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威尔:尴尬的二次IPO,和新加披“油王”的破产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基本面力场(ID:wuzhijingu)
迪威尔的主营产品是油气设备专用件,具体包括井口装置及采油树专用件、深海设备专用件、压裂设备专用件及钻采设备专用件为主的四大产品系列,下游客户为全球大型油气设备制造商。该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路演,距离登陆科创板仅一步之遥。
原油开采行业现在有多尴尬,不用力场君(微信公号:基本面力场)多说,问一问此前买过中行原油宝的投资人就知道了。在油价低迷的这段日子里,最难熬的莫过于原油开采行业企业了,特别是美国的页岩油开采商们。
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页岩研究负责人Artem Abramov表示,油价跌至30美元/桶已经很糟糕了,而一旦达到20美元/桶甚至10美元/桶,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美国很多页岩油公司在经济繁荣期大举借债,高负债率可能导致目前很多企业将无法度过这一历史性衰退。评级机构穆迪此前曾表示,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未来4年将有86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其中57%需要在未来2年内支付。
财务数据显示,迪威尔的主要产品销售方向就是出口,2019年出口收入达4.51亿元,占当年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达60%以上。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主营业务严重依附于原油开采行业景气度的迪威尔,日子能好过吗?
曾因“业绩预计无法改善”冲刺上市失败
财务数据显示,迪威尔在2017年到2019年期间的业绩成长性惊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12.25%、1145.37%和82.77%;但是,如果将业绩考量期在往前看一年,结果就不一样了,2016年该公司曾出现了超3千万元亏损,足见该公司的业绩波动性之大。
事实上,这并不是迪威尔第一次冲刺上市,早在2014年11月该公司就曾闯关创业板,但随后在2016年9月被证监会终止审查。证监会认为迪威尔:“油气设备专用件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因此发行人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且预计在2016年度无法改善。”迪威尔曾在彼时公开表示:公司主动撤回申请材料,也是出于对当时业绩的考量。
从当时的行业背景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从2014年9月开始走低,至2016年1月下跌至26美元/桶,导致众多国际油气企业的原油生产成本高于市场售价,进而导致油气开采企业的停产、减产。这一景象,和当前原油价格的市场环境具有很大的相似度,甚至当前的原油市场环境更加不容乐观。
4月初EIA(美国能源信息署)在其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中表示,受到疫情影响,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及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封锁力度加大,而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在全球占比非常大,作为"现代工业血液",石油的需求自然大幅下跌。英国石油前总裁也直言,料油价将长期低迷及波动。
可见,目前的迪威尔依然面临“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且预计无法改善”的情形,但是却没有“出于对当时业绩的考量”而终止上市,不知道这对于迪威尔,和迪威尔的投资者来说,是福是祸?
新加坡“油王”破产的“蝴蝶翅膀”
近日,还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力场君(微信公号:基本面力场)的关注:据《金融时报》报道,兴隆集团已根据新加坡《公司法》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寻求债务重组;若最终得到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批准,兴隆集团将获得30天的的保护期,与超过20家的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的谈判。
兴隆集团由林恩强创立于1963年,从事石油贸易、码头仓储、燃料油供应、润滑油生产等业务,是新加坡本土的石油巨头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船用燃料油生产商之一,其拥有130艘大型油轮,在全球油轮运营商中排名第十六。其创始人林恩强则有新加坡“燃油大王”之称,坊间传言,在新加坡想买到油,必须得到林恩强的点头。
另据标普全球普氏称,林氏家族的另一家公司远洋油轮(Ocean Tankers)也申请了六个月的债务延期。
在迪威尔的招股书中,并未曾提到兴隆集团,因此,新加坡兴隆集团破产案这只蝴蝶振动的翅膀,其影响是否会辐射到即将上市的迪威尔尚不可知。但有一个细节,迪威尔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地区就是新加坡,2019年来自于新加坡市场的收入金额高达1.5亿元,占比达三分之一。
此外,迪威尔负责市场开发及大客户关系相关工作的副总经理,CHONG HOE(庄贺)先生,为新加坡国籍,此前就职于FMC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任亚太区中国供应链经理;而FMC科技则是迪威尔最重要的客户之一,2018年公司对该客户销售额达1.93亿元、占比38.46%。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