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钛媒体(ID:taimeiti),编辑:林志佳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航天领域也不例外。

美国等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出现商业航天公司“破产潮”的迹象:由于疫情给整体经济带来下滑影响,这些公司很难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注资,加上政府拒绝救助中小企业,让商业航天公司的命运在空中摇摇欲坠。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之前,商业航天是最被外界所看好的领域之一,存在非常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以下称BST)提供的一项数据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全球航天产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价值约为3600亿美元。其中,2274亿美元属于卫星产业。

BST认为,商业航天最大产值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卫星提供全球宽带接口的服务,一个是未来会有利用卫星能够提供的图像和数据能够做的增值服务。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告诉钛媒体,若SpaceX的星链任务最终圆满成功,其产生的通讯服务商业价值远超想象。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但新冠肺炎的到来,让这些尚不能独自造血的商业航天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根据钛媒体App的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已有5家商业航天公司寻求破产重组或公司停摆,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行动。

3月24日,创立22年,曾以充气式舱段红极一时的毕格罗宇航公司(Bigelow Aerospace)宣告遣散所有员工并永久关门;3月28日,SpaceX星链(starlink)最大竞争对手OneWeb向美国法院宣告破产;4月5日,商业航天企业Astra裁掉了数十名员工;4月14日,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 SA正在寻求破产贷款支持,以期在法院保护下继续维持卫星服务业务,同时等待一项政府频谱拍卖换取资金续命……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航天公司破产重组、大裁员等信息表格

为何商业航天公司如此短命?这些公司是否都因新冠疫情所影响?

本文,钛媒体App重新梳理这几家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历程,试图探究商业航天公司宣告破产重组背后的原因。

明星企业OneWeb:上周还在发射卫星,本

周就宣告破产

OneWeb成立于2012年,由曾被评为美国“无线领域的新星”的技术企业家格雷格·威勒(Gregory Thane Wyler)创办,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在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拥有办事处和卫星制造工厂。

在最初的设想中,OneWeb计划发射并运营至少650颗卫星,让宽带服务覆盖整个地球,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受益,为所有人提供互联网访问权限。

2015年,OneWeb从高通、维珍集团、可口可乐等大型投资方获得5亿美元融资。同年6月,OneWeb还与空中客车达成一项建造其宽带互联网卫星的协议。

在当时,大家对OneWeb的设计理念和伟大愿景是极为看好的。

2016年12月,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SoftBank)宣布押注。OneWeb再融资12亿美元,其中软银领投金额为10亿美元。2017年,软银再次向OneWeb投资5亿美元;2018年,OneWeb又完成了一轮未公开的4.5亿美元融资;2019年,OneWeb融资12.5亿美元,投资方为软银、高通等。

根据钛媒体App的统计,在宣告破产重组之前,OneWeb已累计获得超34亿美元的融资。

作为OneWeb最大的金主,软银集团首席运营官Marcelo Claure表示,OneWeb“有望成就世界上最大、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通信网络”。而总裁孙正义曾评价OneWeb,是一家“非常激动人心的公司”。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软银孙正义

融资事业如此顺利,也让OneWeb加快了建造卫星的速度。2017年,该公司开始制造其第一颗卫星。2019年2月,OneWeb首次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

在宣告破产前一周,即2020年3月21日,OneWeb还将34颗卫星搭载联盟号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至此,OneWeb公司总共发射74颗卫星。

但万万没想到,OneWeb的卫星梦就在发射一周后戛然而止。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OneWeb曾一直与软银进行谈判,以筹集至多20亿美元的新资金。但随着WeWork事件影响,加上金融市场的暴跌表现,OneWeb和软银无法就潜在新资金达成贷款协议,当软银宣布不再支持OneWeb的情况下,该公司还求英国政府予以贷款筹资,但最终无功而返。

因此在3月27日,OneWeb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裁掉大部分员工。有报道指,此次遣散的员工比例达到85%以上。(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刚发射34颗卫星的OneWeb破产,成疫情击倒的最大独角兽》)

OneWeb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只有几十个人仍将在OneWeb工作,以管理已经在轨的这70多颗卫星,从而使该公司得以保留其频谱许可。但是,这个星链规模太小,距离648颗这个初步目标还差很远,显然不足以在全球或者大面积范围内提供服务,暂时无法明确该公司未来的收入来源。

另外,根据OneWeb向法院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已经拖欠卫星发射运营商Arianespace多达2.38亿美元。

媒体报道称,破产后,OneWeb还要背负17亿美元的债务,剩下的资产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无法下结论说明。

