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信息流平台“三足鼎立”,看点、头条与百度如何拉锯?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科技向令说(ID:xiangling0815)

资讯信息流行业在疫情的刺激下进一步增长,并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疫情观察——中国资讯信息流行业发展变化盘点》报告。报告中显示,腾讯看点在疫情期间流量增长迅速,2020年2月出现峰值,日均覆盖设备数达2.5亿,环比增长33.7%。

到达3月份,国内疫情局势稍缓,各地进入重启经济的阶段,复工复产被提上日程,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投入工作,而腾讯看点的多端去重日活用户量仍达2.4亿,可见其累积的流量后劲依旧强势。

不难预见,随着资讯信息流行业的持续增长,腾讯看点的未来依旧很有看点,仍会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随之而来的便是,在中国的资讯信息流行业里,头部玩家阵营愈发集中,以腾讯看点、今日头条和百度App三家为首的“三足鼎立”格局进一步凸显,并成为行业发展的指向标。

而对于未来,中国的资讯信息流将往哪个方向跨越,平台的发展在其中又将呈现出何种姿态,我们可以从这三家的路径上进行思考,并找到不少明显的趋势。

01

“两后”时代,用户需要看点什么

在今天,资讯对于用户而言,已经是一种常态的网络阅读内容。而信息流对于企业而言,也更是一种必要的内容输出方式。

总的来说,资讯信息流市场的供给两侧已经基本成形,呈现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路,是当今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必然趋势。

当然,若是从时代层级的角度来看资讯信息流的发展,这种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消费服务离不开两个“后x时代”的推动。

第一个“后x时代”是后互联网时代。该时代确立了两个关键的用户习惯,一是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讯的习惯,二是用户使用移动端(多指智能手机)获取服务的习惯。

信息流平台“三足鼎立”,看点、头条与百度如何拉锯?

两个习惯依次进阶,成为刺激资讯信息流行业发展的驱动。前者为资讯信息流的发展带来初步的流量,即用户“有需求”想要通过互联网来看点什么;后者则为资讯信息流的增长带来更宽泛的流量刺激和支持,即用户“有条件”可以通过移动端来看点什么。

简单来说,从PC的门户网站到移动端的信息流平台,后互联网时代打开了资讯信息流的大门,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个“后x时代”是后疫情时代。该时代发掘了两个重要的行业发展契机,一是资讯信息流进一步下沉,触达更多的用户群体;二是资讯信息流的价值进一步转化,令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价值,愈发笃定资讯信息流大有可为。

首先,根据艾瑞数据监测产品UserTracker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用户的互联网在线时长明显增长,特别是在各地实行居家隔离措施之后,流量开始集中转向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刺激资讯信息流的在线活跃人数增长。比如上文提及的腾讯看点,更是在2月出现流量峰值。

信息流平台“三足鼎立”,看点、头条与百度如何拉锯?

其次,随着疫情期间,源于疫情防控信息的及时传达,各大资讯信息流平台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窗口”作用与责任。比如,腾讯看点、今日头条、百度App等都先后开通了疫情专题,上线辟谣专区,成为社会抗疫和网络抗疫的关键一道防线。

而这也让市场与社会看到了更多资讯信息流平台的价值,引起新的思考。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重新复盘抗疫期间各大资讯信息流平台的动作和成绩,我们可以笃定,如何将这个互联网“窗口”用好,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可以说,两个“后x时代”的到来,用户需要看点什么,是个大趋势。而作为服务承载体的信息流平台,将如何找到更多的看点,很是关键。

02

“三足鼎立”格局之下,信息流平台有什么看点?

如今,以腾讯看点、今日头条、百度App三家为主,在资讯信息流行业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行业的座次落定,在三家的平台之上,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为我们带来一些关于行业发展的洞察与思考。

其一,三足鼎立,落于生态比拼。

信息流市场的竞争似乎从来都不单调,至少对于腾讯看点、今日头条、百度App三家来说,登上行业的前排,比拼的早已不是单一平台的分发能力,而是整个公司的生态。

百度App的资讯信息流整合的是百度知识生态,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等等一众产品相互链接,进而打造出百度丰富的资讯产出能力。

对于腾讯而言,多维的用户触达渠道是优势,也是整合生态的关键。如今,腾讯看点已经登录腾讯QQ、微信、QQ浏览器三大平台,以“推荐+搜索+社交”三大引擎推动的模式直接搭上腾讯的生态巨舰,凝聚成为一股强势的推动力量。

信息流平台“三足鼎立”,看点、头条与百度如何拉锯?

