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2020,迷失的档期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耳 令; 编辑:杨一枝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文化东方酒店纵身一跃,坠入纷纷细雨中。香港电影,也随之跌入了深不见底的黑暗。

那一年,香港电影投资已经陷入了全面萎缩,持续的经济低迷加上非典的爆发,让从业人员从巅峰时的2万人减少到不足5千人,很多戏只拍十来天就完工。电影院接二连三地倒闭,留下的虽然还苦撑着营业,但上座率却惨不忍睹。

张国荣的离去,让行业压抑的情绪到达了临界点。在那场上万人参加的葬礼上,香港半个娱乐圈都前往送行。唐鹤德哭到无力前行,袁咏仪泪如雨下,梅艳芳更是带着重病,被人搀扶着参加了葬礼。

有人说越是黑暗的时刻越是接近光明。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香港导演从此开始“北上”。

此后,随着《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相继签署,《中美电影合拍协议》续签,中国的批片限制放宽了,分账比例提高了,合拍政策更加优待,吸引了无数境外资本涌入巨大的中国市场。

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年度票房总量为10亿,到了2019年,已经增加到642.66亿。内地银幕数量也从不足2000块增加到到如今69700块。

香港与内地奋力磨合多年之后,也在这场大潮中得到增长。以刘伟强执导的《中国机长》为例,去年获得了28.66亿的票房,尽管口碑褒贬不一,但对比2002年同样由他执导的《无间道》,票房已经增长了52倍。

受惠于中国市场的全球化,香港电影也在这场大潮中得到增长。以刘伟强执导的《中国机长》为例,去年获得了28.66亿的票房,尽管口碑褒贬不一,但对比2002年同样由他执导的《无间道》,票房已经增长了52倍。

17年后的今天,同样被疫情推向至暗时刻的中国电影,与当年香港的境况有些相似:影院丢失了客人、片商丢失了档期、演员丢失了机遇,哀鸿遍野。

很多人都期待着这场疫情可以像非典时那样再度刺激市场,甚至像香港那般迅速向外扩张,但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是我们向海外求增量,如今,是海外向我们要欠账。

眼下疫情还未完全结束,许多片商早已经排着队拿着号码牌,待到市场秩序恢复,迎接中国电影的,将是更加艰难的一战。

01

汝之档期,彼之“白旗”

2020年,媒体口中的“史上最强春节档”沦为了“史上最空春节档”。入档的7部电影,除了《囧妈》中途“叛逃”进入流媒体,其余全部撤档。2月份除了情人节档有少量电影选择线上发行,撤档的更是多达28部。

2020,迷失的档期

摆在影院面前的,是足足11个月的影片库存,这给原就十分拥挤的发行通道至少增加了一倍的排片压力。这也意味着,即便所有影院在5月重新开放,在余下7个月里也将面临空前的排片堵塞。

而且处理库存电影也并非均匀分摊到各个时间点就完事儿。这些年过节看电影已经成为“新民俗”,越来越多的片商想挤进大档期,把有限的时间资源切分成了三六九等。但今年下半年可押注的档期已经不多了,大档期只剩五一、暑期、国庆。除开6月10日至7月10日这个专属于国产电影的“保护月”,在其它所有档期里,境外分账大片还都均有机会参与角逐。

在有限的档期里和大片正面交锋是危险的。像2018年上映的小成本佳作《无名之辈》,在《神奇动物2》和《无敌破坏王》两部大片的夹击下,排片率只有13%,上映当天仅收获846万元的惨淡票房,第二天才开始逐渐翻盘。要知道票房过低是很有可能落入被迫撤档的境地,对《无名之辈》而言,这绝对算是险胜。佳作尚且面临险境,那些资质更为平庸的电影,常常只能落得个“被迫出局”的惨境。

档期混战一直是中国电影无法解决的难题。而眼下,光是已知的延期大片就足以撑破档期。比如好莱坞的《007:无暇赴死》、《壮志凌云:独行侠》、《神奇女侠1984》、《身在高地》;比如迪士尼的《花木兰》;比如日本的《哆啦A梦》;比如韩国的《寄生虫》黑白版、《call》、《1/2的魔法》、《我是宝莉》,等等。

像派拉蒙影业的《刺猬索尼克》,已经在全美收获3亿票房,基本算是事实层面的劲敌了。但受疫情的影响,派拉蒙宣布这部原定于2月底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将在“适当的时候”再上映。至于什么时候“最适当”?相信派拉蒙肯定会用尽全力向大档期靠近。

目前中国每年只有约十余部影片可以做到提前3个月定档。好莱坞向来主张错峰竞争,有些电影可以提前4-5年计划档期。但进入竞争形势更为激烈的中国,也只能入乡随俗。这种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剧热门档期的缠斗。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尽可能弥补中国电影产业的损失,影院复工后会优先安排国产片,其次是和中国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好莱坞巨头。但不管怎样排序,一些小成本电影或独立电影,很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

过往的数据已经屡次警告我们,档期混战的结果常常是几败俱伤:输的惨败,赢的惨胜。几年前,院线经理就曾呼吁“档期协调机制”。像好莱坞那样,不将发行手段视为秘密,充分了解竞争对手之后的竞争,虽然激烈,却是良性竞争。

