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内外受阻,金融壹账通还能走多远?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上市刚满半年的金融壹账通迎来了第二波抛盘。

从壹账通的最新持股情况看,2020年第一季度原有的29家机构中,减持的机构达到了18家,总的持股比例从3.18%下降到2.72%。而第二波抛盘是从2020年5月19日开始的,8个交易日,股价跌去25%。

2019年12月13日,作为第一批金融科技“淘金者”的金融壹账通(以下简称壹账通)成功赴美上市,走过2013至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黄金发展期,2016年金融科技开始走入中国内地。壹账通依托平安集团的敏感性,于2015年12月从原有的金融科技部分中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公司,至今已有4年多了。

这几年金融科技公司崭露头角,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得益于平安母公司的帮扶,壹账通在金融科技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近两年壹账通的营业收入翻了4倍,国内B端客户的市场占有率首屈一指。2019年9月壹账通旗下的壹账链FiMAX搭建的区块链贸易融资网络获得了“杰出金融科技成就奖”与“领先技术最佳应用奖”,成为中国唯一获评的区块链案例。今年5月18日,壹账通发布助力在线商务的新品——证聚网,通过融合多项前沿金融科技,一站式解决传统文件签署和数据存证等方面的难点。

然而,2018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一大批企业加入了金融科技这个赛道,壹账通面临的行业竞争风险也随之加剧。

壹账通还能走多远?

01

国内市场接近饱满,后期竞争对手抢夺份额,业绩增长堪忧

由于起步偏早,壹账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较广。目前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三大核心科技形成了12种解决方案。但是壹账通在国内市场的拓展已经遇到了增长难题。

1、国内传统金融市场占有率提升有难度

据研究人员了解,壹账通目前已为包括六大国有行、全部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险机构提供服务,那么这意味着传统金融行业需求量最大的蛋糕已经被吃得差不多,而新兴金融机构是否“享受得起”这样的高技术服务还是未知数,且新兴金融机构也并不是壹账通的赛道。

另外,随着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普及,金融科技带来的获客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的降低作用正在递减(原有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以降人工成本为例,据艾瑞研究院的数据,中国金融机构智能客服带来的人工降本价值在2019年达到了顶峰,其中给银行降成本达到了102亿多,保险达到70多亿,证券和基金都不足1亿元,而其对2020年以及2021年的估算额大大降低,其中给银行带来的降成本都是在40多亿元,保险只有30亿元,证券与基金则更少。

对于壹账通而言,它能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减成本价值也是递减的,因此如果壹账通要进一步加深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有难度的。

2、前后夹击,其它巨头加入使得壹账通市场前景堪忧

过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期,行业的技术将逐渐成熟。下游消费企业的选择性将会增多,相应议价能力也将会提高。

前面由于平安集团划拨了大量的业务给壹账通,使得壹账通的营收有了快速的增长,为其研发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产品国内市场占率快速上市。但随着阿里、百度、腾讯、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加入,壹账通的市场前景也面临冲击。

在去年申请专利数量中,阿里巴巴几乎可以和中国平安(专利并不都属于壹账通)平起平坐。与壹账通聚焦大型传统金融机构不同,蚂蚁金服却是服务于个人与中小企业用户。这把壹账通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用户转型的路已经堵住,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花呗、借呗、余额宝、网商银行、蚂蚁金融科技、蚂蚁区块链、蚂蚁财富等已经形成稳定的生态圈,壹账通即便是要对蚂蚁金服发起挑战也得衡量成本。

另外,大型传统银行内部也开始自研适合自己的金融科技,如中国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申请的专利项目上就进步飞速,其申请专利数量2018年排名全球第18名,到了2019年已经提升到7名。

内外受阻,金融壹账通还能走多远?

3、业务成长能力不足,老问题难以得到改变

众所周知,壹账通靠平安集团起家,其业务成长能力还有不足。财报数据显示,壹账通的营收增速正在快速下降途中,而费用却增长明显。同时从收入结构看,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由平安集团、陆金所取得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0.83亿元,来自平安系的收入贡献了总收入的53.5%。业绩过度依赖平安的老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内外受阻,金融壹账通还能走多远?

