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会迎来消费狂潮吗?近七成人说将开启“花花花”模式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科技金融说(ID:tjf1314996)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成人表示,疫情结束后短期会增加聚会餐饮等线下消费,近6成表示今后生活中会增加消毒水、口罩等医疗消费。
01
被疫情压制的需求:近7成人线下消费受抑制
根据融360维度调查,今年春节假期至今,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消费需求都受到本次疫情影响。其中近七成受访者线下娱乐消费受到抑制,排名第一。旅游消费、礼品消费、服饰消费、运动消费、美妆消费等消费类型紧随其后。
美妆消费方面,43.2%的女性表示没有得到满足,比例是男性的两倍。“今年春节我原本买了新衣服,想漂漂亮亮的过节。结果每天待在家,一套睡衣就足够,也不需要化妆,我带回家的护肤品已经快要用完了。”仍在湖北老家隔离的张莉说。
在运动消费方面,有47.86%的男性表示没有得到满足,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且收入越高的人群,在运动消费方面就越没有得到满足。
02
居家消费面面观:7成人最常购买医疗用品,线上娱乐受欢迎
疫情期间,大众最频繁进行的消费是什么?融360维度调查发现,7成受访者进行了口罩、消毒水等医疗消费,排名第一。食品消费、生活用品消费、线上娱乐消费等种类紧随其后。
03
疫情生活调查:8成人总支出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疫情期间,大众整体消费支出有什么变化?高达82.2%的受访者表示消费总支出比平时减少,仅有10.03%表示增加。月收入范围在15000-30000元的受访者中,94.7%认为疫情期间整体消费支出比平时减少,在所有收入人群中比例最高。
04
疫情结束后:近7成人将增加短期消费支出
疫情结束后,大众受到压抑的消费欲望是否会迎来大爆发?根据调查结果,68.61%的人表示疫情结束后,短期内有增加消费支出的意愿。月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增加短期消费支出的意愿最高,比例达到80%。
其中,超过7成的受访者表示短期会增加餐饮、电影等线下娱乐消费,超4成受访者表示会增加鞋帽等服饰消费,紧随其后的有美妆消费、运动消费、旅游消费,均有超过3成受访者选择。
旅游消费方面,18~40岁群体更为积极,尤其是80后,有47.62%的80后表示短期会增加旅游消费;运动消费方面,23~50岁的群体都比较积极。在40~5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有57.14%表示短期会增加运动消费。
另一方面,有31%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短期不会增加消费支出。这部分人群中,32.99%受访者表示主要原因是消费欲望减退,25.77%表示要增加储蓄防范风险和意外。
对于爱看电影的人来说,疫情期间可是憋坏了。最近,猫眼娱乐今天公布了一项调查,揭示了中国的电影爱好者们在宅家阻止新冠肺炎传播数月后,对重返影院积压已久的内在需求。
根据今年2月在中国电影爱好者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超过一半的中国电影爱好者在疫情结束后比疫情爆发前更渴望去电影院。这项调查揭示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娱乐行为,以及他们在疫情后重返电影院的意愿。
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
•1月21日至2月20日,约97%的受访者在家通过在线流媒体平台观看电影。在这段时间里,每个被调查者平均看了7部电影。
•回到电影院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最受欢迎的娱乐选择之一。
•半数以上的电影爱好者在疫情后比疫情前更倾向于去电影院。
•在大流行结束后,喜剧、科幻、动作片和悬疑片将会是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
华兴投行消费互联网行业组在过去的3周时间里,通过与1,000位消费者的调研,力争用最客观的方式为大家呈现疫情前中后期消费者心理变化、消费预期走势。
消费者:疫情冲击不减消费信心,短期利好强社交属性线下消费
高低线城市消费观分化回到疫情爆发前的消费者基本面,根据尼尔森发布的报告,代表消费者信心的中国消费趋势指数在2019年三季度保持高位运行,大幅领先全球,体现了我国消费者良好的就业预期、消费意愿以及个人经济情况。
其中,高线和中低线城市体现出不同的趋势,自2018年三季度以来,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趋势指数即反超一线城市,成为消费者信心增长新引擎。其背后的原因,是高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消费者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更趋于理性谨慎;而中低线城市公共资源供给增加,中产消费者数量增长,购买意愿随之增强。
此外,在旅游方面,总是有一部分的人梦想是在远方。
携程通过大数据平台“旅行观察家”对数百目的地进行了“复苏得分值”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已经有超过40个国内目的地复苏指数超过50,显示出回暖期初期的迹象。
报告还发布了国内外“心愿指数热门目的地”榜单,三亚、成都、贵州位列国内前3,上海、西安、北京、厦门、杭州、广州、开封、重庆、青岛、长沙、苏州、黄山、湖州、西藏、深圳、婺源、广西也同步上榜。
受疫情影响的旅行信心,也许将从“周边游”开始回升。
报告显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周边游”十分期待,北京周边的天津、秦皇岛、张家口、保定、济南;上海周边的湖州、黄山、丽水、苏州和杭州;广州周边的澳门、惠州、珠海、湛江、桂林等地均进入“周边游”心愿目的地指数榜单前5名。此外,成都及周边的贵州、重庆、甘孜州、丽江和香格里拉,心愿指数日渐提升。
尽管疫情未过,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向往“踏青”、“赏花”和“看海”。以花闻名的婺源、洛阳、大连、西藏、青海心愿指数最高;黄山、扬州、延庆、贵州和内蒙古排名“踏青”类心愿指数榜前列;气温回升,三亚、厦门、青岛、日照和宁波则霸榜国内“海滨热门心愿目的地”。
05
疫情结束后:超7成人将增加保险理财,6成趋于理性消费
在调查中,近6成人表示,本次疫情后,今后长期生活会增加口罩、消毒水等医疗卫生用品消费,近4成表示会增加健身运动消费。生活用品和食品消费排列其后,选择的受访者分别占35.6%和32.4%。
受本次疫情影响,大众会在今后长期生活中减少哪些消费呢?本次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是旅游消费、线下娱乐消费、宠物相关消费、礼品消费、配饰消费,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31.39%、28.48%、20.71%、20.39%、19.74%。
不同年龄层对于不同种类的消费态度也不同。90后、80后、70后更倾向于减少旅游消费,60后倾向于在今后长期生活中减少配饰、美妆消费。
经过疫情后,大众的消费欲望会发生哪些变化?超6成受访者表示会更加趋于理性消费,仅有11%表示将扩大消费。
在意外面前,合理理财是很多人规避风险的方法。调查中,超过7成受访者表示今后会增加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险产品消费。选择银行储蓄、银行理财、基金的受访者分别为41.75%、32.04%、24.92%。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得到空前增强。17年前,SARS疫情集中爆发至当年5月末,疫情状况开始好转,人身险尤其是健康险前期抑制需求开始爆发,5月单月健康险保费增速高达309%。此后的三个月,健康险仍维持高增长,单月增速分别为265%、158%、131%。可以预见,疫情后很可能会迎来消费者保险需求的提升。
配置保险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理财专家建议,首先,在保障对象上,要先成人后小孩,因为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家庭发生意外变故时,通过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使家庭经济不至于遭受重创;其次,在保险产品上,要先保障后储蓄(养老或教育金),即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应该分清主次,一般家庭配置保险应先投保意外保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寿险,再考虑投保养老年金和教育年金。第三,在保险范围上,要先保人后保财,因为人是财产的创造者,所以首先要完善人的保障,然后再给自己的家庭财产上保险。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上一篇:中国为何能在手机设计上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