但形成这样的机制需要各大片方、院线和相关部门达成共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一目标本就无期,而在眼下这个当口就更是奢望。所以今年的院线之战,注定只有小部分傲立档期,大部分挥舞“白旗”。

02

敌人已达荆州

片商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压力传输给中游和下游,同样会引起产业链的震荡。

电影行业“休克”这段时间,当大家都困在原地时,有人选择主动出击。疫情发生后,阿里影业联合饿了么推出“影院卖品外送”业务,帮助超1000家影院解决库存卖品。

2020,迷失的档期

甩卖爆米花的同时,阿里影业还利用影院系统平台“凤凰云智”和文娱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娱乐宝”为影城提供从资金到技术的扶助措施。

阿里影业为院线提供帮助,不仅提升了品牌好感度和产品渗透率,更重要的是,以这种契机与院方进行深度捆绑,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阿里影业旗下电影的优先放映权。

此前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李捷就表示,公司愿与行业共进退,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奥斯卡获奖电影《1917》,将优先确保院线上映。

虽然这话可以理解为是阿里影业对院线排片的保障,但在今年空前的竞争形势下,优质的内容也需要排片的加持,票房才更有保障。至少由阿里影业参与出品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在撤出春节档之后,是需要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档期。

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不得不说,这的确很“阿里”。

当然,无论是娱乐宝还是凤凰云智,与淘票票、云尚制片、灯塔、阿里鱼一样,这些平台本质上只能代表阿里影业布局影视制作的其中一个环节。但电影产业链环环相扣,打通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打开其它环节的想象空间。

相形之下,长于宣发,并且同样布局全产业链的猫眼娱乐,最近显得有些被动和消极。

2月初,猫眼先是减持欢喜传媒291万股,套现496万元,这不由地让人联想到过去常被媒体提及的资金链问题。紧接着又因“虚假宣传”,被工商局罚款20万元。

几个月前,猫眼娱乐轰轰烈烈地开启了“腾猫联盟”,推出了全文娱“猫爪模型”。大网刚刚张开,就遭遇黑天鹅,新战略无从下手。如果说这在疫情期间尚属于不战之罪,那么面对阿里的院线攻势,猫眼则显得过于“无为而治”。

猫眼今年的发行压力不小,光是春节撤档的由猫眼出品的电影就多达三部(《紧急救援》、《囧妈》、《熊出没·狂野大陆》)。按照往年的出品节奏,猫眼今年至少还有一打电影需要解决发行问题。

2020,迷失的档期

况且猫眼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票务平台,这些年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同为票务起家的淘票票,渐渐和阿里影业走入了同一个竞争梯队。

阿里影业原本更侧重于电影投资,这几年投资过不少口碑佳作,比如《绿皮书》、《何以为家》。但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宣发收入大增,逐渐成为阿里影业的核心支柱。

这对于先以票务起家,后以宣发傍身的猫眼,可谓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也难怪去年猫眼开始将业务触手伸向“全文娱”,意在和拥有强劲资本后盾的竞争对手打差异战。但这样的布局,也为猫眼罩下了一副厚重的重资产枷锁。

随着文娱产品平台发力,猫眼的宣发制作成本占总收益的比重不断提升。去年8月,猫眼娱乐首次实现2.57亿盈利。但到10月底,猫眼娱乐股价却下跌25%。期间还经历了罕见的6日连跌。

资本市场的急转直下,与其毛利下降和对资金依赖度加深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阿里影业高歌猛进攻入院线腹地时,猫眼眼看着兵临城下却毫无动作。

关羽失荆州,是大意,更是无奈。

03

没有电影的日子

事实上,片商面临的问题还不止同行的竞争。无数院线已经走入了资金流骤减的深渊,大举裁员、清理库存仍无法支撑运营。全国上下,除了幸福蓝海将新建27个影城项目的计划提上了日程,截止到3月,全国已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注销。

一场资源恶战无法避免,有人抢先吹响了行业集结号。近期,上海电影上影集团、上海精文共同投资设立上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将通过并购、增资、参股等形式对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内的影院进行投资与整合。

50条院线,12000家影院,69700块银幕,近三个月失去电影的日子,行业最终还是进入了抄底时刻。也许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绝望与消沉以外的东西,才能更清楚地判断当下所在的历史节点。

回顾这十年,从2010年《让子弹飞》开创了华语电影的里程碑,到2014年的影视并购潮,再到2018年的影视寒冬,及至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42.66 亿元人民币(其中全美总票房788 亿元人民币)。

一路走来,影视业经历了内容质量的变革、口碑神话的崛起、资本游戏的沦陷、票房增速的下滑。但无论怎样波动,中国电影票房一直在增长。

高速发展中,过热的资本必然会导致泡沫的堆积。按照普华永道去年的预测,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将达到122.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场疾病的到来,似乎有意阻拦这场登顶之旅。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下的困境正好可以让泡沫散去,让市场回归冷静。用从业人员的话来说,当下的情况应该抱着“谨慎的乐观”。

总之,没有电影的日子,也不能丢了信念。与其当成劫难,不如视为考验。因为迷失在黑暗中,除了前行也别无他法。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