虽然金融科技在国内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市场推进特别快,好吃的“蛋糕”很快就被巨头们瓜分完了。而没等国内格局确定,其实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就已经提前布局国外市场,壹账通就是其中一个。

02

四处出击,费用激增,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

早在2018年壹账通就开始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3月壹账通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作为在东南亚市场的总部和研发中心,正式开启了它的“航海之旅”。短短两年内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中东、欧洲等。然而,这种四处“打卡”式的推广方式能够给壹账通带来足够的利润还是“赔本赚吆喝”,值得人们深思。

1、四处出击,费用激增,扩张模式有待研究

业务线迅速扩展到国外,看似势头很猛,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财务费用激增。销售和营销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为26.8%,而上一年为25.3%;2020年一季度收入增加了29.56%,但营销费用增加了37.04%,一般行政费用增加了38.22%,导致营业利润只增长了3.24%。

壹账通在海外的扩张模式基本上和国内的扩张是一个模式,不管盈利与否,先把地盘抢占下来。这也导致了去年单个客户平均贡献收入从217万元下降到213万元,有一种“薄利多销”的味道。

壹账通CFO罗伟杰说:“新的优质客户一开始使用率通常会较低,因此降低了总体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目前虽然壹账通地盘占得较多,但合作的深度是不够的,对客户的绑定程度也就没那么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客户找到了更优质的服务,或者说国际政治因素影响,转换服务商的概率也就增加了很多。而此时壹账通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大量投资打水漂。

与之相对的,中国金融科技出海还有另外一种模式,“缓慢渗透型”。以蚂蚁金服为例,早在2015年它就已经开始扬帆海外了,比壹账通早了3年。而它的扩展之旅并不是直接在海外建分公司、子公司之类的,而是采用入股的形势,加入当地的合作伙伴的队列中,并将好的经验和技术输送过去,让当地的合作伙伴为它赚钱。

如蚂蚁金服最早去印度拓展时,就是向印度版支付宝Paytm进行了两轮注资,将支付宝的订票、电商等场景输送给Paytm,并将二维码引入印度,使得原来只有单一支付功能的Paytm迅速占领印度的市场。

蚂蚁金服将当地单一的支付、转账功能的支付方式,转为通过生活场景来收集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打开金融效力和征信系统,并以此以此获取利润,这种缓慢渗透的模式使得目标公司很难脱离蚂蚁金服的框架。此后,蚂蚁金服在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的拓展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螳螂财经”认为,相比壹账通这种简单与目标公司形成合作的方式而言,蚂蚁金服的出海模式要显得更高级,更省成本。

2、国外金融科技与国内各方面差别大,壹账通没有“平安系”的光环

壹账通海外拓展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与国内差别很大,且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并且这些国家对壹账通的熟悉度并没有在国内高。这里既有整个行业的因素,也有壹账通自身的。

正如壹账通企业金融CEO费轶明说的,在国内颇受欢迎的反欺诈服务,向日本客户推荐时得到的反馈却是“不那么需要”。

而对于东南亚市场来说,当地情况也和国内差别较大,毕马威报告显示,在东南亚地区的6亿人口中仅有27%的人拥有银行账户。在这样的基础下,推行金融科技,普及率就没有在国内高。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市场潜力很大,但也要结合“存在即合理”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国外机构在本国开展金融业务,各国的监管机构大都比较审慎,一般不希望外国企业完全控制这项业务。

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介绍说:“在海外市场,金融壹账通主要服务对象是主流本地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国内,壹账通凭借平安集团的“光环”,在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为惊人。但到了国外,没有平安的关系,它就和其他竞争者一样,要跟当地的企业竞争,还要跟国际市场上的巨头竞争。平安集团主要业务是在国内,因此,平安对壹账通的帮扶可能没有在国内的帮扶大。如此,也不好期望壹账通能获得和国内一样的地位。

虽然,我们平常人对金融壹账通还了解较少,甚至很多平安内部接触金融壹账通的人对它都不是很了解,但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壹账通已经走到竞争激烈的红海。国内局势已经基本明了,而国外的竞争还在进行当中,壹账通的能否借助国外的巨大市场摆脱对平安的依赖并且成功扭转持续亏损的局面,这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