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作者:易牟

5月19日,百度披露了2020年Q1财报,实现营收225亿元,净利润(Non-GAAP)31亿元,同比增长219%。支持高增长背后的到底是什么呢?

“螳螂财经”整理研究发现,过去一年是百度移动生态增长最迅猛的时候,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巨头在以产品矩阵打法,将产品结成“瑞士军刀”复合式结构发展最好的体现。

为什么这样说?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01

“工具”与“需求”结合,1+1>2

所谓“瑞士军刀”,又称“万用刀”,是含有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刀、镊子等。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先看阿里系、腾讯系,他们在移动端的布局无疑都是多个产品集合,最后承接到一起,之前有人把这种方式比喻成“集团军作战”。但“螳螂财经”发现,百度移动生态不仅是集团军作战,还与“瑞士军刀”差不多,它以百度App为核心,以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托管页为三大支柱,结合好看视频、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等子业态,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移动生态体系。

“螳螂财经”制作了一个时间轴,发现百度移动生态中每一个子业态,都在不同的时期内取得突破性增长,然后又带动另一个子业态迅速成长,使得各个子业态全都呈上升趋势。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以百度“万象”大会的数据为依据,2020年3月,百度App日活目前已突破2.3亿,人均使用时长增长30%,服务次数增速超30%。过去一年,百家号原创内容增长了122%,百万粉丝作者增长98%,智能小程序的月活用户数也达到5亿。

目前,百家号创作者已突破300万,好看视频有80万媒体机构及PUGC创作者,入驻的智能小程序数量也超过42万;百度知识垂类目前更是拥有2.2亿内容创作者,包括6万合作机构和5万专家学者。

这与瑞士军刀一样,百度App将各种不同功能和作用的子业态聚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即便是某一个用户的需求明确单一,但是也没办法拒绝其它的产品,用俗语说就是爱屋及乌。

比如,在百度移动生态的“瑞士军刀体系”中,百家号吸引更多原创内容加入生态,主要做内容;智能小程序延伸搜索的边界,主要是做商家连接的;托管页则让小商家获得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营销闭环。

就这样,它们在移动生态中的功用不同,但是最终都可以紧密相连,结合起来实现“1+1>2”的作用,在互相带动促进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粘性,提升了单个产品的竞争力,商家和用户都离不开它,也没办法抛弃生态中的任何一个单一的产品。

这一点从用户使用时长上可以看出来——根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时长增长放缓,但9月至10月期间,在百度App和好看视频的带动下,百度移动产品用户总时长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9%、31%,领先于头条、腾讯、阿里等其他主流互联网公司。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02

AI促进移动生态发力,“刀匣”效应凸显

既然是各种小工具组合在一起,那么就有一个“刀匣”,在“瑞士军刀体系”中,“刀匣”既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使用过程中的着力之处。

那么,在百度移动生态中,充当“刀匣”的是什么呢?

AI。

在百度移动生态中,AI能力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帮助各子业态精准分析和匹配需求,进行服务能力上的优化和调节,增强各子业态之间的聚合能力。

以搜索为例,在被AI提升体验的情况下,用户从浏览器搜索转向App内搜索,这一点和瑞士军刀十分契合。在它被发明前,各种工具都是独立的,不利于寻找且不易携带,就算是一个个送给别人也没人要,可当它的优点被人发掘后,士兵就开始主动搭配它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某一个单一工具,而是摸出自己的瑞士军刀,然后再寻找解决办法。

也正是这一特性,瑞士军刀成为一支军队士兵的标配,对于用户来说,百度的移动生态也因为有了AI这个“刀匣”,让各个子业态更具有竞争力。

同样,瑞士军刀思维也更利于百度开发创新业务,多个产品合力孵化一个产品,“变革+开放”的新局面也将成为集团内生长的一种新常态。

举一个例子,5月15日李彦宏开启百度App直播首秀,不到二十分钟便获得了200万关注度,整场直播累计观众超926万,也促使百度市值一夜暴涨近120亿元人民币,这也正体现了百度生态“瑞士军刀思维”下强劲的产品“孵化”能力,将是百度未来的一大特色。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百度这一年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手里的底牌也越来越多。

在Q1财报上,也从3个地方得到了体现——

利润上,百度Q1利润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38%,相比于2019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并且延续了前面几个月的V型反转。

