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刘东越

一个意想不到的惊雷,把张大奕再次炸上了微博热搜。

2020年的4月17日,网友花花董花花发微博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再来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气了,老娘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为之”。并@张大奕eve。

种种线索指向,花花董花花就是天猫总裁蒋凡的夫人,她直指在微博坐拥1000万粉丝的“网红”张大奕与自己老公有染。微博是阿里的场子,张大奕是中国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NASDAQ:RUHN)的当家网红兼股东。2019年4月,如涵控股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根据据如涵招股书,公司CEO冯敏持股27.51%;张大奕持股15%;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控股)持股8.56%。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已超越私人纠葛,影响到上市公司。

身处风暴中心的“网红”张大奕,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登上微博热搜,很多人将李佳琦与张大奕进行比较,认为张大奕已经过气。但实际上,李佳琦与张大奕并非同一种网红动物,李佳琦、薇娅是“带货”,而张大奕是“卖货”,他们有不同的崛起背景和运营逻辑,但又面对类似的瓶颈。

卖货卖的是自己的货,带货带的是别人的货。

张大奕上热搜同期,李佳琦也上了热搜。原因不是他做了什么事,而是没做什么事。每天约定晚8点直播的李佳琦,由于身体不舒服暂停了直播,使得粉丝们纷纷担心起来。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这样也能上热搜,才是真的红。

这个1992年出生的男生,从欧莱雅“柜哥”开始做起,依靠略显夸张的表达,和标志性的“O-M-G!这也太好看了吧!买它买它买它”的语言,通过“直播带货”的方法,在2018年9月成为了“口红一哥”,并在同年乘着短视频的“东风”成功破圈,成为了2019年全网第一人气主播。

在2020年的2月5日,年后首开直播的李佳琦,仅仅凭借着“#李佳琦直播#”的话题就轻松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而在2019年的双十一,李佳琦的个人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0亿,俨然已经为了“网红电商”界的新王。

张大奕也曾尝试过“直播+带货”的方法,她在2016年所创下的“两小时销售额达到2036万”的成绩,就是在淘宝直播时所达到的。在2019年的3月,如涵控股赴美上市的前夕,张大奕更是以“金主爸爸”的姿态,和李佳琦合作,让李佳琦帮助自己的品牌进行卖货。但她在当时还是没有直接走上“直播带货”的路子。

张大奕自己早在2017年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就曾说:“比拼时长的直播模式会让大家产生审美疲劳,我觉得双十二之后,这个模式会有改变,因为直播的转化率在降低。”

可事实却证明,张大奕的判断出现了错误,“直播带货”的模式不仅没有走低,反而是一路高歌猛进。作为曾经的“网红电商”第一人,张大奕自然是发觉到了“直播带货”模式的价值,所以到了2019年的9月18日,张大奕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将进入“直播带货”领域的消息,并在2019年的9月21日,完成了自己淘宝直播的首秀。

当时她直播间的最高观看人数,将近300万,这个成绩虽然让一众小主播望尘莫及,可也与李佳琦、薇娅这样的顶尖“直播带货”网红相去甚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说张大奕的销售能力不如“李佳琦”们,只是因为他们是两类不同的“网红物种”。

张大奕的兴起,和微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第一代的“网红电商”,张大奕以一个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的形象,出现网友们面前的。她将自己的审美与传达教授给了广大网友,成功地引发了网友们对她的关注,并借此机会笼络了大量的粉丝,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店,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而在这背后的大背景,则是微博与淘宝在2013年达成了的全面合作。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流量平台,微博开始为淘宝进行引流,也让微博上的网红们找寻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这些网红通过在像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上面和粉丝互动,引导粉丝在淘宝上购买自己店铺中的商品,利用自己所吸引的私域流量,为自身创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间。这种“流量+电商”的模式,造就了像张大奕这样的初代“网红电商”。

不过,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电商网红们所销售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品牌的产品,其中大多数产品也都是对一线品牌的仿造。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方,也不屑于借助网红来为自己进行营销,所青睐的依然是那些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们。所以当时的网红与品牌方,尚且处于势不两立的对抗状态之中。

到了2014年,网红店铺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淘宝的重视。所以在淘宝对张大奕这样的网红电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过后,将网红电商作为淘宝下一阶段发展的新目标。于是淘宝从2015年,就开始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直播平台,并于2016年的4月21日进行了上线,而李佳琦则是最早入住淘宝直播的主播之一。

在淘宝直播出现的最初阶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当时的直播行业当中,最受追捧的是游戏领域的主播们,盈利也主要来自于老铁们的打赏。所以在“直播带货”这种商业模式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其前景。

可是从2016年与2017年起,短视频行业开始异军突起,大量的网红开始集中爆发式的出现在了网络上,“网红经济”的时代开始降临。

在网红经济不断走俏的过程中,品牌方们也开始意识到了成为网红产品的价值所在。不仅可以通过网红效应来为自身提供流量增量,还可以为原本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带来差异化,贴上专属于自己的标签,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而对于消费者们来说,虽然自己购买了网红的商品,但这些网红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却难以得到保证,经常会遇到“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网红电商界可以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久而久之,网红产品的质量与服务问题,就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一根刺”,所以他们迫切希望有可靠、稳定的产品出现。

品牌方对网红经济的重视与消费者的期望,给了“李佳琦”们巨大的舞台。

李佳琦之所以会成为品牌方与消费者们的宠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的专业性。看过李佳琦直播的朋友们都知道,李佳琦所推荐的并不是属于自己品牌的商品,而是来源于各大品牌方的商品。

