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我的美元LP,泡汤了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 :任倩

伴随着全球疫情爆发,一场募资风暴开始席卷美元基金。

情况比想象中更严峻。一位美元基金管理人在朋友圈写道,“看了中国疫情情况,再看看海外疫情发展,如此快的速度传播还真令人震惊。对于我来说,募资今年也变得更艰巨,美国/欧洲的LP也都泡汤、蒸发了。”

我的美元LP,泡汤了

这并非孤例。眼下欧美地区餐饮、住宿、航空等“吃喝玩乐”行业基本停摆,而不久前美股曾上演十天四次熔断的历史性剧情,历历在目。层层传导之下,海外LP注入VC/PE行业的资金也在急速缩水。

“国外LP本身就对take新的GP很保守,如今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减少,他们关注点更多放在现有GP已投企业的健康运营上。” 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直言,即使是美国和欧洲本土的基金,今年的募资难度都大大增加。

募资难对于美元基金只是一个开始,后面也许还有更糟糕的结局。光大控股曾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全美就有约1/4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危机中倒下了。

美元金主真实境况:

银行和家族基金遭重创,“LP泡汤了”

这场欧美疫情,来得比想象中更凶猛。

而在经历了美股数次熔断、二级市场下跌和波动后,全球一级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事实上,伴随着美股哀嚎,这场灾难已然开始冲击国外的LP和GP群体。

投资界获悉,自今年1月以来,因股市大跌,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已损失1.33万亿挪威克朗(约合1240亿美元)。无独有偶。随着疫情蔓延,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缩水约670亿美元。

美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包括航空、酒店、体育赛事、邮轮、汽车、交通业等,“衣食住行”面临大幅折损。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告诉投资界:“布局了这些大消费行业和全球股市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家族办公室最近都比较焦虑,中小型企业受打击最大,他们需要摸排情况、无暇顾及其他。”

而在疫情第二风暴眼的欧洲,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欧洲LP的重要来源——银行和家族基金也遭受了重创。

现在欧洲几乎所有银行,包括法国国家投资银行(BPI,欧洲最大LP之一)都在忙着配合政府的政策,对已有的中小企业贷款重新评估、以及谈判新的还款条款。”常年奔走于中法之间,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十分清楚眼下外币LP的境况。

近段时间,段兰春与欧洲LP沟通后发现,“越来越多企业在和银行重新谈判贷款归还日期来防止出现流动性短缺,这成为一个趋势。”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受疫情影响,欧洲高度依赖出口的奢侈品行业大幅萎缩。意大利奢侈品协会牵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最高将损失300亿至400亿欧元,并使行业总利润下滑15%(约100亿欧元)。“全球很多大小企业目前都处于拼命回收现金流推迟费用支付的状态,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做准备。”段兰春对投资界表示。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实施旅行限制和紧急边境封锁,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交易冻结、相互传导,也逐渐影响一些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更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与健康,而不是推销风投。国外LP本身就对take新的GP很保守,如今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减少,他们关注点更多放在现有GP已投企业的健康运营上。”

段兰春向投资界坦言,“除了现有的业绩表现一直稳定的GP,新的GP拿钱的难度比之前更大了。之前拿美元的钱就不容易,拿欧元就更难,现在难上加难。即使是美国和欧洲本土的基金,今年的募资难度都大大增加。”

美元GP无奈:

周期大大拉长,募资难度成倍叠加

国外“金主爸爸”的境况,直接传导到国内美元基金的身上了——据投资界采访,目前国内多家美元GP正在等着米下锅。

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在一个月前就告诉投资界,他们原本计划2020年募集一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美元基金目标规模1.5亿。但那时看,“募资最起码要推迟3个月。”如今,恐怕募资周期还会拉长。

天津一家刚刚成立两年的新锐美元基金合伙人也对投资界坦言,近期募资难度成倍叠加。“受疫情影响,无法见面的情况下拓展新LP、维系潜在LP的成本大幅提高。并且对于现有LP,基金的年度审计报告以及基金管理报告也会较往年延迟,部分被投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业绩波动也会影响整体基金回报情况。”

北京一家知名PE机构的IR负责人从春节开始就在密切关注美元LP的动态。对方向投资界透露,“多家LP表示,之前在看的一些中国基金的投资机会,内部上会时间会推迟,等疫情情况更清晰再上会。总体而言,整体融资延迟、节奏推后是肯定的,但长期投资中国的计划暂时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美元LP泡汤的说法,他却持有不同看法。“很多LP的确会在短期采取谨慎态度,但个别头部GP例外。这些头部GP因为有前期基金LP的持续支持,募资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不久前,元禾辰坤针对疫情对104家GP展开尽调,发现在VC/PE受影响最大的募资端,有近一半的GP认为后续募资的难度会加大。而样本中除去32%不在募资期的GP,其余在募资期的GP有42%认为疫情对其募资虽有影响,但仍会按照原有募资计划有序进行,17%的GP表示因受影响会考虑调整募资周期和规模,也有9%的GP认为募资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人民币募资分化同样在美元基金之间上演。在一众GP还在思考“去哪找钱”的时候,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传出美元基金募资完成、甚至超募的消息。

