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华为而陷入窘境?台积电申请出口豁免悬而未决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
自美国禁令发布,台积电与华为的合作关系便牵动着人们的心。2020年6月9日,台积电股东大会如期举行。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会上称,是否为华为申请出口豁免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
2020年6月9日,台积电股东大会如期举行。
而5月15日的美国禁令,让这家成立了三十余年的芯片老牌公司的处境举步维艰。接下来还要面临一连串问题:
台积电的市值是否会因为失去华为而大幅缩水?台积电是否会为华为申请出口豁免?在美国的工厂兴建是否意味着台积电的市场逐步转移?
因为美国禁令影响营收?台积电:不担心
没有了华为这个大客户的台积电,接下来两个季度的营收不被人看好。于是台积电是否会在7月15日之前为华为申请出口豁免也备受关注。
据路透社6月9日报道,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年度股东会上称,是否为华为申请出口豁免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因为不知道美国禁令的实施尺度。
同时,刘德音称许多企业也面临着与台积电类似的处境,因此大家都还在抉择的过程中。
而谈及下两个季度的营收,刘德音则表示不曾担心,相信有其他客户的订单可以弥补华为留下的空缺。同时,全年资本支出和营收目标不会做更改。至于何时补全华为旗下海思的市场空缺的市场,则取决于产业的联动性和敏捷力。
「我们希望不要发生。但如果发生,我们会在尽快短的时间内补上营收空缺。」刘德音强调。
刘德音的自信不无道理。市场具有自行的平衡机制,如果没有海思的大订单,其他客户会补上空缺的产能。
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可预计,但是根据刘的回复,台积电绝不会因此事发生巨大变革。
昨天,台湾《工商时报》还放出消息,台积电决定将原来华为海思预定的第四季度产能开放给其他客户,包括苹果、高通、联发科、超微等公司已向台积电大幅追加第四季度7nm订单。
根据供应链消息,苹果下半年iPhone 12相关芯片已在台积电投片,A14应用处理器第四季度将吃下台积电5nm约12~13万片产能,并有意再取得原本华为海思预订的5nm产能。
苹果近期亦计划扩大iPhone 11及iPhone SE产能来抢攻华为手机市占,所以第四季度追加了A13/A12应用处理器产能约7~8万片,第四季度对台积电7nm总投片量拉高至17~18万片规模。
对于台积电来说,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积极建厂并和美国政府商议工厂补贴也可以看做美国禁令后的「自救措施」。毕竟禁令发布后,与华为南研合作的台积电南京厂的存活或许生死未卜。增建工厂并扩大市场对于这家老牌半导体企业来讲便更像自救的行为。
总体来说,尽管台积电和华为的关系仍处于扑朔迷离之态,台积电在发展路上积极寻求转型,因此对之后的盈利依旧充满信心。
前情回顾:美国政府无差别伤害,电子行业身陷囹圄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5月15日美国工业与安全局的禁令。
此次修改的外国产品规则,将影响所有使用「美国设备」在外国工厂生产的芯片。换句话说,任何国家生产芯片时,只要涉及到任何美国的软件或者美国设备,都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
如此一来,华为的所有芯片,无论是手机芯片、伺服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机顶盒芯片都将受到美国管制。
最狠的是,这条禁令是无差别攻击,打击面遍及全世界。不仅华为,所有需要美国软件、技术、设备的芯片制造商,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都有机会「享受」美国管制。
因为全世界没有一颗芯片是可以完全不使用美国设备或软件技术而被生产制造出来。
华为该何去何从?台积电能为其申请出口豁免吗?
对于华为而言,最糟糕的情况,是禁令强制实施,无法购买台积电的芯片。
因此,早在今年1月份,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公司即向中芯国际下单,以寻找台积电芯片的替代品。
但这种未雨绸缪对于华为依旧不是乐观的事情。
一方面,中芯的技术无法满足华为的需求,还不具备10nm及更先进制程芯片的成熟工艺。
另一方面,华为的自研芯片仍旧需要台积电的代工,因为华为的麒麟970芯片所需的10nm工艺、Mate30的麒麟990所需的7nm+EUV工艺,只有台积电可以满足要求。
除此以外,台积电技术上的提升也有目共睹。4月,台积电首先发言,称其5nm制造工艺目前正处于所谓的「风险生产」阶段,该公司认为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但最初的客户正在尝试这种工艺能否用在自家产品上。
5nm芯片对于生产智能手机和5G基础设施方面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华为来说,最好的情形莫过于接下来一个月内台积电为华为申请出口豁免,依旧能维持与老东家的合作。
在美国禁令板上钉钉的情况下,过渡期内应时而变确实是这家老牌企业的最佳选择。毕竟,美国的业务在台积电营业额中也高达60%,申请出口豁免对此部分业务是否影响依旧不得而知。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