对于这次倒下的OneWeb,有业内人士给出了分析。

美国商业航天公司铱星现任CEO马特·德施(Matt Desch)表示:“大的资本非常多,投资者必须非常有耐心,不幸的是,OneWeb的投资者没有耐心。”

科技网站The Verge引述知情人士称,OneWeb的消亡,给更多商业航天公司带来警醒作用:在疫情之下资本断裂将让公司陷入困境。

数家小型商业航天公司:造血失败,

命运多舛,宣告消亡

新冠疫情下,除了OneWeb这样的明星公司宣告破产保护,其他小型商业航天公司也未能幸免,正在走向公司倒闭边缘。

据SpaceNews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毕格罗宇航公司在今年3月23日宣布解雇全部员工(解雇前公司大约有100名员工),直接关闭总部业务。一位消息人士称,这次毕格罗的裁员行动可能是永久性的。

毕格罗是一家成立22年的商业航天企业,由美国旅馆老板、航天企业家罗伯特·毕格罗(Robert Bigelow)创立,毕格罗的愿景是在宇宙中开启第一间酒店,这也是该公司成立的最终目的。因此,这家公司主要做Bigelow可扩展活动模块(BEAM)、试验性充气扩展舱段、自由飞行站(free-flying station)等,公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由毕格罗以旅店业者的身份积累财富而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外部投资。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罗伯特·比格罗(Robert Bigelow)

2003年9月,毕格罗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颁发可扩展技术的安全许可。后来,毕格罗所研制的试验性充气扩展舱段开始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美国宇航局还打算要对其测试到2028年,

但是,2028年未到,地面上这家公司却宣布要关门了。

事实上,毕格罗的关闭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今年1月,NASA与多家公司签订发展商业空间舱段的合同,毕格罗不在其中。当时CEO罗伯特·毕格罗表示,由于NASA提供的资金太少了,该公司决定不参与竞标。他同时指出,该公司将探索做自由飞行站业务。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毕格罗的新业务可能泡汤了。

据SpaceNews报道,内华达州州长史蒂夫·西索拉克(Steve Sisolak)签署了一项紧急指令,命令所有“非必要”企业关闭。在这一要求下,该州下的毕格罗只能宣布解雇员工,关闭企业业务,毕格罗发言人当时对媒体表示:“如果不关闭,我们将受到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危险。”

但负责该报道、长期关注毕格罗公司的SpaceNews高级记者杰夫·福斯特(Jeff Foust)通过邮件方式告诉钛媒体,他认为毕格罗关闭业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是之前公司业务和现金流就“不健康”。

另据中国航天报在4月13日的报道称,新冠肺炎在美国全面爆发后,由于政府宣布封城,酒店纷纷关门歇业,餐饮酒店行业十分萧条,而毕格罗公司的现金来源恰恰是连锁酒店业务,主业岌岌可危,没有闲钱再造血给副业(指的是毕格罗公司)。但业内人士对钛媒体表示,该信息可能并不准确,他与福斯特的看法类似,认为毕格罗总部关闭与公司现金流断裂有关。

与此同时,受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上市的通信卫星服务提供商Intelsat也正寻求破产贷款支持。

根据彭博(Bloomberg)引述赛勒斯资本(Cyrus Capital Partners)的消息,4月12日,Intelsat向破产法院提交文件,寻求破产贷款支持,以期在美国破产法院保护之下继续维持卫星服务业务,因为该公司跳过了应于4月15日支付的1.25亿美元的利息。与此同时,Intelsat称,该公司正在等待一项政府频谱拍卖,这将给公司带来的数十亿美元收益。

据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已向机构投资者推介这项债务人持有资产(DIP)贷款,其中多家专业机构从事财务重组。Intelsat希望将这笔约7.5亿美元的专项贷款,能够用频谱拍卖形式分拨资金给他们,以支持Intelsat公司业务运转。但目前,情况仍然不稳定,计划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而改变。

根据SpaceNews最新报道,Intelsat的股东开始敦促公司领导层迅速偿还逾期债务,以避免可能陷入破产。该报道指,目前Intelsat持有该运营商147亿美元债务,还有1.25亿美元利息,若无法偿还债务,该公司将宣告破产。

赛勒斯资本预测,Intelsat破产后,可能会严重危害多家地面运营商的利益,数额可能高达48.6亿美元。

而商业航天初创公司Sky and Space Global(简称SAS Global)也于4月6日宣布,将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该公司不再运营相关业务。

据了解,SAS Global已经在2017年发射了三颗基础卫星,后续计划在2021年初发射服务级卫星(报道称可能是8颗),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寻求筹集1420万美元,但最终失败,不得已将控制权移交。据SpaceNews报道称,SAS Global选择澳大利亚悉尼的霍尔·查德威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将与债权人会面,并为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制定未来的计划。

海外商业航天企业深陷“破产潮”

不仅有破产重组或控制权移交信息,多家航天领域公司也面临大范围裁员、延期发射等。CNBC援引一份报告显示,运载火箭初创公司Astra裁减了数十名员工,以帮助公司度过疫情。而美国SLS火箭再次延期发射,欧洲航天局(ESA)则宣布,暂停四个正在进行的航天任务。

商业航天陷入疫情下的“倒闭潮”

商业航天领域如此被外界看好,为何这些公司会走向破产边缘?

