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老福特的5美元,和华为生态大学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深几度(ID:deepchanpin),作者:吴俊宇

人在社会,知识焦虑几乎无法避免。毕竟社会在发展,人都在进步。如果不能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必然会被淘汰。

过去一年我在多家公司的内部采访中发现,知识结构的丰富和进化,是专家级员工应对职场竞争的必要策略,也是适应当下生态竞争环境的必要举措。知识结构的更新迭代其实需要摄取、实践、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经验,逐渐落地为生产力,进而带来商业效应、社会效应。那么,究竟怎样的知识和实践才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以“大学”的形式建立起该领域的系统性学习、培训、考核,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几乎所有大企业,其实都在尝试这个方案。尤其是平台级企业,它们的周边合作伙伴极多,需要通过企业大学或者生态大学的方式,创造知识协同效应。从影响全球的第一所“企业大学”——GE克劳顿学院的成功运作,到宝洁大学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学的卓越发展,你都能发现这个规律。一人才大学的六个尺度科技公司企业设立大学进行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不是新鲜事。前瞻经济学人的一组数据显示称,2012年中国企业大学的数量还只有1186家,但是2019年则是超过3000家。

老福特的5美元,和华为生态大学 

而真正好的人才大学,应该做到这些内容:人才培养、文化凝聚、知识创新、前瞻研究、变革管理、价值链整合等等。这几年在华为合作伙伴中广受赞誉的华为生态大学,我们也可以用这六个尺度去审视其价值:人才培养人才的缺口仍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格局更是瞬息万变。纵观这些企业设立的大学,大都以自家所在领域,持续加码人才生态,为该领域输出可用人才,以此形成良性闭环。不论是电商、ICT、还是人工智能领域,都在发展中遇到了人才短缺的瓶颈。华为《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ICT领域从业人员缺口已达1246万。在5G以来的当下,人才缺口只会更多,不会更少。价值链整合ICT产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产业链条。领先者有责任推动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大整体市场盘子,设定行业的规则规范,在推进它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把企业需求转向社会责任,并通过产业链、生态链将技术大量地向社会溢出。当然,这当中企业具有话语权,更会是受益者。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杨文池就曾谈到成立生态大学的初衷:在企业市场上,华为需要与产业各方紧密合作,包括合作伙伴解决方案的能力,合作伙伴的不同角色,投融资、规划咨询等,也包括高校跟我们做的联合创新。总结起来,企业市场的打法是平台加生态,人才生态助力产业生态。变革管理一方面,站位在市场与营销的理论层面而言,在一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中,通常把参与者分为四类: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与补缺者。作为最大市场份额的拥有者,领先者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非危言耸听。这样的企业需要把自己的变革思路传递给其他合作伙伴。文化凝聚生态内的协同关系,其实也需要企业间“三观基本一致”做支撑。尤其是华为它的生态极为庞大。与华为合作的解决方案伙伴已经突破1000家,打造了1200+联合解决方案。去年我在对神州数码的采访中,神州数码渠道负责人就曾提到,对华为价值观的认同,甚至还在神州数码内部构建了华为业务群。生态大学这种模式,其实可以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一点点寻找到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知识创新知识是需要创新的,个体及企业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拓展边界。华为ICT领域的生态伙伴,除了垂直领域上下游的知识内容需要学习整合,企业团队管理等方面也要不断突破,同时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比如这次疫情、这次新基建的大背景,也需要有及时的方向与策略的调整、创新、思考等。前瞻研究对于一直处于潮头的科技企业而言,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是决定其在未来是决胜还是掉队的关键因素。华为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布局,对新技术的变革,对技术发展方向的预判,是一家公司的宝贵积淀。将这种对技术发展的深刻认知传递给合作伙伴,与伙伴探讨,为其提供更长远的战略眼光,甚至可助力其发展转型。二深谋远虑,思考未来华为是ICT领域的标杆企业,华为生态大学则被称“华为ICT人才生态的新载体,致力于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年报中,企业业务稳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89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生态伙伴的发展已经与华为息息相关,彼此的“双赢”局面表明这个生态的力量已经迸发。内需驱动与对外赋能,华为在行业的人才生态建设中,不遗余力,扎扎实实推进。可以说,华为生态大学面向的群体是学生+伙伴,目标是对整个ICT生态供血。其实你能从华为生态大学的官网看出这个目标。华为生态大学分了三大学院,每个学院都有精准的业务定位,而且还有非常严格的认证监督体系。

