瑞幸咖啡还发布公告称,全国 4000 多家门店将正常运营。

靴子落地,两万名员工却依旧被困造假阴影中。

他们拼搏过,奋斗过,自豪过,骄傲过,同时也迷茫过,困惑过,在瑞幸的烙印里,他们虽然选择不一,但切实地渡过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值得思考的是,当初瑞幸是凭借什么吸引了他们,让他们选择登上这条船?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画饼无孔不入”

“有好多想去瑞幸的人都找我聊过,他们觉得瑞幸名声好,职业前景好,可以进去一试,搏一把。”

去年,吴寒离开了瑞幸;之后,来找他探问瑞幸公司内部状况的小伙伴不在少数,吴寒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醒他们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听他的。

造假消息曝光之前,很多人都想拿到瑞幸的船票,就如同早年的滴滴、摩拜和 ofo,独角兽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人们趋之若鹜。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证监会回应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微博

“只要是一个好的方向,那么多人往上涌,大家又有从众心理,一定会冲上去的,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块好的蛋糕,一定会分到甜头。”

吴寒也不例外。

两年前,爱折腾的年轻人吴寒放弃了稳定的互联网大厂高薪职位,加入瑞幸成为一名技术人员,选择将“平价咖啡”作为信仰,为中国的咖啡事业做贡献。

那时候,瑞幸在一夜之间崛起。

在那之前,他曾经在电梯间看到过汤唯代言的瑞幸广告,他心以为这只是个小众咖啡品牌,没想到是神州系跨界来做的,“做车的人来做新零售,挺好玩”。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彼时,他也有着满腹雄心抱负,想要尝试新鲜的好玩的事物;因此,在接到了面试电话之后,和瑞幸方面一拍即合。

吴寒回忆,他在职时,快节奏的瑞幸内部为了将业务不断推进,会出现打鸡血的情形:上司向他们打鸡血,使管理层在步调上保持一致,他们再向下灌输,给自己部门的员工打血、画饼。

“到了钱治亚这个层级,她给你画饼是无孔不入的。”碰个头、开个会、吃个饭,打鸡血形式和场合多样,吴寒也不得不承认, “画饼”结结实实在他身上起到了效果。

在瑞幸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吴寒陪瑞幸一起成长,亲自参与了独角兽的打造,创业很苦,埋头苦干的时候也需要时不时抬头望望路,这时需要一些精神支撑和心灵冲击。

当钱治亚每一次说“做一杯中国人自己的平价咖啡,让所有人喝到新鲜正宗的咖啡”时,吴寒就觉得,这是他的价值和使命。

“咖啡一定是没有那么贵的”,即便从瑞幸出来之后发生了不愉快,吴寒也坚持认为做了一件为民造福的事情。他从内心认同,咖啡一定要是平价的。

“入局了,你就一定会相信这事儿能成”。与吴寒一样,在瑞幸这种愿景的召唤下,大量人才涌入瑞幸咖啡。

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时候,洪思就开始了与瑞幸产生交集。他与神州系的接触始于他想投神州的一个项目,结果阴差阳错就成为了神州优车新项目的一员,而后又被选拔到瑞幸初创团队。

在洪思的回忆中,神州和瑞幸有一批“低调而厉害”的 boss 级领导,这些人在来到神州系之前都是某些知名品牌的总裁、副总裁。不管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精神上,这些领导往往也以身作则:城市总或者总经理这样级别的人,夏天也都身着正装,自己出去拉业务跑单子。

2017 年底,就像参加秘密组织一样,公司把他们从抽调出来,“连创业项目具体内容都对我们保密,不告知”,然后把他们撒到市场上,让他们去开拓门店。

“我们放了名片,人家也不知道(瑞幸)是谁,没有用。” 洪思回忆起最初创业的艰苦时光,那时谈下来一家瑞幸的门店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月。

这批人起初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气做成这个项目,但大家还是信任公司。在瑞幸发展的三年里,这些人都成为中流砥柱,不是大区总、就是城市总。

但画饼,终究还是画饼,例如期权。

“我当时的技术负责人应该也没有期权兑现,经理级别的人都没有。”

2017 年,方澜被 CTO 点名进入瑞幸初创技术团队,作为神州系的老员工,当时只是被口头承诺“未来可能会有期权”,上市之前领导偶尔会闲谈两嘴,但是上市之后,却再也没提到期权兑现的事情了。

