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把电商扶贫助农从模式转变为范式,谁更大有可为?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撰文:懂懂 ; 编辑:秦言

艳阳之下,蓝天映衬,漫山遍野的咖啡树在风中摇摆着碧绿的叶片,山谷中隐约弥漫着一股特有的清香。

这一片片咖啡园,背靠巍峨的高黎贡山,面朝汹涌奔腾的怒江,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峦间充满了生机,而穿梭忙碌其中的正是期待丰收的当地咖农们。这是潞江镇,云南省保山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区之一。

与往年一样的,是这里忙碌的丰收景象;与往年不通的,是今年的咖啡豆有了一种新的“滋味”。

一捧咖啡豆、一把绞股蓝背后的巨变

每年3月中下旬,随着保山咖啡豆采收季逐渐进入尾声,怒江峡谷两岸的咖啡园内都会充满了一派丰收景象。熟悉云南咖啡的人都知道,保山小粒咖啡在全国都闻名遐迩,在这里,很可能一位装束普通的咖农,都会如数家珍和你聊起自家果园的咖啡品类和口味,或是热情地向你传授一些冲泡咖啡的技巧。

不过,在2020年的丰收季,或许当地咖农会和你聊起一些他们掌握的新知识和新话题。比如咖啡的保准化、品质化作业,比如目前国内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类,甚至一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技术。这些原来闻所未闻的“新东西”来自近一年来他们在“多多农园”里学习到的知识,尤其对于保山当地的792名贫困户而言,作为首批“新农商”,他们这一年来的收入正在因“多多农园”的落地而发生着改变。

把电商扶贫助农从模式转变为范式,谁更大有可为?

2019年4月,“多多农园”首站落地云南保山。作为拼多多旗下的扶贫助农项目,“多多农园”支持当地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并为之配套了供应链管理、品牌设计等全产业链的扶持,让越来越多的咖农分享到了咖啡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利益。

为什么“多多果园”要落地保山?

实际上,虽然拥有中国咖啡之乡的美誉,但是多年来保山小粒咖啡并没有形成品牌化和产业化,仍然处于“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的状态。由于缺乏产品标准化管理,很多咖啡园仍是粗犷式运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当地的咖啡种植业依旧呈现脆弱和抗风险能力低的弊端。因此,贫困仍是保山很多咖啡种植户的痼疾。

“多多农园”落户保山,目的就是通过人才培养、合作社建设、电商平台优势资源的匹配,对保山的咖啡种植加工行业进行产业链改造和价值链重建。

不只是保山,“多多农园”目前在云南的文山、楚雄、临沧、怒江、曲靖,以及新疆喀什等地共落地了9个扶贫兴农项目。通过在国家级贫困县及深度贫困地区,拼多多引入农产品电商上行通路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培养新型电商经营主体,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农民—农人—农商”的转变,从而让提供主要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这样令人惊异的变化,同样也在陕西省平利县、广东省徐闻县和新疆叶城县等地频频上演。在平利县,你可以看到前期投资资金总计52万元的助农项目,从2019年至今帮助当地的绞股蓝合作社培养了众多专业电商运营人才,同时帮助贫困户将绞股蓝加工成精品产品出售,让农村生产者能够最大程度分享精加工环节利润,带动其脱贫增收;在广东省徐闻县,县长徐康秀走进拼多多助农直播间“带盐”当地特产菠萝,仅用两个小时就卖出了25万斤,为农产品店铺增粉超过3万,他的“直播带货”还被广东农业农村厅称为农产品上行的“徐闻模式”,提出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新疆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奇村,由49名女性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的春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拼多多上开设了“绿疆源食品旗舰店”之后,前三个月就拿到了超过11万笔订单,总计销售核桃220吨,销售额达到了352万元……

以往人们提到扶贫助农,更多的是想到送钱送物送温暖,但仔细观察拼多多的“授之以渔”思路,可以发现其改变的是另外三个要点:人、资源和观念。因此,贫困县的“新农商”会发现自己变化的首先是收入,同时还有知识和能力。

这些变化,在一份名为《中国互联网普惠与减贫研究报告》的资料中,有了更为集中和清晰的体现。

“超短链”不是单点支撑

而是多层次赋能

1364亿元、1400小时、49万学员……当这些数字出现在4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普惠与减贫研究报告》中,自然一下子成为外界关注的亮点。

电商扶贫助农,在过去两年频频见诸报端,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城市也已经屡见不鲜。而《报告》认为,电商平台拼多多通过一系列创新,致力于消除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带来的数字鸿沟,增进偏远贫困地区人群与外部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构成互联网普惠与减贫“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电商扶贫助农从模式转变为范式,谁更大有可为?

