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站在悬崖边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新流财经(ID:xinliucaijing);作者: 松子同学
趣店2019年四季度的财报公布以后,果然印证了我们在第三季度对其业务的种种担忧,也印证了开放平台一年后,趣店站在了悬崖边上。(《趣店的隐忧》)
首先来看一下总体情况,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集团录得总收入19.32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5.4%;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1.57亿元人民币,环比大幅下降85.2%。
2019年全年,趣店录得总收入88.4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14.9%;实现调整后净利润33.52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31.5%。
来源:趣店财报
不过,除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趣店所面临的现实还有风险飙升、业绩大幅下滑、高管变动等一系列问题。
四季度财报透露出的趣店处境,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风险业务高管易位,D1拖欠率一路飙升至20%
截至2019年12月,趣店vintage M1+拖欠率达到5.6%。
而趣店D1拖欠率数据已从2019年三季度末约10%升至四季度末约13%,到2020年2月,这一数据上升到20%。
由于资产负债表上未偿还的应收账款增加,趣店四季度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拨备从2018年第四季度的2.208亿元人民币增加220.3%至7.072亿元人民币,2019年全年则增长93.7%至22.831亿元。
2019年四季度,趣店运营成本上升至17.54亿元,主要原因是风险担保责任金额从上季度的3.29亿元提高到7.36亿元。
财报中预计,贷款发放数量的减少,以及应收账款和担保及风险担保责任损失拨备的增加,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给趣店造成重大损失。
新流财经获悉,趣店的风险业务负责人在最近几个月也发生了变动。目前其风险业务已交由高级副总裁、联合创始人何洪佳负责,而原来分管风险业务的高管葛格,则不再负责相关业务。
2017年9月粘旻环离职后,趣店没有再设CRO一职,而是成立了“大数据AI委员会”,负责趣店风控整体战略的制定。
葛格就是初始四位委员之一,其他三位则是趣店创始人兼CEO罗敏、趣店高级副总裁许龙,以及趣店技术副总裁胡成文。
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变动,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趣店的风控高管易位,跟趣店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的逾期数据表现有很大关系。
截至发稿前,趣店方面对风险分管领导的变动并未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批核率、净利润率均降至个位数,开放平台业绩大幅下滑
在前三季度的高调增长之后,趣店已经开始走入明显的低谷。公布财报的同时,杨家康也辞去趣店集团CFO一职。
在四季度,趣店公布其贷款批核率控制在了个位数,这也直接导致其单季度减少了高达35亿元的风险承贷余额。
除了风险飙升之外,趣店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开放平台”在新一季度开始出现业绩明显下滑。
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开放平台撮合交易金额80.2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19.7%;实现收入6.49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34.6%。
虽然新一季度趣店的合作放贷的金融机构数量略微提升至199家,不过资产质量的下降让合作伙伴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开始收缩放贷量。2019年第四季度,开放平台的信用额度环比下降了19.7%。
显然,趣店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
财报显示,趣店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通过大幅削减贷款来继续降低在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敞口,同时宣布将启动股票回购计划,并对新的增长领域进行投资,将杠杆率保持在1.9倍以下。
