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净利润同比暴跌91% 迪士尼“童话故事”疫外成泡沫?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作者:美股研究社
北京时间5月6日,迪士尼在美股收盘后公布了2020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从财报来看,迪士尼在本季度营收增长超出分析师预期,不过很可惜的是,净利润同比锐减逾9成,这也成为迪士尼盘后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自2020年2月以来,迪士尼股价表现低迷,股价累计跌超26%。在发布这份财报之前,不少投行机构如瑞信、瑞银、花旗等纷纷下调对迪士尼的股价预期,甚至有不少分析师表示:迪士尼在2020财年的收益仍然会低于市场预期。可见,这场疫情对娱乐帝国迪士尼带来很严峻的考验。
在全球新冠肺炎的持续影响下,迪士尼旗下几大核心业务都遭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也成为它本季度财报业绩"难看"的重要原因。回归到财报业绩上,迪士尼这份财报是否仍然有一些增长看点能安抚到投资者?
营收同比上涨21%
净利润同比下降91%
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8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9.22亿美元,同比上涨21%;净利润为4.7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4.31亿美元,同比下降91%。
对于净利暴跌表现,迪士尼指出原因是归咎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对业绩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指出——"仅就主题公园部门而言,新冠病毒疫情就让这家媒体巨头损失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
在财报发布之后,迪士尼在周三开盘前,其盘后股价为98.97美元,盘后下跌2.07%。目前,迪士尼盘前交易仍然下跌1.49%,市值为1824.58亿美元。
(图源雪球)
具体业务来看:
第二财季直接面向消费者和国际业务营收抵消额41.2亿美元,上年同期9.55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44亿美元;第二财季主题乐园、体验及消费品业务经营利润6.39亿美元,同比下降58%,低于分析师预估的6.966亿美元;第二财季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收益18亿美元,同比增加2.4%,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9.3亿美元;第二财季影视娱乐业务运营收益4.66亿美元,同比下降13%。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迪斯尼公司首席执行官Bob Chapek表示:"虽然卫生事件对公司一些业务造成了明显影响,但我们有信心经受住这次考验,并以强劲的姿态走出困境。"尽管迪士尼高管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不少投资机构对迪士尼后续发展并不乐观。
此前,瑞银分析师约翰·霍杜利克(John Hodulik)在4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将迪士尼评级由"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也从162美元下调至114美元。该分析师预计,2020财年迪士尼每股收益为1.60美元,大幅低于此前预测的3.08美元,2021财年每股收益将将上涨至2.13美元,也大幅预测的5.87美元。
从几大业务的营收表现来看,整体表现都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迪士尼受疫情的影响跟冲击还是较为严重。美股研究社细看迪士尼这份财报业绩,从业务角度来阐述疫情之下迪士尼抗风险能力如何?
全球主题乐园"疫"外相继关园
乐园营收占比大缩水较严重
在迪士尼的所有业务营收中,主题公园部门(包括主题公园、体验和消费者产品)是该公司最大收入来源。本季度该业务营业收入为5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而营业利润则为6.39亿美元,同比下跌58%。
造成主题乐园业绩表现差劲的背后,主要还是因为迪士尼被迫在全球关闭了6大主题乐园。因疫情具有高传染性迪士尼主题乐园难以继续开园。自1月25日及26日分别关闭了上海及香港两家迪士尼园,其后东京迪士尼于2月底停业,3月12日,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宣布关闭,3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乐园以及巴黎迪士尼乐园亦关闭。
这六大主题乐园在全球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能吸引大批的游客来入园玩耍,在乐园里的消费为迪士尼带来不菲的收入。数据显示,迪斯尼乐园每年平均吸引超过5200万游客,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度假胜地。
主题乐园关园之后不仅让迪士尼营收受影响,同时也影响到迪士尼正常运作,其中内部就出现高管全部减薪,迪士尼执行董事长艾格(Bob Iger)宣布从4月起放弃全部应收酬金。同时停止支付超过十万名员工薪资,此举能为迪士尼每月节省近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的开支,以缓解疫情以来的经济压力,在本季度迪士尼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由于受到公告卫生事件爆发的打击,计划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近60亿美元的资金,以解决现金流紧缺的燃眉之急。根据美国证监会备案文件显示,迪士尼发行的债券利率位于3.35%-4.7%之间,到期时间为2025年至2050年。
