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不再“健康”,民营体检机构如何“自检”?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向善财经(IPOxscj),作者:向善财经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认为,供给是财富之源。即:供给创造需求(萨伊定律)
例如,人们能够享受到的医疗资源越丰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就愈发强烈,进而转变为健康需求的迸发。
民营体检行业的兴起让人们从有病治病的时代开始跨入没病“找病”的时代。当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健康经济也就自然火热起来。
根据艾媒咨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体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其中民营体检机构市场仅占到275亿。提到民营体检机构,就绕不开体检行业的龙头:美年大健康。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去年10月以及11月份,阿里巴巴两次注资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美年健康”)。虽然有阿里BUFF加身,但美年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01
“窒息性亏损”的背后
美年健康“健康”不再
此前,美年健康(002044.SZ)发布2019年《2019年度业绩快报》,据其中数据显示,2019年美年健康营业总收入为85.27亿元,利润总额-4.42亿元,同比大降134.45%,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同比同比暴跌204.74%!
单从数据来看,美年健康2019年巨亏8.6亿,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4.8—6.8亿。对此,美年健康方面表示“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来的发展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着谨慎的原则,公司判断部分子公司出现减值迹象,预计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3亿”。
而根据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就实现营业总收入34.85亿,同比增长54.72%;营业利润3.18亿,同比增长528.76%;利润总额3.19亿,同比增长539.01%。利润接近5倍的增长。
从5倍利润增长到陷入“窒息亏损”,一年之后,表里迥异的美年健康究竟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体检行业虽然是大医疗产业的一环,但也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行业。开一个体检中心需要设备、人员、场地,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壁垒,只要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就可以迅速扩大规模。
美年健康也是这么做的。2012年,美年健康并购了深圳瑞格尔体检连锁医疗机构;2016年收购了高端个人健康管理机构美兆医疗;2017年,美年健康把国内第三大民营体检机构慈铭体检收入囊中。
除了“买买买”之外,美年自己也在不断开设体检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2017两年就新开了300家。在直营之外,通过类似加盟的方式,以20%左右资金占比不断投资体检机构。
美年健康扩张的思路有点像瑞幸咖啡,先把市场规模做起来,做大规模再逐步盈利。但问题在于,体检是医疗行业,而医疗行业一旦盲目扩张很容易出行各种问题。
比如说,如何快速补充体检行业人才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原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至少具有2名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职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职业医师,至少具有十名注册护士”。
迅速扩张的美年健康,就像是一个短时间内通过暴饮暴食迅速增长体重的“胖子”,虽然看起来体量很大,但也容易出“健康问题”。譬如,2018年7月30日,美年健康被曝出“假医门"事件,导致其当天股价大跌。当时据其离职员工爆料,美年疑似聘用无证医师,甚至有用他人执业证书帮助无证人员蒙混上岗的嫌疑。
经济学原理中有一句话: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在向善财经看来,民营体检行业需要的其实是高品质的体检服务供给平台,通过规模化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的服务供给,从而打通体检行业中的供需三方,即服务提供方、消费者以及连接渠道。
虽然美年的大健康通过迅速扩张做大了体量,但其实体检行业不具备梅特卡夫效应,所谓梅特卡夫效应,是指网络节点的数量的平方与单个节点的价值成正比。换言之,体检行业并不是开设的体检中心数量越多,营收就能翻倍。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单个营收单位的收入模型。
除此外,民营体检机构依旧绕不开所有民营医疗产业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即,医疗行业中最为核心的信任问题。
02
如何以“公信力资本”
破局民营医疗“塔西佗陷阱”?
从全国皆知的民营医疗机构的代表莆田系医院,到始终存在的医患矛盾,无不加深着人们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质疑。
医疗具有天然的社会公共属性,体检行业亦是与此。
无论是“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倒掉就出结果”的假体检,还是癌症筛查结果失准错失最佳治疗期,体检行业中丛生的乱象无时不刻的在摧毁着人们的信任根基。
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对一位罗马皇帝有一句著名的评价:“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如今这一评价被人们引申成为“塔西佗陷阱”。
当下的民营医疗机构也面临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危机。体检行业作为医疗领域的“守门员”,医疗属性其实不弱。纵然当下体检作为一种基础医疗服务,但只要关乎人的生命健康,负面事件的影响就动摇人们对民营医疗的信任基础。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所有民营医疗机构信任资本的缺失。而美年大健康想要真正扎根体检领域,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长期价值,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公信力资本来获取公众的信任。
“公信力资本”是医疗健康行业中所有企业必需的“软实力”,而“公信力资本”的积累是非常难的,同时又是非常脆弱的。
以疫情期间的红十字会为例,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使得其本身的“公信力资本”在瞬间崩溃,至今红十字会的一举一动都触动着舆论的敏感神经,稍有不慎,便会使其再度跌入万丈深渊。
对于民营体检机构来说,本身没有官方背景,是天然缺乏公信力背书的,因此更需要通过口碑、去积累用户声誉,乃至行业声望,以优秀的服务和体验,构筑自身的公信力资本池。
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发力健康管理方向,挖掘体检行业背后的数据价值。
普通的三甲医院虽然在设备上更先进,医生水准也有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医院医疗资源的稀缺导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好常态化的体检服务。在体检的便利程度、系统化以及由此所延伸出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公立医疗机构仍然在着巨大的欠缺。
民营专业体检机构的优势在于基于更具体验品质的服务,通过常态化的体检能提前预判到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进而帮助人们去做常态化的健康管理,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有着诸多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民营体检机构在面对C端客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打出自己“健康管理”的金字招牌。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曾经提到,我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数据等每一点变化都成为了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以此为基础,“反馈经济”(feedback economy)等新经济形态行成。检行业同样存在以数据为驱动的“反馈经济”。
比如说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体检数据、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全疾病风险预测的数据模型,并据此给予体检者合理的预防建议,甚至在生活督促、监督用户完成健康任务,甚至为用户提供合适保险等后续服务。
再比如,在传统的体检流程中,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其中很多体检项目并不符合体检者的身体状况的需求。而在移动互联网改造一切的时代,完全可以通过连接体检端与用户端的智慧体检与管理系统,针对针对体检者个人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从而提升体检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心理学家使用“社会化”这个术语表示训练儿童使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在健康经济火热之后,民营体检行业也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去在资本属性与社会公共属性之间平衡调整。
从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样的过程也许并不顺利,但一旦真正寻找到了资本与公益的平衡点,整个健康行业的未来便能够更加清晰明朗。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