钛媒体经过总结后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企业高度依赖资本,无法造血。

商业航天联合会主席埃里克·斯托默(Eric Stallmer)认为,其实这些公司纷纷破产重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新冠疫情,而是商业航天公司过度依赖资本导致的。疫情只是导致公司消亡的“加速器”。

美国商业航天公司在技术投入,设计和发射卫星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要发射数百或数千颗卫星,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商业航天成为未来新技术领域,越来越多资本进入到航天领域中来,资本是对航天行业推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根据风险投资公司Space Angels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已经有435家新兴卫星公司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而在这些企业使用的资金背后,都是资本来造血支撑的。

但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些小型商业航天公司没有得到更多风投资金,外部投资者不再有更多资金注资给商业航天领域,最终公司只能被迫关闭。

“通常,只有资本来帮助(商业航天公司)继续发展,”BS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莎·克里斯滕森(Carissa Christensen)表示,“如果在疫情之前的话,公司可以找到投资者后寻求新的交易。如今,疫情带来的金融环境较糟糕。在这样的前提下,风险投资公司只能暂停新的投资,保留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是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间不扶持商业航天公司,加速了很多商业航天公司的消亡潮。

据钛媒体App的了解,目前许多美国小型商业航天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只有100名左右的雇员,无法通过CARES法案获得贷款资金资格。据悉,该法案旨在帮助小型企业在整个新冠疫情中维持生计,其中规定,雇员数量要符合"隶属关系规则",即企业员工数量要与其获得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合并,若不超过500名员工,就无法通过该法案获得资金。

SpaceNews引述行业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98%的初创公司员工人数不到100人。因此,这一规定直接让很多商业航天公司只能选择破产重组,或是裁员关门。

目前,美国商业航天联合会和SmallSat联盟已经向财政部,管理和预算局,以及小型企业管理局发了一封联合信函,敦促他们修改法案中的这一规定,让更多企业可以通过CARES法案获得贷款支持,能够继续维持运转下去,保证员工不被裁员。

最后一个原因是,这些商业航天公司没有与政府签订合同,无法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

在新冠疫情之下,很多商业航天公司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政府合同(无论是来自NASA还是美国国防部的合同),作为保证资金来源。比如毕格罗,他们一直希望得到来自NASA的政府合同,以微薄的利润寻找从政府获得财政援助的方法,但最终失败。这也是他们宣告公司关门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公司渴望将政府作为客户,政府通常比风投机构拥有更多的资金,这对于刚起步几年的商业航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根据Space Angels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显示,SpaceX在运营的第一个十年,就获得了政府给予的早期合同资金,这有助于该公司生存并蓬勃发展下去。

Space Angels首席执行官查德·安德森(Chad Anderson)表示,“许多(商业航天)公司将政府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数头部商业航天公司都会有一些政府资金流入,这种“基本”地位让他们可以获得稳定收入,因为政府资金并未枯竭,所以这些公司将不会破产倒闭。”

如今,NASA已进行新的选择,他们将为三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月30日,NASA官方发布公告,称SpaceX、Blue Origin(蓝色起源)和Dynetics三家航天公司将为美国建造能在2024年搭载宇航员的登月系统。他们将会共享NASA提供的9.67亿美元预算,但每家公司的具体份额目前尚未可知。

罗伯特·毕格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NASA想要商业航天公司在航天空间站(ISS)中发挥作用,这个想法并不成熟,主要是商业市场还不够大,商业模式根本不健全。目前资金来源非常单一(政府订单)。

无论是政府不再支持,还是风投资本造血失败,毋庸置疑的是,多家美国商业航天公司正陷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倒闭潮”,尤其是对于那些雄心勃勃创立几年的初创公司而言,财务状况发生巨变,为了实现“活下去”的目标,勒紧裤腰带,调整发展计划,或争夺美国政府资助的生命线,以维持其登月目标。

杨峰认为,随着新冠疫情爆发,由于商业航天门槛很高,这个领域的赛道将不会是遍地开花局面,最终大浪淘沙只能留下少数几家头部公司存活。他同时表示,若蓝色起源没有美国第一富豪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资金支持,也可能很快消亡。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