目前,迪士尼放出上海迪士尼将要重新开园消息。5月6日凌晨,上海迪士尼在官网上公布从5月8日上午8点起,乐园门票将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线上渠道及官方旅游合作伙伴渠道上重新发售,在恢复运营初期,将实行每日限量发售。游客必须提前购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指定日门票。
尽管开园意味着迪士尼的业务在好转,但瑞银分析师约翰•霍杜利克表示:即使重新开放主题公园,该分析师预计游玩人数可能只有2019年水平的一半。"除非有广泛可用的疫苗,否则人们对旅行和聚集的抵触将降低利润率。""主题公园的盈利能力可能受到长时间的影响。"
流媒体成迪士尼唯一预期上升部门
但Disney+付费用户赶超奈飞难
尽管迪士尼旗下几大业务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因疫情期间全球用户宅家时间变得更长,这也让迪士尼砸重金投入的流媒体业务还是在疫情里逆势有一波增长。
在本季度,消费者和国际业务(包括Disney+和其他流媒体服务业绩以及自于收购BAMTech交易和国际业务的业绩),在第二财季实现营收为41.2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不到10亿美元,低于分析师的预期。不过这是自自1月底以来唯一出现预期上升的部门。
在疫情之下这也给迪士尼的Disney+带来一波新增用户。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迪士尼公布,其流媒体服务Disney+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5450万用户。这意味着,自4月8日迪士尼表示Disney+拥有5000万用户以来,其又新增了450万用户。
此前,迪士尼预计要到2024年年底才能把全球用户数提升到6000万至9000万。现在这一结果,显然对迪士尼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据美股研究社了解,Disney+的订阅资费为美元6.99美元或每年69.99美元。用户选择7天免费试用,或者选择每月12.99美元包括Disney+、Hulu和ESPN的套餐。
尽管Disney+在本季度新增付费用户表现还不错,但不可否认当下流媒体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在疫情期间奈飞、苹果、亚马逊、谷歌等都有获得一批用户增长。目前用户已超过3000万的Apple TV+,其年底用户数量有望达到1亿;此外,亚马逊视频流媒体用户达到1.5亿,HULU也同样拥有3000万的用户数量。
而流媒体巨头奈飞在本季度付费用户新增1577万,不仅比去年同期的960万高出许多,也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847万。在竞争层面,这些流媒体巨头像是奈飞在付费用户跟内容资源上都已树立一道较高的护城河,这也是为何它在疫情期间股价能够上演一出大跌之后又大涨的戏码。
同时其它流媒体巨头,它们在内容制作上也是在加大成本投入,并且投入的成本都不低,都试图想要借内容吸引到更多付费用户。这次疫情期间,Disney+上的内容还是以之前迪士尼的电影作品为核心,但这些内容不够新不够丰富。目前,迪士尼在Disney+上还是属于前期高投入阶段,尤其是大手笔投入不少资金制作内容,如何尽快实现付费用户高增长尽快为迪士尼带来盈利回报太难。
电影部门受到疫情极大干扰
电影延期上映加上停工营收损失大
在本季度,迪士尼该部门实现营收为25.4亿美元,虽高于上年同期21.3亿美元,但同样低于分析师的预期。虽说也高于预期,但在疫情影响下迪士尼电影部门在制作、全球播放方面对后续的影响很大。
在新冠疫情影响,迪士尼旗下两部动画电影宣布延期上映。《心灵奇旅》原定今年6月19日在北美上映,现延期到11月20日上映。《拉雅最后的龙》原定今年11月25日在北美上映,现延期到2021年3月21日上映。
除了这两部动画电影之外,备受外界关注的《花木兰》(Mulan)、《黑寡妇》(Black Widow)、《X战警:变种人》相继取消原定上映计划,档期延后未确定新的上档时机。据《好莱坞报道者》3月13日预测,全球票房至少损失70亿美元。
除了不少电影延期之外,同时正在拍摄及筹备中的影视项目,也都因为疫情停下了。包括在澳大利亚拍摄的漫威影业的《Shang-Chi》和《十指传奇》以及真人版小美人鱼等。对于迪士尼来说,电影部门旗下电影延期这也让它在营销宣传上投入的不少资金增长,此前为《花木兰》(Mulan)电影造势已在全球不少国家举行首映会,但在疫情影响下都被迫延期。
随着正在拍摄及筹备中的影视项目,也都因为疫情停下了,虽说会让迪士尼节省在本季度的支出,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后续复工之后这也会让迪士尼的成本支出会上涨。同时由于全球疫情还未迎来拐点,迪士尼电影何时正常上映还未知。
结语
根据迪士尼这份财报来看,很显眼在疫情的影响下该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并不是很高,尤其是主题乐园跟电影部门都是在线下面对很广泛的用户群,开园营业跟电影放映才能让迪士尼能入账有钱赚,但很显然目前疫情在不少国家还未明明显好转,迪士尼这两个赚钱业务何时恢复正常还是未知。
在发布这份财报之前,花旗、瑞信、瑞银、标普等都有下调迪士尼的股价预期,标普在4月23日将迪士尼的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花旗研究分析师Jason Bazinet表示:由于COVID-19对股价的负面影响,Bazinet还下调了其2020年和2021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从分析师的言论来看,他们还是很担忧迪士尼在接下来的业绩表现,能否在下个季度好转,美股研究社会继续跟进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