趣店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净利润率高达41%,四季度财报中直接取消了这一项数据的公示。实际上用四季度的净利润和营收可以算出,趣店四季度的净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了个位数。
疫情影响1-2月份月均贷款交易额下降50%,存量信贷用户质量下沉
财报解释,这一切变化和不断收紧的政策以及2020年的疫情有关。
在2020年前两个月,趣店月均贷款交易量和开放平台撮合量比2019年四季度进一步下降了约50%和61%,风险一路走高。
来源:趣店财报
不过,按照疫情开始的时间推算,2019年四季度趣店的业绩表现下滑并不在疫情影响,而是另有原因。
诚然,疫情黑天鹅突袭,全国的金融机构风险指标都在朝着不太乐观的方向发展。
但是趣店在1月16日,也就是全国各地密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一周左右,就正式发布公告称,撤销2019年全年净利润目标,且短期内不对2020财年发布业绩指导。
对于2019年的净利润目标预测,趣店经历了一次上调、一次下调和一次直接取消。这显然也说明,早在疫情产生影响之前,趣店对其业务本身的信心在逐渐下降。
截至去年三季度,趣店已经累积了近8000万注册用户,服务用户只有627万。庞大的待开发存量用户池,是趣店最重要的资源沉淀,也是全新利润引擎“开放平台”的重要基础。
而四季度趣店的服务用户数环比下降2.4%,在三季度已经出现新增活跃用户数环比下滑39%之后,第四季度并未公布新增活跃用户数据。
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趣店方面表示,其服务用户主要是存量用户。而面对投资人提出的关于疫情冲击带来的业绩影响、资产质量下降带来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影响等问题,趣店方面则给出了不确定性的解答。
不可否认的是,头部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几乎都有同等数量级的用户沉淀。不仅是消费金融机构内部,整个行业里的消费金融客群都被眼花缭乱的贷款产品反复打捞,这部分用户的可持续性价值已经一年不如一年。
“水在一个池子里,慢慢都会变脏,一个客户反复卖(贷款产品),好客户也会变坏。”一位从业者认为,共债是个行业性问题,“不能说绝对,但质量变坏的一定是多数。”
一位消金机构业务总监坦言,“正常情况下,消费金融客户生命周期超过三年,说明他没有成长,一定会变坏。”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获得新客的能力非常重要。
离开支付宝的支持,趣店又在汽车金融、在线教育、高端家政等项目上纷纷折戟,沉淀了数量上千的庞大团队,也收获了经验教训。
目前看来,趣店虽然做不少努力,但仍未建立获客能力方面的优势。
除了趣店本身客户来源的问题,眼下疫情冲击,下沉客户群体在系统性风险面前抵抗能力薄弱,其还款能力、以及各大金融机构的新增业务开展能力都会严重受挫。
金融行业的贷款逾期率大幅上升,业务量下滑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比一般持牌机构更下沉的趣店,以及和趣店同样的互金机构,在接下来将披露业绩的两个季度,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趣店全面转向“分润”模式,助贷收入受影响
据新流财经了解,2019年就开始推行分润模式的趣店,最近在助贷业务合作方面进行了彻底“一刀切”转型,与金融机构全面转型“分润”模式合作。
原来常见的助贷模式中,资金方机构从资产平台获得固定资金价格回报,实际并不深度参与产品运营和风控,由资产方平台通过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进行名义担保,实则由资产方反兜底,并赚取贷款产品的差价。
真实的“分润”模式下,资产方平台变成了更单纯的助贷角色,通常只获得实收利息的固定比例。
一位接近趣店的金融机构人士透露,趣店将其用户进行不同层级分类标记,按照不同层级用户,助贷业务的分润比例可与资金方单独协定。
相比之下,分润模式让助贷机构获得的赢利空间,可能比原来赚取利差的模式小,但分润模式更容易保证稳定的收入,而更多的考验资金方或增信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这种分润模式在整体信贷用户逾期风险上升的趋势中,对趣店来说更具避险的意义。当然,对于资金方机构来说,就存在逾期率太高而无法覆盖成本的风险了。
实际上,这不仅是趣店的“明智之选”,这也是当下助贷市场的趋势。
真实分润模式下,如果资金方能自行承担风险,或者第三方增信机构真实兜底,比之前的助贷模式更合规,资产表现也更透明。
“越是头部机构,现在越是倾向于走分润模式。主体资质不太好的资产方需要担保公司或者保险来兜底,但是很多履约险产品都停了。”一位头部互金平台的人士告诉新流财经。
“利润空间确实被压缩了,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助贷机构做资产出表,或存量用户分发时,能收取20%-30%的实收利息分润。”
只不过,和一些投资人所担心的一样,这样的模式下,趣店不仅有利润空间的变化,当其用户质量不断变差,逾期率走高,还存在被合作金融机构放弃的风险。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