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美团外卖的两个“健康闭环”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一点财经(ID:yidiancaijing)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场疫情让很多企业展现出了与商业形象不同的另一面。比如,城市生活服务类的公司愈发显现出它们在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的社会性价值。

现在,美团这样拥有庞大用户人群的公司已经在尝试拓展其社会性价值,以更新公众对于商业公司的新认知。

“美团在人民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互联网外卖平台,但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健康时报》总编孟宪励对于美团的社会性价值如此评价。

既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团就有可能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百万外卖员,美团一端连接着消费端4.5亿消费者,一端连接着供给端620万活跃商家,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健康闭环”。

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团,正在进入其社会价值创造新阶段。

“健康”是一种刚需

国民健康也是国家的一种重要竞争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早就将国民健康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来施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这一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是防控疫情的需要还是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在当下这个节点上,“健康”二字的全民关注程度已无须赘述。

从疫情初期大家对“病从口入”的类似探讨,专家学者对提高维C摄入增强免疫力的呼吁,再到复工之后人们强烈的减肥诉求,都绕不开饮食与健康。

美团外卖的一份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平台上的蔬菜、海鲜、肉类等生鲜食材销量大涨,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绿叶蔬菜,一共销售了814万份。

“过往那种单纯对大鱼大肉的追求已经过去了,今天的我们都在追求吃的更加健康、更加均衡,国民的这个饮食习惯有了质的变化”,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认为美团敏锐于这种变化的同时,还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美团外卖的两个“健康闭环”

疫情对健康的影响不止一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对武汉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武汉整个疫情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就餐方式、营养摄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受居家隔离影响,包括老人、小孩等很多人运动量越来越少,同时家人会做一些高能量食物,导致疫情过后反而引起了能量过剩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引发慢性病的几率上升。

“因为这个疫情,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食物的选择,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

当然,“健康”是出于进一步防疫考虑,也是为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2012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也就是说42%的人超重。2015再次进行调查时,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整体数据在50%以上。

全民健康这个相当大的命题仅仅依靠国家与政府的提倡与举措,显然是不够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曾提到,“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要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具体指的是“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外卖业的“健康担当”

外卖,如今已然成为了国民“健康担当”。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近十年间,外卖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外卖市场规模达到5779.3亿元,同比增长36%。2020年据预测,其规模将达到6646.2亿元,增速为15%。

日前,全国政协第3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焦点问题,而创新外卖食品监管方式,促进外卖餐饮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关键性举措。

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始进入行业开始,多年发展后外卖早已经成为居民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形成了行业自律和良性发展的态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4月发布的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8亿,占网民整体的44.0%;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7亿,占手机网民的44.2%。

美团外卖的两个“健康闭环”

对中国城市和县镇居民来说,外卖都已成为不可缺少乃至主流就餐方式。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三线及以下市场外卖用户占该地区网民的39.8%,在一二线城市耕耘完成后的外卖平台,正在加速向下沉市场进军。

经过多年的发展,原本20-50岁用户基本都已经成为了外卖用户,一老一小群体将成为外卖潜在用户,而这些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更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疫情以前知道有大众点评,但不会用,要点外卖需要找年轻人、同事帮忙,而在疫情3个月间,他学会了自己独立操作点外卖。

“全国范围我这种人在年龄偏大的人群里一定有很多,这个群众基础和掌握的数据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是接地气的。”陈君石说。

外卖服务对于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人闭门不出时,仍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以及他们背后的外卖平台、商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主要力量。

今年2月份、3月份,疫情已经平缓时,中国疾控中心曾派专家代表到武汉参与防控工作以及营养方面的监测。“我经常看到美团的骑手在大街小巷串行,其他的人街上没有一个”,丁钢强所长回忆道。

共建共享新平台

在明确外卖于百姓健康关系的重要性后,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由谁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外卖市场中,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到64.1%,头部公司自然当仁不让。

6月22日,美团外卖与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共同成立全民健康生活促进研究院,未来将在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急救教育、用药安全等多方面开展深度探索与实践,共同推进外卖配送服务向着更健康、更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立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国民健康生活的水平提升,展现企业的责任担当,从而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口碑及用户青睐,美团希望自身如城市的新基础设施一样不可或缺。

消费者、餐饮商家、外卖配送员,这是上述双方合作的焦点,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完整的“健康闭环”。作为最大的外卖平台,美团的平台属性和大公司能力完全可以带动行业和个体,朝着建设“健康中国”的方向持续发力。

直接面向消费者、餐饮商家、外卖配送员的它,在对消费者直接进行健康服务与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在以自身沉淀的用户数据引导商家更好服务用户,并以外卖配送员这一中间桥梁的健康,维持“健康闭环”与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

在这个闭环中,它既直接服务消费者,促成居民健康,也服务、引导商家,使其促成居民健康,还可以以维护外卖员身心健康的方式维持整个闭环的运转。

这也正是研究院未来三大课题的由来。在居民端,美团可以直接进行健康倡导,也可以为居民健康研究提供数据。

陈君石院士指出,“美团不仅仅是外卖,通过这么一个新兴的服务形式,它接触了亿万级的消费者,这是我们科学家想都不敢想的”。

美团外卖的两个“健康闭环”

而美团,其实已经在发挥自身在健康问题中的平台、数据作用。据一点财经了解的信息,美团外卖很早且持续在推进外卖健康方向发展探索和尝试:在内部启动“良食计划”,系统性地规划和推动外卖全产业链条的健康水平。

在最近的第六届全民营养周中,美团曾联合10个餐饮品牌、多位营养专家发起“为营养下单”的倡议,向商户和用户传递科学配餐,合理膳食的理念。

美团外卖还曾率先在茶饮品类上进行"控糖引导",茶饮商家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线之后,可以在商家后台选择不同糖量的标签,从而让用户在下单的时候可以方便点选少糖和无糖,主动减少糖份的摄入。

此次研究院成立的同时,美团还发起与新元素、好色派、赛百味、共禾之约、轻食π、蔬小盒、亲觅轻趣轻食、Uneed轻食、油梨树、KPRO等10大轻食商户,共同启动了“轻食联盟”成立仪式,这也是其健康战略的一部分。

携手《健康时报》,联合成立“全民健康生活促进研究院”,可以说是美团外卖健康战略的深化,与对自身更多社会责任、行业责任的践行。

美团外卖代表的是企业,《健康时报》代表的是媒体,再加上研究院所邀请的众多专家学者,“有传播的,有搞食品的,再有一批科学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平台,就能提供科学的信息,做科学的指导”,陈君石院士表示。

据介绍,这些专家中包括陈君石等国内健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还包括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急救教育、用药安全等多方面积极开展深度探索与实践。

在陈君石院士看来,这样一个强强联合、不要政府一分钱的新型三方机构,能发挥自身的独立平台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

这无疑是美团等机构沿着“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战略路径,践行提升中国百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好方式。

结语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经济增速和社会发展。当前,在粗放发展后,经济、社会都来到了需要更为精耕细作的阶段。

健康问题正是中国社会中颗粒度较细的一个问题,而且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而显得格外严峻。好在,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饮食,随着饮食中外卖占比提升,外卖平台不仅意识到自身对于消费者健康生活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像美团外卖这样的外卖平台也从战略层面上重视,开始在业务层面投入精力和资源,真正地去探索外卖平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之路。

内有用户、商家、外卖员的闭环,外与媒体、专家形成社会闭环,这就是美团外卖的两大“健康闭环”。在两个闭环的共同作用下,外卖行业将朝着更健康、更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美团将更为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更好发挥城市生活新基建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