在营收结构上,百度在线广告收入153亿元,包括AI新业务、爱奇艺会员等收入在内的其他收入达83亿元,同比增长28%,这意味着百度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减弱,公司的营收结构和经营弹性得到巨大改善。

从成本与费用来看,2020年Q1百度的销售及管理费用为38.5亿元,同比下降36%;研发费用为44亿元,同比增长7%;总体营业支出为230亿元,同比减少8%。这些数据意味着,百度的经营效率和造血能力得到提升。

到今年5月份,刚好是百度移动生态转型的一周年,正如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往往体现在气色上,百度移动生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它的“战绩”以财务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

过去一年,领军人物沈抖多次向外界表达百度新移动生态的战略思维——基于AI技术和大数据的内容分发,从被动的“人找信息”变为更主动的“信息找人”,通过新的交互方式,满足用户对百度App的刚需,提高粘性和停留时间,为广告主衍生更多营销机会。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百度搜索业务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也不乏挑战者,市场上每一个搜索产品都宣称自己有AI能力。

且不说AI技术上的差距,但是AI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AI本身,而是在于应用和结合。无论是企业型的to B客户,还是作为个人消费者的to C客户,都有两种决策路径——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究竟采取哪条路径进行决策,与用户的动机和了解程度有关。

同质化时代,“瑞士军刀”模式如何带动百度突围跃升?

一般的搜索和信息提供者,都还处于边缘路径上,所谓的AI能力也只是一些算法优化。但是,随着用户对某一内容或产品的动机和了解程度变高,便趋向于遵从中枢路径时,对内容的触达能力、精准匹配能力、差异化等信息,会有更高要求。

在搜索业务同质化严重,缺少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时代,百度移动生态与AI之间产生耦合效应,使用户和产品之间不再是点对面,而是从点对点进行连接,缩短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寻找成本。

这一步很难,但也正是这样才能真正将“人找信息”变成“信息找人”。至此,“瑞士军刀体系”中的“刀匣”作用,也体现了出来。

03

瑞士军刀模式成行业趋势,关键在于三点

当然,有人会说其他巨头也可以说是“瑞士军刀”模式。

腾讯有庞大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体系、QQ空间等,但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甚至微视仍然要重点扶持;字节跳动除了今日头条和抖音,还在大力发展今日头条极速版、西瓜视频等;百度App势头迅猛,但对好看视频、百度直播的投入不遗余力;网易在网易云音乐基础上,外延LOOK直播、蜗牛阅读、网易云阅读等“格调”产品……

确实,核心产品遭遇瓶颈,多线发展提高“容错率”,就是“瑞士军刀思维”的一大体现,巨头玩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腾讯拥有微信和QQ这个超级App做头阵,但是想要把微视做起来很难;字节跳动的今日头条、抖音个个强悍,但并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核心的超级App,网易与此类似。

从百度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总结“瑞士军刀体系”几个成功的点:

1、“内功”要扎实。如果是随便拉一些子业态进来,各子业态都没有就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就会变成乌合之众。

2、相互之间形成衔接。相同的“工具”归纳在一起,是没有办法应对不同需求的,就比如微信的九宫格和微视,一个个产品都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单纯聚在一起就显得很有割裂感。

3、“螺丝刀”和“镊子”要互补。在各子业态中,用户的吃喝拉撒不可能在一个地方解决,所以必须要有将用户需求“拧”出来的螺丝刀,也要有“夹住”用户的镊子,流量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往往不是一个子业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身份转换。

综上几点,才能让“瑞士军刀模式”成为一个真正助力生态成长的模式。站在百度的角度上讲,它提高百度“搜索+信息流”的服务和变现能力的同时,进而也为合作伙伴带来更高的收益,真正将“流量、内容、营销”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商用一体”的闭环。

04

结语

近一年来,百度移动生态的跃升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代表着BAT中一大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势回归。

2020年,疫情对互联网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百度移动生态在疫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抓住了黑天鹅之下的新机遇,行业内领先的AI能力,更是进一步释放和壮大移动生态的核心竞争力。

从更长远的角度讲,瑞士军刀思维下的“AI+移动生态”潜力远不仅于此,将成为百度下注未来的底气和倚仗,提前拿到了一张通往下一个时代门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