今年2月,全球PE巨头KKR宣布总额13亿美元的KKR全球影响力基金已募集完成;中国CMC资本完成第三期美元基金总额超过9.5亿美元的募资;3月,元璟资本宣布完成4.5亿美元三期基金的首轮募资;高成资本宣布完成首支美元基金募集,募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

而在过去的2019年,45家机构有外币基金募资,以VC机构数量居多。其中红杉中国、源码资本、光速中国、君联资本、凯辉基金、云九资本、红点中国、蓝驰创投、XVC等多支机构的外币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华平投资、德弘资本、中信资本等机构在美元募资金额上位居前三,三支大额美元基金规模均超百亿元。眼下,弹药的充足也让这些VC/PE在疫情之下从容许多。

2020,一家美元基金的生死劫

疫情之下,美元基金的艰难不仅仅是在募资上。跟大多数人民币基金一样,美元基金也开始面临投资端和退出端的严酷考验。

已经复工了两个月的PE投资经理林力(化名)有些心力交瘁。林力供职于一家中小美元基金,受疫情影响,他所投的10多家企业遭遇困境,要么现金流紧张、要么退出无望。更揪心的是,由于募资迟迟没有到位,林力看到好项目也只能干瞪眼。

“之前接触到一个海归博士带回来的医药项目,以前估值一两个亿,现在只有四五千万,项目其实不错,但是我们看了也没法投。手里无米下炊,业务基本停滞了。”林力预计,今年上半年可能颗粒无收,很多工作只能拖到下半年,但一个项目从接触、考察到投资最快也得4个月,如果谈不下来,全年都可能开天窗。

至于退出,林力也颇为无奈。“原本我们有个项目今年一季度打算去美股上市,但现在美国疫情这么严重,只能中断,并且可能要重新选择上市地了。”

事实上,综观这两年的A股、港股、美股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发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连登场不久的科创板也出现了多只新股破发的情形。“大环境如此艰难,即使是那些已经IPO但没有减持的项目,也难以全身而退了。”林力说。

“有人过冬观望,有人逆行疾进”,形象反映了全球股市动荡之下,创投圈截然不同的生存状况。

对中小基金来说,如果没有新资金、新项目、新退出,仅靠1.5%左右的管理费能够支撑多久?但对于“子弹”充足的VC/PE机构来说,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2008年,全美1/4私募股权机构倒下

这一次,又会是谁?

回看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VC/PE市场难掩一个刺眼的“三降”事实:募资增速连续两年下降;新募集基金增速大幅下降;新登记基金主体增速大幅下降,全年仅新增了148家。

在采访中,多位GP管理人对投资界直言,此次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实际为VC/PE行业酝酿已久的清退危机,下了一剂猛药。

对于美元基金而言,当海外LP注入VC/PE行业的资金急速缩水,“分母效应”正在逼近。

所谓分母效应,因公开市场资产价值下跌造成。LP们往往会在投资组合里同时持有私募股权基金和私人投资的公开股票。如果投资组合的其他部分出现贬值,为了维持投资组合的理想比率,LP必须放慢对私募股权的投资。一些投资人被迫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冻结对基金的新投资承诺,或者在PE二级市场上出售份额。

PitchBook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的全球私募融资规模难以达到2019年的高度,多个大型基金将关闭募资渠道。“募资速度会显著减缓,未来两个季度保持类似的趋势。大的百亿美元基金因为拥有稳固的LP资源,将会更容易筹集资金。因为无法尽调,新的策略基金或者新团队成立的基金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募资挑战。”

而最严峻的淘汰赛总从募资开始。“对三分之二的VC来说,他们的第一支基金也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支基金”,某创投大佬曾厉声道。募资难本质是市场正在淘汰不专业、没实力的“玩家”。

在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看来,中国市场仍处于比较早期的状态。“美国是很好的参照标准。美国一共就3000家左右的基金管理公司,但其管理的资产是中国2万多家GP管理资产规模的7-8倍。”

每一场危机,都是一场淘汰赛。光大控股曾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中最为人知的无疑是大型投行的集体覆灭,同一时期,全美就有约1/4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危机中倒下。

这一次,历史会不会重演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