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基建哪家强?百度“秀肌肉”,意在C位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
新基建号角吹响,国内各大科技巨头蠢蠢欲动——大手笔投资加码之时,也有玩家率先秀出肌肉。
6月11日,百度放出AI新基建版图,不仅秀出了其在百度大脑、飞桨、智能云、芯片、数据中心等在内的新型AI技术基础设施上的积累。
还展示出了百度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最新成果。
在李彦宏看来,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探索和积累。
在国家的新基建战略中,他们能够继续扮演好平台型公司角色,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积极赋能产业转型,推动智能经济早日到来。
百度CTO王海峰也传递出信心:
对于百度而言,我们既是AI基础设施建设者,也是AI技术及应用创新引领者和推动者。
以百度大脑、飞桨、智能云等为代表的AI平台,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正在帮助国家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股AI新基建当仁不让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如果你持续关于中国AI领域的进展,你会发现百度的确有实力传递出这样的信心。
为什么是百度?
AI时代,百度是中国第一批布局者,起于2010年。
当时王海峰加入百度,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研究部门,为百度AI业务发展埋下基石。
2013年百度创建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华人大牛纷至沓来,为百度人工智能发展打下了基础。2014年,百度在美国成立研究院,广揽硅谷AI大牛。
这些布局为百度AI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
等到2016年,AlphaGO大败李世石,引发世人震惊,多数公司开始布局AI的时候,百度已经走在了前面,并持续不断地输出成果,到现在仍旧处于头雁位置。
在技术创新方面,百度全球AI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万件,其中中国专利7000多件,位列中国第一,并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自动驾驶四个细分领域排名国内第一。
基于各项底层技术打造的百度大脑,现在已经开放250多项AI能力,服务190多万开发者, 日均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语音、人脸、NLP、OCR 调用量中国第一,是业内最全面、最领先、服务规模最大的 AI 开放平台。
首个国产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已凝聚了190多万开发者,服务8.4万家企业,创造了23.3万模型,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玩家。
在AI芯片方面,百度自主研发的百度昆仑芯片,是业界实际性能最高的AI芯片,也是首次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中国自研AI芯片。百度鸿鹄芯片作为远场语音芯片,适配于车载、智能家具等场景,一颗芯片就能解决所有语音交互问题,称得上改变行业的技术革新。
此外,在作为百度AI 落地的重要承载者和输出者,百度智能云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目前,百度拥有涵盖北京、南京、广州、武汉、香港等10多个地区的数据中心,正在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加速AI工业化大生产的关键力量。
在具体的场景中,不论是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城市,还是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切实证明了AI的价值。
当然,智能交通领域更是不消多说,百度Apollo更是遥遥领先——第一季度,知名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将百度Apollo列为全球四大自动驾驶领域领导者之一。
种种布局之下,百度已经形成了完备的AI布局,当之无愧的AI头雁玩家。
而这些技术与积累,在新基建基当中,也都会迸发出相应的能量。最直接的体现莫过于智能交通领域,百度已经率先拿下了重庆、合肥、阳泉等地车路协同新基建项目。
在新基建中,AI意味着什么?
新基建是什么?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给出了权威说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还是融合基础设施方面,AI技术都被直接提出,其在新基建中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在其他方向上,比如用于支撑科研、技术开发的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方向,AI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更直接点来说,AI技术在这些方向的应用,能够直接带来降本增效的作用,推进其更好的落地。
比如智能制造领域,江苏常州的精研科技,借助百度与微亿智造联合打造的智能质检设备,直接解决了工人无法复工情况下的生产难题,十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检测设备24小时工作,比人工检测效率提升近10倍。
此外,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的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两个核心场景中,AI更是发挥着直接的效力。
智慧能源方面,百度打造的企业级AI中台、知识中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头部客户落地应用,每天代替人工巡视能源路线超过7万公里。
智能交通方面,经过测算,百度基于AI技术打造的解决方案,可以使交通效率提升15%~30%,GDP增加2.4%-4.8%——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
背后的AI技术,功不可没。
所以在新基建中,AI绝不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单项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新基建中基础设施。
新基建是新机遇,但更青睐有准备的玩家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
从风潮上来看,新基建无疑是最新的动向。但从底层技术上来看,新基建中所提到的方向,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存在。
不论是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还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场景,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为代表的国内科技巨头,已早早开始了布局。
只不过已经此前被称为“行业智能化”、“产业互联网”等等,尚未有统一标准提炼出来。所以在新基建风向出现后,各个巨头玩家所拥有的实力,也进一步展现出来。
甚至网络上还流传出了下面这样的一张图,来衡量各家的实力。
整体来看,BATH四家各有所长,比如阿里巴巴, 在云计算和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华为在5G、物联网、芯片等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这背后,显然得益于它们多年来的大力投资与耕耘。
而聚焦到AI上,在这个方向上深耕多年的百度,毫无疑问是最为亮眼的那位,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基建AI服务最大提供商的那位。
但尽管如此,新基建道路上还有诸多变局存在。AI方向上,百度虽然有先机,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进一步强化优势,把先机转化为更大的发展空间,撬动更大的价值。
从百度目前的动向来看,它正在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