李佳琦的工作,也是以“男闺蜜”的身份,通过自己的专业性与口才,将产品的优缺点介绍给观众,将产品的效果展示给观众们看。这份工作与他之前在欧莱雅做“柜哥”时的工作,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网红电商始祖”张大奕的工作,其实是卖货,为自己的品牌创收;而作为“网红电商新王”的李佳琦的工作,则是“带货”,让品牌方获得更大的收益。

所以李佳琦能在当下压过张大奕的风头,在于李佳琦自身“离产品更近”,更符合消费者与品牌方的期望。而在李佳琦本人的背后,还有着由淘宝和品牌方所组成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新型的电商模式,才打造出了李佳琦这样的新一代的“网红电商”。

不管是张大奕还是李佳琦,这些成功的“网红电商”们,其实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爆红”周期,很可能这一阵风头一过,就会离开最顶端的位置,消失在广阔的网络海洋里。而在这些“网红电商”们的背后,却有一个团体打满了全场,成为了“网红电商”们的“航空母舰”,这就是“网红电商”们背后的MCN公司。

虽然张大奕与李佳琦有诸多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一旦个人陷入风波,都会把公司带进泥潭。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MCN公司和孵化女团的娱乐公司不同,它复制头部明星的能力更弱,基本是“靠天吃饭”,运气真的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如涵控股算是有领先业内的复制能力,才能获得软银赛富、联想君联与阿里巴巴的投资,并在2019年的4月3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了中国在美上市的第一家MCN公司。而作为如涵控股的第二大股东,手握12.7%的股份的张大奕,也凭借着如涵控股的上市,成为了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人”。

有意思的是,在如涵控股上市的首日,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一路飘红上涨,反而是直接跌破了发行价,收盘时的跌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2%,是难得一见的“打新首日暴跌30%”的股份。

如涵公司如此不被投资者所看好的原因,在其招股书中已经写的是明明白白:“网红或产品的负面报道会显著影响公司业绩、股价”。如涵控股的收入,完全依赖于网红对于流量的吸引,而作为如涵控股“头牌”的张大奕,在公司中的地位,则更是举足轻重。简单来说,如涵控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患上了“张大奕依赖症”。

根据如涵控股的公布的财报我们可以看到,仅是张大奕在2017年与2018年的收入,就分别占据了如涵控股收入的50.8%和52.4%,到了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张大奕的收入更是占据了如涵控股收入的53.5%,呈现一个持续走高的趋势。毫不夸张的说,这时候的张大奕,就算是打个喷嚏,都能让如涵控股抖三抖。这样的收入占比很显然是极度不健康的。

不管是张大奕背后的如涵控股,还是李佳琦背后的美ONE,亦或是李子柒背后的微念科技,以孵化“网红”为目的的MCN公司,在捧红了各具特色的网红之后,都会面临着相同的困境,那就是:头部网红在公司中的影响力太过强大,对于他们,公司根本无力去限制。就拿美ONE来说,整个美ONE公司旗下的红人,除了李佳琦,你根本找不到另一个微博粉丝数过50万的网红。

而会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况,完全是由MCN公司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MCN公司的盈利方法,主要就是靠帮助网红按照公司所打造的人设,进行运营,来谋求与其他平台或品牌方进行商业合作的机会,变现后,再与网红进行分账。

这样的商业模式说好听点叫经纪人,说难听一点就叫中间商,只是网红与平台、品牌之间的桥梁。所以当网红自身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关注度和流量之后,作为“经纪人”的MCN公司自身的地位就会变的十分尴尬,根本没有和平台、品牌商还有头部网红进行议价的本事。

平台和品牌方完全可以越过MCN公司直接去找已经成名的网红,而网红也自然也乐于直接和“金主爸爸”们对接。这样一来一往,双方都可以避免MCN公司进行抽成,获得更大的利益。

MCN公司自然也不愿意将自己“煮好的鸭子”拱手送人,所以为了留住这些头部网红,避免他们直接与平台对接或者跳槽离开的情况,MCN公司都会给这些头部网红非常大的分成比例。据业内消息称,MCN公司与人气网红的分成大概在5:5左右,而对于那些全网知名的网红,MCN公司与其之间的分成则达到了4:6,甚至3:7这样夸张的比例。

为了摆脱目前的瓶颈,MCN公司也在做不断的尝试,而他们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孵化”出更多的“张大奕”与“李佳琦”,把赌注押在更多的人身上。

这句话虽然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目前MCN公司对网红的“孵化率”仅为1%。在这珍贵的1%中,能成为像张大奕与李佳琦这种全网知名的网红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在MCN公司为了在大浪淘沙中,找寻到下一个“爆款”网红,就必须在前期的网红“孵化”上,投入大量资本。根据业内估算,MCN公司要想“孵化”出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其投入的成本至少需要100万,而如果要“孵化”出一个可变现的网红,所需要的成本最低也要达到300万。至于这个网红什么时候火,那完全都得看天意。

张大奕不是李佳琦

在这样的巨额成本之下,很难有公司可以经受的住撒芝麻一样的消耗,因此MCN公司只能将大量的资源先集中在这些头部网红身上,希望通过他们来创收,从而帮助公司“孵化”新人。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让MCN公司一直在“依靠少量头部网红—投资新网红—依靠少量头部网红”的怪圈中不断的打转,很难有更大的发展。虽然有不少MCN公司已经开始想办法“破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依然不太明显。

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安娜·卡列宁娜》的开头写下过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现在的MCN公司,除了“幸福”相似之外,所面临的“不幸”也是一模一样。如何治好自身的“头部网红依赖症”,则成为MCN公司在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