这也是方澜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则,造假之后他看不到任何在瑞幸的成长空间,二则没有期权,他觉得待下去意义不大,“何况过去几年,为老板讲的故事够多了,需要休息一下”。

洪思也说瑞幸基本没有为员工兑现过期权,“都说有的,但就我现在了解,我认识的一批人里没有听到过谁能够拿到。”

虽然画饼,但瑞幸却极大地锻炼了他们。

单兵作战的狮子文化

“瑞幸讲究快,大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门店一定要迅速覆盖城市,先让客户买到再说其他,这同样也是在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洪思对瑞幸的策略,向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解释得比较清晰。

2018 年上半年瑞幸加快了速度,业务推进从七八个城市一下拓展到了近二十个城市,门店数量也开始了暴增。

“一家门店从签约到装修再到开业,15 天左右就可以做到。”洪思透露,到了后期,瑞幸开设门店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了标准化,“就像拼积木一样”,洪思说基本上门店都是拼接起来的。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一切以目标为导向是瑞幸一直以来的理念,洪思负责瑞幸某业务时,体验的感觉就是“快”,瑞幸总监及以上的人员,绩效考核都是和时间挂钩的;换句话说,瑞幸是“一切以快为导向”。

底下的人作为业务小兵,需要紧紧跟上步伐。

洪思作为瑞幸最早的员工之一,一路披荆斩棘升到了大区总的位置。他的成绩也十分抢眼,很好地完成了区域内千余家店面开设的 kpi,成为公司里首屈一指的业务明星。

“我基本上就没有休息过,年假攒了很长时间都没用过,结婚也就休息了三天”。

瑞幸给了这个 90 后超越同龄人的历练,也给了原本稚嫩的他一个站在时代舞台中央的机会。从 0 到 1,洪思说,我们陪瑞幸走到了巅峰。

洪思在瑞幸工作十分辛苦,压力巨大,他的团队里也是与他一样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最小的一个区域负责人是 97 年的,洪思说这个年轻人在几个月时间里开了三四座城市的几十家门店。

2019 年底,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 4500 家,这还不够快,去年上市后,钱治亚立了一个新目标:在 2021 年瑞幸将开出总计1万家门店。

在洪思看来,神州内部围绕着一种狮子文化,“单兵作战的能力”是培养管培生和招聘人才的主旨要义;“神州流行的一句老话,就是神州不变的永远都是在改变”,神州出来的人能够快速跟上公司节奏,适应能力强,抗压能力强,个人能力强。

去年瑞幸上市的时候,洪思发了朋友圈,很多人才知道他是大区的负责人,那时他的感受是“自豪和骄傲”。

这似乎也让前员工们从内心深处比较认同神州系,“从神州出去的人还是比较被其他公司认可的。”他们说,不管是造假前还是造假后,从瑞幸出去的一大批人在职场上都被另眼相待,敢于开口要价,同时又能被委以重任。

“整个运营团队的执行力,在很多公司是达不到的。”瑞幸某区域负责人宋科离职后,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已手握好几个个 offer,言语间流露着对前东家的念念不忘。

轻技术重业务

“他们不太了解互联网,只是知道一些先进的技术,他们知道这个技术复杂,希望有人能解决问题”。

上市之后,吴寒所在的技术团队使命似乎就完成了,团队的作用在逐渐变小;吴寒讲述了他与瑞幸越走越远,最后不得不选择离职的事由。

最开始进入瑞幸,吴寒的团队每次参与开会,大家积极主动,总要坐在离领导最近的位置,需要给到快速成长的业务以技术解决方案:多维度产品的选择、购买判断、销量预测、店铺供应、C 端购买平台、B 端支持系统,这些点都要支撑起来。

方澜也经历过那段时期。

2017 年中,方澜和十几个同事开始“做一个秘密项目”,所有技术人员从零开始,三个月将系统上线,起初他们也没想到等待自己的是百万级订单的处理,因为在神州日订单最多也就只有 50 万。

瑞幸的业务发展快到超出他们的想象,挑战接踵而来。

方澜说那时做事全靠主观能动性,不需要领导操心,每天关心着系统有没有瘫,查监控看日志,过得非常充实。想起来那段日子,方澜觉得很开心,他认为“只要公司组织结构有变动,我就能成长。”

但是慢慢地,再开会的时候,吴寒和同事已经自觉地跑到最后一桌了,“我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了,业务优先”。