老福特的5美元,和华为生态大学 

在这一次疫情期间,华为生态大学还在聚焦伙伴的当前及长远发展,在“Σco时间”为生态伙伴带来了6场行业大咖的直播分享。针对伙伴的培训并不止ICT领域,更多根据生态伙伴的“民意”来判断当前阶段伙伴的刚需。比如第一期,则是聚焦“区块链在疫情防控中落地应用”,华为生态大学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博士。陈博士针对之前华为合作伙伴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对讲解内容进行了侧重。直播间有5000多名生态伙伴进行观看、互动。华为生态大学负责人对此解释称,邀请陈钟博士来做培训,是因目前华为非常多的生态伙伴们已经有了较为长远的眼光,并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产品销售,而是渴望了解更多技术的未来成长空间、政策环境以及商业价值远景。后面几期的内容分享,分别邀请了行业细分领域的专家。演讲主题涉及团队的打造与高效管理、疫情下财务方面现金流的问题、疫情中的领导力与创新思维等等。这种对合作伙伴的赋能,授之以渔,在管理、技术、产品、团队,甚至财务等等各方面切实解决伙伴的问题。不止于眼下,并为其未来筹谋,帮助其在愈加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抓住新机会,站得更高。华为并不短视,早已经是一家真正视“渠道”为“合作伙伴”,乃至“生态伙伴”的企业了,后者则是商业共同体。华为将战略和技术的思路,传递给企业级用户,必须依靠优秀、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打造伙伴成为ICT行业的中坚力量,生态才愈加繁荣。行业对于人才的战略地位,也冲向了新的高地。在商业生态(businesseco—system)成为高频词之后,“人才生态”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本等高速流转的生产要素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其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显现。从2013年启动ICT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到2016年成立华为合作伙伴大学,再到2018年华为全面整合相关资源升级为华为生态大学,华为在人才生态的构建上越来越规范化和体系化。后疫情与新基建的形势当下,想要达到人才生态助力产业生态,那么在数字化浪潮中,企业需要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组织对人才进行因材施教,无论是数字化引领的领导者,还是业务的应用者、开发者,以及在这个平台上的专业人才,大家都成了关键角色。三应对系统性问题坦率说,中国科技企业的员工都极为年轻,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不过25年,ICT产业发展至今也不过30年。技术迭代速度过快,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面临普遍焦虑,社会也在遭遇系统性挑战。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话来说,我们其实现在正在迎来“知识社会”:

知识社会对人的挑战是巨大的。它让人与人之间存在鸿沟。知识社会的建设是以知识差距产生的动力为基础的,无论是认知潜能(知识之间的差距)世界分布的不均衡现象,还是在知识经济里各种知识开发的不均衡现象(知识内部的差距)。

在这些问题和挑战来临之时,我们其实需要思考一系列问题。真正伟大的企业,不仅仅需要去思考商业竞争、技术发展,更需要认真思考社会平衡。

华为生态大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凝聚一群生态合作伙伴的方式,去抹平这个鸿沟。这其实也是对人、对社会的尊重。正如上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以及美国工业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之时,老福特想的是工业社会的平衡,如何给工人最高标准的工资,用老福特的话来说:

工资含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神圣因素。它象征着家庭以及家庭前途命运……在会计报表上,工资不过是数字,但在外部世界里,工资就意味着面包、煤炭、婴儿摇篮以及孩子的教育——家庭的舒适和满足生活的基础。

于是,老福特用“5美元”带来了联动效应:他大幅度提高工资标准,从2.5美元提升至5美元,并且工作时间率先由12小时缩短为8小时。

这带来的结果是,员工因为有人兜底未来,他们开始具备社会责任感。在领到薪水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们不再喝酒,而是储蓄和消费,并且买房,拉动了建筑业。工人们社会地位提升,穿更体面,服装生产及原材料生产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会购买更多的生活用品,因此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带动的这些人有了更多收入后,又会去消费其他人提供的服务,一个地区的经济就这样带动起来了。我们当下的智能社会,其实也面临着和上世纪20年代工业社会几乎一样的一系列问题:

企业竞争和员工职业发展、专业学习之间的互动协调;

老龄员工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未来该要何去何从的思考。

华为的生态大学,其实它不仅仅具备技术意义、商业意义,更具备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诸多生态合作伙伴的员工在面临知识更新时,华为站出来,通过分享自家的实践经验去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迭代。

伟大的企业往往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者。它们会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激烈商业竞争下人、商业以及社会三者到底该如何协调、平衡的思考者。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它其实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