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TCL新手机曝光,它能取得成功吗?

大嘉购整理编辑:

近日TCL正式曝光了首款智能手机品牌,分别为TCL 10L、10 Pro和10 5G三个系列,其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售。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小米、OV们都发布了今年的旗舰产品,从产品配置、性能以及行业定位来看,似乎能看到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走向,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更高,功能性更强。

TCL是一家老牌的手机厂商,只不过这几年一直都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和运作,也是为数不多的能从功能机时代转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时代依然还能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之一。同时,其在家电领域可能更被我们所熟知,这也体现出TCL在行业内所具有的多方位实力,那么,它这次曝光的新款智能手机真的能树立品牌影响力,重新掌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动权吗?

TCL做手机不是心血来潮

早在1999年的时候TCL便已经开始做手机了,当时还是主打的功能手机,国内市场中波导和TCL是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两个品牌,它推出的999D钻石手机定位高端市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2003年的时候TCL手机年销749.96万台,仅次于波导,而当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已经排到了第三四名,取得这样的成绩TCL仅仅花费了5年的时间。

后来2004年国内手机市场巨变,手机产品的生产准入方式由“审批制”转向为“核准制”,大批国产厂商不是被兼并,就是以贴牌的方式开始做山寨机。还有的已经是销声匿迹,不过此时的TCL则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出走海外市场。紧接着,TCL便花费巨资收购法国阿尔卡特的全部手机业务,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手机专利技术,还获得了它的全部销售渠道、运作体系,正式具备了海外市场的运作实力和基础。

这些年TCL一直都在海外市场运作,并且将产品卖到了欧洲、非洲、中东以及南美等众多地区,在2015年的时候其手机销量已经达到了4800万台。2016年中TCL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在国内推出了“宛如生活”TCL750初现手机,只可惜这款机型的发展并不如意,在当时国内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TCL没有能在市场中获得发展机会。

而如今智能手机全球市场的销量在逐年下滑,反而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有可运作的空间,品牌产品也逐渐趋于稳定。于是TCL再次在国内市场推出新品手机,看准的就是中低端市场的可塑性,这并不是它头脑发热,心血来潮的决定。

TCL10系机型到底表现如何?

根据消息显示,TCL10 5G将会搭载高通骁龙765G处理器,支持多个5G频段,采用了6GB+128GB的存储组合,内置一块容量为4500mAh的电池。正面采用的是一块6.53英寸大小的LCD打孔屏,迎合了当前安卓手机的设计潮流。前置1600万像素,后置6400万+800万+500万+200万像素的四摄镜头。

而TCL10 Pro则是不支持5G,前置镜头像素提升到2400万,处理器也是比5G版本差一些,搭载的是骁龙675,但支持屏内指纹识别功能。TCL10L更像是Pro版本的廉价版,性能配置也是三款产品中最低的。

从外观设计来看,TCL10系机型表现还不错,功能性和硬件品质都不差;从硬件配置来看,其相关产品对比华为、小米、OV们处理器、存储以及其他功能性都要差上不少,要知道如今的旗舰安卓机型大多是搭载的骁龙865处理器,这是最好的安卓处理器,对比骁龙6系和7系要强出很多,最高存储已经达到了512GB的水平。再从价格来看,国内华为、小米以及OV们相同配置的机型价格大多是在2000元元左的水平,而TCL系列多是定位在3000元左右,性价比比较低。

TCL能成功吗?

我们不否认TCL多年来在手机行业取得的成绩,即便是现在依然颇具实力。但是从此次发布的几款产品来看,要与国产智能厂商们竞争还似乎差点什么。这就让笔者想起多年前的锤子手机刚刚发布的时候,产品定位过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配置不足以支撑起售价,在摸索多年之后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令人惋惜。TCL推出的几款手机,也有这种感觉。

但是与锤子手机不同的是,TCL经营行业市场多年,不仅专利水平和技术实力都强出当时刚刚起步的锤子不少,重要的是其如何对品牌手机进行产品定位。只要找准了方向,TCL并不缺产品渠道。

笔者认为TCL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并未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变化,同时产品配置上的差异化更多的可能是供应链上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在产品做出来之后成本骤升带来的隐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几款TCL机型在市场中竞争力并不强,想要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还是颇有难度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