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第1000篇推送留给自己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深几度(ID:deepchanpin),作者:吴俊宇

这是深几度的第1000篇推送。不留给任何企业,只留给自己。

4天前,我刚刚度过了26岁生日。这一年我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也见证了家庭的变故。这是2013年我在学生年代就误打误撞进入媒体这个行当的第7年,是我公众号诞生的第5年,也是我离开传统媒体成为一名职业自由撰稿人的第2年。所谓的“自由”,其实是另一种“不自由”。它意味着更大挑战,更深的竞争,以及焦虑中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7年来,我生产了大量速朽的文字垃圾。虽然它们中的一些偶尔能让我在第一时间颇为自负,但绝大部分文字在三四个月之后便是羞愧到不想多看一眼。7年懵懂中,我见证了那家创业咖啡厅里的理想与癫狂,见证了一代年轻人理想的幻灭,见证了消费互联网的退潮,也见证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7年潮起潮落,有所谓的大佬锒铛入狱,也有所谓的大佬远渡重洋。当然,更多所谓的大佬依旧还在舆论场上真疯卖傻或装疯卖傻大放厥词,向新一代后浪兜售诱人的成功学与功利主义价值观。他们用所谓的管理学、方法论外衣包裹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此获取新一代人肉耗材,填充高速运转的“雪国列车”。有些事情的对错,不是用逻辑、数据,大佬金句以及哲学家的名句去分析,而是用良心去进行自我分析。躬身入局、all in、996、007,其实是一整套中国互连网特有词汇。人成为耗材,被卷入机器之中,成为发展工具,这种野蛮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稍稍动脑子用良心去分析一下,都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有问题的。我看到身边人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开始对未来、对生活充满无所畏惧的信心,但逐渐陷入更深的迷茫与困境。我看到一家家平台级互联网企业一点点扩张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它们就像巨型托拉斯,一方面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数据、资源、实践维度上都走到了国内最前列,一方面产生巨大的虹吸和内卷作用,它用吞噬了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媒体机构、公关机构以及更多传统企业。我还看到平台级ICT企业,成为社会技术基础设施,它具有更惊人的能量。它在平台级互联网企业之下,呈现出了鲸吞一切的态势。虽然暂时我们还没有看到它带来的明显变化,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这7年跌跌撞撞蒙眼狂奔,回头一看竟发现每一年都险象环生。过去7年靠的,仅仅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更多则是上帝闭眼时垂怜恩典的幸运。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用一张大手托住自己。现在要问这7年来什么感受。只能说,挺难的。里面有大厂员工的鄙夷倨傲,也有小厂员工的装疯卖傻,还有一些标准话术后的坑蒙拐骗。几乎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全方位博弈和内心征战,要在各种机会之间做衡量、做取舍,人情所宥、他人之期待,长期价值和短期收益的取舍和权衡,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出艰难思考。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是有不少温暖,比如合作伙伴的信任,一些因工作建立的无功利的朋友关系。我不是前浪,也不是后浪,只是一个半死不活、艰难生存的中浪。我不是狼,也不是老虎,更不是狮子,只能算是一只羊。《圣经》诗篇中,上帝把他的子民比作是羔羊。在《罗马书》中,他告诉他的子民们,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和前浪相比,我没有资源,也缺乏阅历,更缺少视野和格局。中流砥柱的前浪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知识结构都更为深厚,他们具备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后浪相比,我没有新意,想法匮乏,更缺少信心和勇气。即将到来的后浪有着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基础,以及更为普遍的数据分析能力,甚至代码思维和代码能力,乃至大型项目管理的勇气。作为一个知识结构稀松,学历背景普通,逻辑思维混乱,分析能力差,定位能力差,系统和运动思考能力差的中浪,写作无非是这个中浪7年前还是年轻后浪时跌跌撞撞偶然拾得的饭碗。这个饭碗恰好可以满足自己对世界、对企业、对技术,对人的好奇心。顺便还能带来看起来还算体面的生活。坦率说,面对残酷现实,我对文字缺乏敬畏,这种缺乏敬畏中却还夹杂包裹着几分媒体理想。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我不想成为纸醉金迷一度不知底色的盖茨比,更不想成为贪得无厌不知止境的嘉莉妹妹。只求在每一篇文章尽力传递自己想传递之物,偶尔在喘息之余能够腾出一只手去写作那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字。比如,人千奇百怪的生存状态,更多被忽略被遗忘的社会现状,以及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挑战。这是作为一名记录者原本应该去做的事情。在讲述《纽约时报》应对媒介变革大潮的《头版》中,记者戴维·福尔肯弗里克形容曾经的媒体是一座教堂,他说到:

在官方见解与新闻界的世俗教堂里,《纽约时报》是教皇通谕抵达之所,也是生命得以被管理和统治的地方。你要知道,伟大的权力就在这里。

这座教堂会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然而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失去了好坏是非黑白对错善恶的评判标准。那天一位敬重的前辈给我扔来一个压缩包,是10年前几乎所有特稿,一共70篇。对比今日之特稿,慢慢知道为何怎么读都“没内味”了。所谓“黄金年代”其实是媒体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也有能力和社会上最顶尖的一批人进行深度真诚对话的年代。最后呈现的文字,它的价值底色是值得尊重的,它背后有一套牢固的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体系给文字做支撑。当时时代背景之下的特稿主题是,人文关怀、社会批判、理想主义以及自我反思。现在的特稿,永远都是粉饰大佬、功利社达以及企业自夸,鲜有真正涉及核心问题的内容,有也是只能暗暗躲在角落里尖酸刻薄地暗自嘲讽。当时不管尺度如何,当时你能看到上至官僚、企业家,下至普通人,他们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体系化思考,用李海鹏在今年1月一段讲述2000年代的话来说:

他们的言行都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特征,他们不必完全隐藏个性,至少流露出了人性。你也能看到当时的体系在思考,在筹谋,在运作,或许在争斗,一定在决断,能看到这个体系至少有一个共识——必须做点儿什么以回应社会的呼喊。

特稿里那些作者和受访者现在的命运也各异。最有理想的一批人大都进了企业,或者成为了创业者,也难怪歌里会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进入媒体行当7年后的今天,我每周要在线上参加教会的课程、聚会,希望知道什么是对错是非黑白善恶。要相信,上帝手持时间这把刻度尺,会把每一个人的善恶美丑都照的清清楚楚。世界在坍塌,我们在狂欢。一些信仰却依旧希望能够暗藏于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