“比如说我们拓到三四千家店的时候,其实技术已经趋于稳定了。你又没有什么大的并发,也没有太多的用户,你的上升品位已经固定了,你确实没什么可研发的空间了。”吴寒如是说。

瑞幸重业务、重营销,在有一定技术来撑门面之后,“技术就是一个成本的东西了”;但令他没想到地是,公司战略上的转变也导致了某些高管的态度变化:“起初招我们的时候是一个态度”,上市之后就“撵我们走”,吴寒觉得自己很无奈。

造假之后,很多人也问过吴寒是不是知情,吴寒不禁哑然失笑;经历了这些,吴寒的收获是:“在互联网靠上市财富自由就是一个梦,是当局者画的一个非常大的饼。”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瑞幸上市

造假前入职的产品经理苏昂也认为瑞幸重视营销。

苏昂选择瑞幸的原因是:“当时觉得产业不错,虽然商业模式有点激进,但是短期来看没有啥风险,待遇谈得也不错。”

苏昂打心眼里觉得,瑞幸是一家不差钱的公司。因此,瑞幸这家新生代公司“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东西”,尤其是在营销增长这个方向,“因为公司不差钱,那么做这些玩法的时候就会很有底气。做营销就怕没有钱,那样啥都不敢做”。

造假消息流出,苏昂顿时尴尬了,对这份工作的美好期待也一一落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待了两周后,他意识到自己欠考虑了。

“他现在的 app 迭代速度很慢,瑞幸的整体氛围还是偏传统企业的,决策链条很长,其实不适合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节奏。这边的工作偏向于执行,不太适合我。”

这或许与瑞幸的另一个特质相关。

重神州系

在吴寒的观察里,平均每个神州系员工会在这家企业待 7-8 年,在里面结婚生子,然后就不走了,“这些人是一个大的集体,他们已经相处了七八年了,自然十分默契。”因此,他们对创新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相比较这些员工,吴寒算是外来者。他代表着瑞幸新的“生命力”,因他涉猎互联网行业多个领域,所以被招进瑞幸:瑞幸需要一批常年在互联网平台,有互联网思维的人。

“很多人都走了,剩下的都是牛鬼蛇神,陆的影响力还在。”何光向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栏目记者表示,眼下还留在瑞幸的多是神州系的老人。

何光一毕业就进入瑞幸,在瑞幸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他的成长速度也很快。在瑞幸的辉煌时期,他一个月可以谈下三家门店,每个月收入都有一万多,而他所在的城市人均工资只有 6000 元。

不过他一开始就十分清楚,在瑞幸待着不是长久之计,主要是积累经验和赚钱为主。

“对职业发展来说的话,瑞幸并不是一个有着流畅的向上通道的公司,因为它其实很多岗位,很多重要的权利都把持在神州系手里,外部来的人很难晋升。” 何光如是说。

据媒体报道,瑞幸咖啡扩张到数十座城市,这些城市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下设十二个分区,分区下面才是城市。5 月底这些大区重新划分南北中三个大区,大区下面直接即是城市。

何光说,当初上市之际,神州系里的人想要抢肉吃,所以设立了诸多大区,产生了十几个区总级别的人物;眼下只剩下三个大区后,大部分人降为城市总,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陆正耀更好地管理和把控。

而据媒体报道,瑞幸内部目前正上演着权力的角力,陆正耀为了不失去对公司控制,要求于7月5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罢免黎辉、刘二海和Sean Shao(邵孝恒)三位董事/独立董事。

瑞幸会死吗?

退市之后,瑞幸 4000 家门店将正常运行,它的命运还有待裁决。

“只要公司不倒,我就会一直待下去。” 童可毫不犹豫地亮明他的取舍立场。

童可是瑞幸南方某省分公司的职员,虽然对公司造假的丑闻感到意外,但这没有影响和动摇他对瑞幸的信心。

童可告诉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他所在的分公司做了一年多的调研,在市场上收集了很多数据,调研结果显示瑞幸深受当地白领的喜爱。

这使他相信,如果能一直把经营重心放在白领人群身上,瑞幸的发展前景并不会显得黯淡,“只要瑞幸的高层能够把上面的问题处理好,并不影响瑞幸门店的运营”。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成都洛带古镇店

“最早的时候瑞幸的愿景是叫做,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后来,这个愿景变成了“从咖啡开始,瑞幸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洪思说,“瑞幸可能偏离了初心了。”洪思进一步分析这一切根源于跑得太快,“产品跟不上”,最后铤而走险。