其中,拼多多平台的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农产品电商运营培训下课程累计课时达到1400小时,线上专业课程累计触达49万农业经营者……这份成绩单,不仅是拼多多2019年扎根乡村,在地方经济、人才、能力、观念和资源等方面收获的多个“硕果”,或许也将在今年成为农村市场疫后经济恢复期的坚实基础。

更为具体的成绩单,来自于拼多多新近发布的“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中。懂懂从报告的众多数据中,将其提炼为三个关键要素(人、资金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会更加简单明了地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从资金层面看,报告显示2019年成交额的1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截至2019年底,平台国家级贫困县商户的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0%。

从人的层面看,去年12个月平台上面的农(副)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4亿,较上年同比增长174%,复购率超过70%;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活跃商家数量达58.6万,较上年同比增长142%,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层面的数据中,平台注册地址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商家数量达36万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58%,年订单总额达372.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0%;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较上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13%。

最后,从能力的层面来看,2019年平台单品销量超10万+的农(副)产品达1500款,较上年同比增长近230%;“多多大学”的农产品电商运营培训课程一年时间触达49万农业经营者,新型农商人才每个月都在不断地成长和累积。依托“拼农货”的电商体系,中国农产区在保留区域多样性、个体差异化的基础上,实践了全新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可以看到,一个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升级的新思路正在逐渐呈现。

把电商扶贫助农从模式转变为范式,谁更大有可为?

除了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懂懂更关注这几个话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授之以渔”所产生的深远价值。这几份“报告”里可以看到,拼多多同样也拿出了大量资金进行扶持和补贴,2019年,平台额外投入了159亿营销资源以及29亿现金补贴,但这种投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撒钱,而是在农货上行的帮扶举措中,尝试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在拼多多的农货上行“超短链”与“多多农园”等减贫实践中,作为一个新生代电商平台,其通过消费端的变革推动生产端变革,侧重生产端利益分配,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带动中国贫困乡村发展;同时,拼多多对贫困群体展开了多层次赋能。

人民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这样总结,多多农园在减贫过程中聚焦了人才的可持续性及产业链利益的分配问题,“其重点在于让小农户(包括贫困户)从劳动力和初级农产品提供者,转变成为全产业链利益主体的‘新农商’机制”。

这才是“多多农园”转变传统的扶贫助农模式的重点,通过对贫困地区的人、资源和能力的赋能,让贫困地区的资源能够盘活,人才能够培育,能力得以增长,让提供主要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农户,最终成为了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聚焦“三要素”,塑扶贫助农新范式

如果跳出数字增长的表象,我们可以从数据背后的势能和变化发现这种扶贫帮困举措的深层逻辑。当农户能否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才会产生原动力,当平台成为各地特色农产品长效而稳定的产销通道,地方、省内、全国的资源和通路形成合力,一个一个单点(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销售的难题,也就逐渐迎刃而解。

这种多层面的赋能,超出了以往很多扶贫项目单点支撑的范畴,形成了多维度的支撑、助力体系。

我们都知道,扶贫不是救急,最核心的是要形成稳定收入和可持续经营的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为了投入近万亿元用于扶贫助农,尝试了很多举措和思路。尤其在扶贫的多项举措中,有一条共识是较为统一的:扶贫是长久之计,绝非一蹴而就,更非送钱送资源。

尤其在疫情之后,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扶贫助农模式更可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据新华社报道,总书记4月20日在陕西考察期间,在与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村民交谈时这样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在拼多多4月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可以看到,2020年第一季度,农村网店在拼多多上卖出的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笔,同比大增184%。同时,今年前3个月,在拼多多平台上单品销量超过10万的农(副)产品就高达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的水平。

的确,给出致富的能力,正是这条“致富和振兴”之路的关键。

把电商扶贫助农从模式转变为范式,谁更大有可为?

送钱送资源解决的只是一时一刻的难题,而从长远规划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发展的三个要素:改善资源、实现造血和形成合力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三方面形成新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商助农扶贫模式,才能打通消费端和生产端之间的鸿沟,建立起长效的扶贫机制。

那么,拼多多的电商扶贫助农模式,在未来能否发展成为农业升级转型领域的新范式?模式可以被模仿和抄袭,但是范式不仅能够形成企业长期发展优势(壁垒),更可以在产业升级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空间。

拼多多的农货上行“超短链”模式,虽然来自于一家电商企业对扶贫助农大格局的思考,却可以为更多行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借鉴意义,更可能演进成为农业转型升级领域的新范式。这种实践,对未来的电商行业、对不断实践中的扶贫助农事业,都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有益举措。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