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宇宙APP再看播客生意
大嘉购整理编辑:
自从3月26日,即刻CEO瓦恁转发“小宇宙APP”上线的微博起,国内科技圈、文化圈对于播客生意的“来去”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自亚当科里在2004年8月在“每日源代码”拉开播客序幕后,历经16年浮浮沉沉,播客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从最早iPodder发布,到苹果公司推出iTunes 4.9(被称作播客浏览器)再到podcast,再到进入中国后被误认为播客就是“博客”,到如今小宇宙app面世。
很多人都认为播客是一种音频订阅,可以这么说,但不全对。按照苹果公司宣传那样,播客是“自由极高的广播”,人人皆可制作,皆可随时收听是音频订阅最大的“优势”,讲究个人主义色彩。
如今,群雄逐鹿播客生意,纵然盈利前景依旧渺茫,但谁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谁能够走得更远?未来的播客该如何发展,如何盈利?
小宇宙APP能搅动播客江湖吗
在国内,小宇宙APP是第一家“信息流”推荐的播客平台,强大如Podcast,也更侧重搜索展示,信息流推荐功能十分弱化。在小宇宙APP中,我们能够在主页看到每日三条播客的“信息流”推荐,听的时间越长,会推荐越多更加精准的播客内容;我的播客则更多展示已订阅播客内容的更新提醒;我的版块则多是个人信息、邀请码以及其他平台播客导入等内容。
在海外,播客的“信息流”推荐功能早就十分流行。知名音乐平台Pandora曾推出Podcast Genome Project(个性化推荐),Google Play Muisc也利用其庞大的搜索引擎优化来推荐播客搜索,在下载Google播客应用后给你账号推荐的播客内容可见一斑。
小宇宙APP依靠信息流暂时在国内播客平台中处于领先位置,但目前处于公测阶段,只能通过邀请码来注册使用。此外,小宇宙APP还不支持海外手机号注册。
播客江湖的生意形态
荔枝FM、喜马拉雅、蜻蜓FM等只能算是知识付费类“音频订阅”节目,懒人听书等APP中的相声评书“曲苑杂坛”也不被算在播客中来。
播客从诞生初期,讲究个人属性,也讲究娱乐属性。毕竟,播客从传播效果来说,因为制式限制,无法成为专业内容输出的主要方式。随着个人属性依靠播客建立品牌形象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资金和人力在播客内容上,以期能够在品牌拓展和品牌建设。诸如为了让轮胎更畅销而创办旅游指南的米其林,麦当劳公司则依靠播客作为品牌危机公关的主要工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管是荔枝FM、喜马拉雅、蜻蜓FM“泛音频类节目”,还是相声评书“曲苑杂坛”,亦或是米其林、麦当劳等品牌主创立播客,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活得更久?尤其是依靠单一业务做大的荔枝FM,以及当下爆火的小宇宙APP。
当然,麦当劳和米其林等播客虽然没有KPI的压力,但作为品牌营销和危机公关的工具,如何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也是头等的难题。
国内播客如何实现突围
AirPods、联网汽车和智能音箱,让播客市场一夜之间从小众市场转为大众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内容消费新方式、新选择的同时,给音频输出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入。
但实际情况呢,音频制作者又能获得多少收入呢?
这里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播客如何用有限的可控成本实现本地化思路,这是至关重要的。做的比较成功的平台,王小雨的Castbox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第三方播客平台。但即便如此,王小雨仍未从中实现获利。
作为音频制作者,其中大多数人都有在Podcast提交节目却不过审的情况,因为不了解苹果公司对于播客的索引数据库指南,导致很多播客节目最终面临难产。所以,很多播客制作者最后仍然采用很传统的RSS内容传播方式。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发扬RSS的优越性,而要逐利播客,这个小众市场呢?
要想实现突围,很难。因为,难以翻越苹果这座大山。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