能让公司站稳脚跟的终究是产品,对比喜茶、奈雪的茶等网红茶饮品牌,瑞幸在这方面似乎相形见绌;其后推出的无人零售机等业务,更是没有稳扎稳打。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瑞幸部分产品

如今,洪思已然完成职业的跃迁,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同样也是做一个主打新零售的饮品。“瑞幸成就了我,和这样一个品牌一起一步步成长,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难得的经验和经历”。

对吴寒而言,他认为自己做了对得起自己薪水的工作。虽说饼没有兑现,但吴寒认为这段经历已经很划算了。

“咖啡相对于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吴寒的讲述中,瑞幸从上到下,所有人的特点就是快,他们一起将产品快速挖出来,同时把模式快速摸清楚,从 0 到 1 将这个事(瑞幸)做大。

在瑞幸庞大业务体系面前,习惯于埋头做技术的吴寒也感受到了冲击。这种冲击源于他一直在技术维度作业,很少扎到一线了解业务的细节。“瑞幸是实实在在的生意,它绕不开人货场,我在瑞幸得到了快速成长。我必须和业务确认每一个细节,同时了解每个用户”。

“这不是神话传说,零售行业就是要有店,有店就有用户和流量,之后顺其自然就敲钟了。”在吴寒的认知中,瑞幸唯一的点就是“快”,像瑞幸这样有金主给砸钱的创业公司不多,如果做得不够快的话,线下托点不够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被反超。

何况吴寒认为当时“瑞幸当时选择并不多,这对每个创业公司来说都一样,都会选择持续扩张”。

吴寒如今已经自立门户,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回顾他在瑞幸的职业经历。他认为互联网在早些年是被大家神话了,甚至大家会觉得互联网是所有行业的救命稻草。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商业逻辑或者生意,互联网还是一个平台或者工具,本质是降本提效,”当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问吴寒:瑞幸是否也披着这层神话的外衣,吴寒回答说是的,瑞幸的故事讲得通。

目前,瑞幸咖啡开始回归传统线下咖啡店的生意逻辑,想要赚钱活下去。

原北京门店的店长姜飞向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透露:北京分公司 5 月份已经明确,接下来目标就是盈利,压缩成本的情况下要达到盈利的目的。而压缩成本的方法除了每天要求员工自愿加班一小时以上,还有就是在品控上下功夫。

在这种环境下,心灰意冷之后,姜飞没有选择陪公司走下去,最终他在四月底离职。而据他得知,北京分公司算是元老级的几位员工也陆续离开了。

“瑞幸在给自己下刀子。”何光发来了在 5 月 30 日之前要关闭的店面名单,这些店都不赚钱。“6 月也关了 10 多家”。何光对这座城市每一个门店都如数家珍,经营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关个三分之二,就更优质了。”

他所在的城市目前有 140 多家门店,只有 30-50 家门店是赚钱的,这些门店日均杯量在 200 杯以上。对于关掉不赚钱的店,他认为运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不关,“也只能维持 3-6 个月的运营”

我为什么上了瑞幸的船?

“瑞幸如果壮士断腕,把所有不挣钱或者堪堪包本的店都砍掉我觉得可以盈利。”不过他也说, 瑞幸的解约金一般是两个月房租,关店节奏控不好一样会死。

不止如此,据何光所知,瑞幸目前进入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其实是做给资本看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就十来家店,还设立个分公司。”何光透露,这样增长得快,规模大,但是根本不挣钱。

造假过后,瑞幸各分公司已开始自负盈亏。

方澜作为技术人员,透露瑞幸所有数据都出自他手,至今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上层会选择作假,在他看来瑞幸的业务已经跑通,未来的盈利能够看到。在此之前,方澜几乎做好了一辈子干成这么一件事的打算:把咖啡做大,做成一个全球品牌。

现在他没有机会了,“上层辜负了我们”,方澜坦言自己接受不了造假,不想背负着这个阴影。

泡沫之下,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愿景招揽来了大量有志青年上了这条船,狮子文化激励着这帮年轻人助他们率先登上时代舞台,而泡沫破裂的时候,这些满怀志趣的人又怀揣着惋惜而离去。

瑞幸的文化,就好像隆隆战车上飞舞的旌旗,把沉浮的商业战车装点得分外鲜艳。

但他真实存在的,其实是给未来 20 年的新零售市场,输送了大量怀揣理想的有志青年,他们在瑞幸这块试验场上,先手迈出了自己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