腾讯看点的三大引擎模式

很显然,对于资讯信息流平台来说,单一路径很难在互联网市场活下去,生态协同作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其二,底层技术加码,信息流也是“技术流”。

生态之下,资讯信息流比拼的也是算法、技术的能力。对此,三家之内的今日头条算是市场最为知名的算法玩家。

尽管今天的资讯信息流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算法不再是像之前那样在平台之上占主导地位的分发方式,愈发注重“人”属性的突出,使得信息流平台跨向新的发展格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算法、技术的退出,只是新阶段的平台发展出现了更为关键的分发模式。前者依旧重要,关注用户想要看什么、推荐给用户看什么是信息流的核心,技术加码不可缺位。

所以,腾讯看点一直笃定采用腾讯优图、AI Lab等多个AI实验室提供的底层技术,比如内容理解技术。而其三大引擎之一的“推荐”,更有通过天量引擎开展的用户画像融合、多端消费联动、内容智能匹配等技术加码。

可见,锚定“技术流”一直是头部资讯信息流平台的重点。即便腾讯看点认准“人”在内容分发的作用被重新发掘,并以此推出全新的内容产品形态——栏目,但是技术加码始终是腾讯看点的一个关键看点。

其三,长线拉锯,平台需要多向赋能。

三足鼎立的格局向来是最具平衡感的状态。对此,也给资讯信息流行业带来一个信号,无法一家独大的发展,行业注定将进入一个长线拉锯的局面。

那么,对于资讯信息流平台而言,所要做的事情,也将围绕信息流超越信息流,即需要完成多向的赋能,不能只是局限于内容分发领域。

对此,不难发现,三家之一腾讯看点所在做的,一方面是通过升级开通直播打赏、电商带货、广告接单等形式提高创作者收入,赋能内容供给侧;另一方面则是扩展覆盖国内大部分主流媒体,完善内容消费图谱,丰富用户的信息需求,赋能内容需求侧。

可见,对于资讯信息流平台而言,在长线拉锯的市场竞争下,不仅是专注于内容分发,扩展平台的服务范畴,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也将是一个重要看点。

03

腾讯看点跳出“看点”,新时代的信息流平台如何打造?

在诸多看点之下,通过艾瑞咨询的报告或是对行业的观察,我们都不难发现,三家之一的腾讯看点似乎正在有意的跳出“看点”的范畴,向更宽阔的服务领域跨越。

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资讯信息流平台不再是单纯的内容分发,越来越多的赋能趋势正在呈现。

而我们常说的资讯信息流平台所应具备的专业性、知识性、及时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正在向两个方向进行融合突破,成为新时代资讯信息流平台的新特征。

1.专业性、知识性、及时性“合一”:用户想看,平台要懂

如同上文所说,如何利用好这个互联网“窗口”是未来社会与市场发展的关键。同样的,作为信息传递的窗口,被千万网友所关注,资讯信息流平台在互联网领域的权重也越来越大。

从此次疫情防控的情况来看,信息流不再只是纯粹的内容分发、娱乐推荐,更要懂社会、懂用户、懂知识,在特殊的时刻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将专业性、知识性、及时性三者合一。

疫情期间,腾讯看点在内容、搜索侧均上线了疫情相关专题和功能,并联动一众明星助力疫情信息普及。

其中,“全明星战疫行动”视频总播放量达7275.8万,超过1.5亿用户以此了解疫情相关内容。同时,腾讯看点也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腾讯医典正式推出“看点真知”计划,通过招募专家团以专业能力助力防疫战。

不难看出,专业性、知识性、及时性三者的及时整合成为资讯信息流平台一个重要能力,保证其在关键时刻做好对外专业输出的赋能。

2. 公益性与服务性“破圈”:社会需要,平台要做

另一方面,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能看到,资讯信息流平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互联网窗口的价值被发掘,也就意味着其能力与责任将被进一步扩展。

在腾讯看点跳出“看点”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可以发现,内容分发之外,资讯信息流平台需要做的事情正在以公益性、服务性来突破“内容”本身。

为了帮助线下商家,腾讯看点推出了“线下实体商户暖春扶持”计划,通过一对一专业指导电商直播培训、营销扶持等多项政策,助力线下实体商户向线上转型,与企业共克时艰。

很显然,腾讯看点所在做的事情已不仅仅是内容分发,超越内容本身的服务正在“破圈”,成为新时代资讯信息流平台的重要特征。

04

结语

回顾近期来资讯信息流平台的发展,其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流量爆发时期,迎来新一轮的增长,而后到经济重启期间进入服务破圈时期,带来新一轮的价值转化。

预估未来,不难看出,资讯信息流平台的天花板不会止于内容,就如同腾讯看点不再只是看点什么,新的服务和内容在环境刺激下迎来新的模式,专业性、知识性、服务性、公益性、及时性等平台特征被重新定义,呈现为新的特征属性,影响着未来的平台发展。

那么,在未来的资讯信息流行业中,腾讯看点、今日头条、百度App将如何拉锯?

或许,便是围绕着内容本身去做内容之外的服务吧。

资讯信息流平台正在突破自我,跳向信息流之外的广阔世界。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