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To B的危与机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作者: 郭朝飞
B端战争日益升级。
3月18日,腾讯发布2019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2019年全年腾讯营收3772.89亿,同比增长21%,净利润943.51亿,同比增长22%。值得注意的是,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为299.2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营收比重28.2%,已经比肩游戏业务占比。
前不久,百度也晒出2019年的成绩单,其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百度智能云获得两位数增长,利润率大幅提高,百度AI to B业务成果显著。
刘强东则再次提起技术。
3月2日晚,京东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刘强东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东发挥技术上的优势,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迅速转化为十多项应急防疫方案。
刘强东还回忆起17年前的“非典”,当时的京东尚是一家小公司,对疫情有过切肤之痛。在各行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势之下,技术与To B越来越成为企业应对各类外在风险的关键一环。
与此相印证的是,京东财报显示,京东供应链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占比从2017年的16.8%增长至2019年的35.5%。京东与其提出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近了一步。
京东To B主要有三条战线,包括京东云、京东数科与京东企业业务。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企业业务事业部总裁宋春正接受「蓝洞商业」采访时说过,在京东To B的版图中,京东云与京东数科更专注技术领域,京东企业业务则是整合京东技术,包含商品、物流等基础设施资源,服务整个B端市场的企业客户。
2019年12月,京东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形成京东云与AI事业部,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任负责人,向刘强东汇报。最近,原京东云、京东人工智能、京东物联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京东的意图在于,整合技术能力,握起拳头出击。
不过,云与AI可谓竞争异常激烈,包括BAT这样的巨头,也有一众创业独角兽。京东企业业务日益成为京东To B的重要出口和关键环节,其七八年前即展开业务,面向B端客户,提供物资采购和采购周边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目前看已经是行业中的领军者。
京东基于自身在B端的长链服务模式,加深对B端用户服务经验的同时,发挥技术、供应链与服务的资源优势,协同整合产业资源,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服务。数据显示,京东企业业务服务超过85%的全球500强企业,同时客户还包括多家国企央企和超过700万家中小企业。京东企业业务为京东B端战争增加了砝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京东企业业务与其他公司发起“企业复工保障计划”,为企业提供生产运营物资的快速寻源、安全防疫的多场景服务、员工关怀等维度的技术与资源支持。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月18日,该计划累计服务超过131万企业客户。
危与机有时只是一线之隔。
考验时刻
交通、能源、运营商、金融等基础设施行业,关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基本民生,也是京东企业复工保障计划重点服务的领域。
拿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来说,随着各地陆续复工,主要挑战表现为如何有效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与疫情扩散。同时,当前防护物资缺口大,配送运力有限亦是一个难题。
京东企业业务结合以往在交通行业的服务经验,协同上下游,发挥其数字技术优势,形成更加敏捷的供应链,保障高效、及时的物资供应和场景服务。
比如,成都地铁日均运营客流量为400万人次,仅靠手持测温仪很难快速准确完成乘客体温测量,更高效、智能和精准的测温设备及安检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事实上,各地地铁公司均面临这个难题,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地铁公司都在寻找一站式体温监测解决方案。京东企业业务联合上游品牌与技术厂商,结合地铁公司的安检流程和服务要求,组建以测温门和热成像仪等设备为核心的非配合式热成像体温测试系统,同时协同各地服务商资源,提供一站式的快速安装及调试服务。
在解决方案落地中,京东企业业务协同上游厂商与本地服务商,24小时内完成非配合式热成像体温测试系统的交付和现场调试。
通过这套系统,在监控覆盖范围内,如果遇到温度异常的乘客会自动报警,并不需要乘客配合。京东方面表示,这在保障公共安全、不给乘客造成不便、不增加安检人员压力的同时,大幅升级地铁安全营运能力,确保疫情期间公共服务不降速。
京东企业业务相关负责人说,“公共服务领域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战场。疫情期间,铁路等公共交通行业的物资需求最关注两点,一是是否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二是是否有物流能力实现物资的准时交付。而这两点,考验的就是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和本地服务能力。”
京东方面的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月18日,来自交通、金融、运营商、能源行业的企业采购需求位居京东企业业务服务行业的前列,订单数超过147万,其中交通行业订单数同比增长52%。
公共服务物资保障之外,京东“企业复工保障计划”聚焦复工物资采购难及数字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出“京东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
该平台将平均采购部署周期从120小时降低至2小时,在满足不同企业运营管理的个性化要求下,进行快速线上部署,为企业提供包括采购寻源、在线协议、电子发票、自动对账等多种功能服务。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以往传统线下的采购流程从26个整合为10个,将密集接触场景从8个降至0,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无接触采购”。
数据显示,京东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上线以来,用户注册数持续增长,环比增长率达133%。
数字基建
京东企业业务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得益于其过去几年的积累。
从成立之初,京东就没有将其定位为中间商或撮合商,模式也不是赚差价那么简单,而是要打造让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共同共享、无缝连接的“数字基建”。
宋春正曾向「蓝洞商业」解释,京东企业业务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贸易商,与合作伙伴也不仅仅是一个通路和所谓的买卖关系。“我们的主要精力在于研究客户痛点,发现和提供最高效的全流程系统化对接。”
简单地说,过去供应商是把货放在平台上卖,现在京东跟供应商进行系统对接,只要客户发出采购需求,系统就会把需求自动传递给供应商,中间不需要人,但会用到京东的算法、算力,剔除人为干预因素,这就是所谓的智能采购。
京东企业业务以采购为主赛道,逐渐将其服务扩展至智能供应链、智能制造和数据及技术服务。宋春正称,面对万亿企业市场,京东企业业务致力通过数据共享和资源协同打造企业服务综合体,与合作伙伴一起用技术的力量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
事实上,疫情期间,京东通过“企业复工保障计划”以及其他解决方案,帮助部分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上行效率低下。最近,云南省卫健委联合京东与社会各方援助力量发起一项行动,从3月4日开始,云南省12个州市的1132名援鄂医疗队员家属,每周都会收到由京东配送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套餐。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云南省与京东将一线医护与助农相结合,有效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数据。
京东零售集团企业业务事业部西南区总经理潘峰解释说,此前与本地农贸公司合作中,京东收集了云南滞销农产品信息,并为其搭建快捷绿色通道。此次活动中,配送给一线医护家属的新鲜蔬菜优先从就近的云南省本地贫困农户处采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蔬菜的品质和新鲜度,更通过对医护人员家属的定点供应,实现了扶贫农产品的销售,有力缓解了农户在疫情期间的经营压力。
依托数字化技术,整个流程实现了服务过程的可视化与可追溯,具体表现在,医护家属可以通过商品条形码,查看蔬菜采摘及产地溯源信息和物流信息,捐助企业则可通过平台,实时查询捐赠资金的使用状况。这为京东企业业务下一步助力农业数字化积累了经验。
事实上,京东联合多地针对疫情期间的各种突发性需求,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平台,发挥供应链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价值,帮助各地政府和组织在进一步落实公共服务举措中贡献力量。
一位行业专业分析说,公共服务关系国家民生服务质量及经济运转效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确保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是确保打赢抗疫攻坚战的支撑力量。京东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寻源优势、基础设施能力等,协同链接上下游企业,精准、高效和高质量的满足了公共交通的突发性物资采购及场景服务要求,不仅助力了公共服务组织机构在疫情考验中增强运转能力和服务质量,也为未来公共服务向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数字化转型不会一夜间完成,这场B端战争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