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LCD屏下指纹将迎来爆发,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又赢了?

大嘉购整理编辑:

根据CINNOResearch调研机构给出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LCD屏下指纹将会实现量产,分析师预测搭载该功能的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可能会超过600万台,并且于之后的三四年间快速成长,市场接受量将会在2024年达到1.9亿台,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LCD屏下指纹屏幕将会成为市场主流之一,被智能手机厂商们追捧。

而卢伟冰此前也在微博中透露,红米已经解决了LCD屏下指纹技术的关键难题,马上将进入产品量产阶段。而红米K30 Pro很可能成为首发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接下来华为也可能会推出搭载该项技术的新机型。反观苹果,还在挣扎之中,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上还未推出一款成熟的产品,那么,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是否能凭借LCD屏下指纹识别上的优势取得市场上的胜利?

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难点在哪里?

屏下指纹技术要解决的是如何不挖开屏幕就能获得用户的指纹信息,这就需要在屏幕设置一个指纹收集装置,或者说是指纹感应器。这个感应器要求反应速度要十分快速,才能在短时间将收集到的用户指纹进行及时处理,把信息传输到指纹处理器,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进行指纹验证之后,并反馈到安全设置系统,以此来判断是否执行开机、支付等操作。最难处理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就是屏幕到感应器这个流程环节。

LCD屏幕此前与OLED屏幕之间的性能差别比较大,因此大多只是使用在千元机型上。可随着LCD挖空屏幕开始受到市场的欢迎,LCD屏又开始火爆起来。于是关于LCD屏下指纹便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而LCD屏幕在设计上有背光层,很难在屏幕上获取用户的指纹,即便是采用穿透力更强的红外光线也无法顺利实现。

于是红米选择加入一种名为“红外高透膜材”的材料,用于增强红外光的通过性。正是借助于此,才使得一直困扰行业的屏幕背光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千元机市场,用户也有望使用到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

其实,去年就有厂商实现了LCD屏下指纹功能,比如京东方,可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搭载该技术的LCD屏幕为何没有能实现爆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千元机市场利润太低,厂商搭载屏下指纹技术要耗费更高的产品成本。

LCD屏下指纹带来的市场机遇

如今的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中,在中高价位还是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主,其他诸如小米、OV、一加等厂商的产品因为品牌价值的原因,很难打开市场。小米今年推出的小米10表现如何还有待考究,更何况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虽然定位高端,可是在产品利润值比例上还远比不上苹果三星。

因而,就拿华为、小米、OV们来看,主打的还是中低端机型市场,华为手下的是荣耀品牌,小米手下的是红米品牌。从国内市场的表现来看,红米和荣耀不相上下,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红米的覆盖率要更高一些,用户的认可度和使用率也更高。所以,如果小米再在红米手机上搭载屏下指纹功能,那么华为荣耀就会很被动。

所以,正是因为红米在LCD屏下指纹上的突破和进展,使得LCD屏幕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后再次被中低端市场产品的强烈需求,无论是市场发展水平还是运营水平都能撑得起这样的一款产品。LCD屏幕的成本更低,中低端千元机搭载该项技术之后,将会对高端机型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们可能会迎来一波爆发的小高潮。

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会赢在哪里?

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都在遭遇下滑,无论是苹果,还是一众的安卓厂商,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趋于饱和,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没有此前那么强烈,一部手机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三年的时间,之后可供选择的新手机品牌也很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了,各大厂商之间的产品差异化太小了。

因而更多的用户会选择一款旗舰机型搭配一款中低端机型来使用,而且中低端机型的手机更换频率会更高一些。如今随着旗舰机型的技术正在下沉到中低端机型市场产品上,人们对于它们的可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不像之前千元机就是卡顿、丑爆的代名词了。恰好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们在中低端机型市场的布局要更加广泛,市场深度也够高。这样一来,他们对于中低端机型市场的掌控力也要更强一些。

那么在屏下指纹识别之后,会不会就像是高端摄像头、扬声器等其他只有高端旗舰机型才能搭载的功能和硬件,也会下沉到千元机市场呢?

笔者认为LCD屏下指纹技术的实现以及搭载该技术的产品不断深化发展,实现量产,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和用户选择的结果。但毫无疑问,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会凭借市场的重新选择,迎来快速发展的好机会。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