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人才争夺全球升温,移民引入是价值还是负担?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周文猛 编辑:杨旭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意见征求稿火了,话题关注度也一度超越50亿。
铺天盖地的讨论声中,大众情绪取代了人才引入本身,成为了这次事件的焦点。
蓝象资本合伙人周爽曾长期在加拿大、以色列和美国硅谷工作,如今回国内从事教育科技投资,并在清华大学兼任创业导师,朋友圈有着大量的海外人士。
当看到条例发布竟然引发那么多的情绪化评论时,周爽表示有点难以置信。“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并不了解我所处的这个环境,也不明白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会如此充满憎恨的诟骂这件事。”
被低估的移民需求?
实际上,对于那些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证的海外人士,这次条例已做了严格的条件限定。严格规定申请者包括社会杰出型、国家紧缺急需、纳税与投资效果好、家庭团圆需要这五类人群。
除了因家庭需要可申请永久居留这一类之外,前4类都属于高净值和专业能力优秀的海外人才。
以纳税指标来衡量是否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来举例,审批通过的海外人才首先要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内工作满4年者,个人薪资要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满8年申请也需要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
2018年,北京在岗职工平均年薪149843元。在这一标准下,工作满4年的外国人要年薪899058元才可申请,满8年也需要达到年薪449529元;按照武汉市2018年在岗平均年薪88327元,6倍年薪在武汉申请就要达到529962元。[1]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外国人需要通过纳税来达到永久居留条件,至少也要到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管级别,申请门槛并不低。而杰出人才永居、投资类永居的要求同样如此,大部分条款都明确指向了高净值人才。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知乎大V李建秋表示,“老实说,这个条件不算低”。从目前在舆论中流行的言论来看,大众严重低估了永久居住证的申请门槛。
人口老龄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悄然潜伏。为了保持必要的市场活力与经济增速,海外精英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当中,符合大多数国人的利益。
截至2019年底,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人已达约1.76亿人,比2018年增加了945万,占总人口12.6%,已经超过联合国给出7%便可称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我觉得我们国人的思想需要更开放一些,因为中国确实需要非常优秀的海外人才。”对于一些过激言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周爽感到了忧虑。
来自业内的肯定
为了能够补充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劳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普遍采取大量引入中低阶层劳动力人口的策略,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
按目前颁布的条例,中低阶层劳动者实际上并不在其中。中国所需要的,更多是具备专业能力的高精尖人才,而这在一些高科技行业内部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大众对外来人口永居条例反对声音鼎沸截然相反的是,国内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中,却有更多肯定的声音。
天数智芯副总裁王萌研究生时期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长期从事芯片研发相关的工作,他认为,在产业分工和关系链已经非常密切的今天,世界已被拉平,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体都不再是一个孤岛。这个政策的出现,“可以为海外人士解决永居层面的问题”,这代表了很多行业内人士的真实态度。
近10年多的工程师红利爆发,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芯片、仪器仪表、高端材料等领域,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这与中国的高端人才的薄弱有直接关系。
在芯片领域,我国大多数芯片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甚至于博士生,可能到毕业都不具备从芯片设计到流片的完整经验,但在美国,博士生毕业前普遍会有3~5次的完整流片试验,这种教学条件和产业参与度远高于国内。
教学条件和培养力度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国内的芯片人才的问题与短缺。
另外,由于过去几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兴起,大量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毕业后直接转型去做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加剧了国内芯片领域的人才缺口。
“中兴和华为事件发生以来,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这一领域,人才也开始涌入,但芯片领域10年以上的工程师才能算是比较成熟的,由于培养质量和前期积累不足,国内依然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和空挡现象。”
行业内能够快速上手的人非常少,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数量更是有限,再往下还存在严重的断挡。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能快速招到可以贡献力量的人才,因此整个行业对人才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如果能够引进外国高端人才,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内的半导体事业中,一定能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王萌表示。
芯片之外,类似的情况还广泛存在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尖端技术领域。
清华大学AMiner团队曾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全球顶尖的研究学者和机构概况做了一次分析,研究了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学者分布。结果显示,在全部AI专家中,华裔科学家占比26.69%,具有中国国籍的AI专家占比14.77%。[2]
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家中,虽然中国AI专家的数量位居第二,但是在资深人工智能专家和领军人工智能专家占比数量上,美国占比多于全球其他所有地区专家数目的总和。
尖端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永远掌握在资深专家和领军人物手中。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当依靠教育手段无法实现快速人才培育时,引进就成了重要的事。中国需要这样的一群人,将他们的智慧、能量传递给国内的高新科技产业。
关键在于留住人才
大众在担忧外来人口引入的问题,但大多数人明显低估了申请难度,也忽视了外国人选择永久居留在国内的意愿。
事实上,对于多数高净值海外人才而言,是否具备永久居留权并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选择进入国内最主要的10大因素当中,永久居留问题大多数会排在末位。”在周爽看来,这种现象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海外人才身上得到了尤为明显的体现。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海外人士,他们来中国一般是为了好的工作机会、创业机会、影响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中国的永久居留权。”
相较于已明确发布的意见征求稿,或许如何留住并用好海外人才?这更加值得重视。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国际移民占总人口比重仍是世界最低,迁入大陆的境外出生人口(包括港澳居民在内)仅占中国总人口的0.07%。而且在迁入率极低的情况之下,国内人口流失的现象却在一直提升。
另有数据表明,全球最主要的三大移民输出国,排名第一的印度移出1800万,墨西哥移出1200万,中国移出了1100万。流出的人口主要流向了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地区。[3]
从净移民数据来看,我国在1997年之后,净移民人口数便呈现了持续负增长的趋势,迁出数量远大于迁入数量,并且差值2002-2017年来都是在约170万-220万人上下。
这其中有多少比例是各行各业中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言而喻。
硅谷洞察联合创始人秦备长期在美国硅谷办公,致力于将国外最前沿的科技新趋势输送传递给国内产业界人士,他从硅谷如何吸引并且留住人才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下一步国家该如何留住人才的思考。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外来人员对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贡献了最主要力量。
根据秦备提供的最新版全英文《2020硅谷指数》介绍,硅谷的外国出生人口比例为38%,显著高于加利福尼亚及全美占比,略高于旧金山地区,并且高度集中在计算机、数学、建筑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
更典型的例子还有,目前微软、谷歌等全球估值排名最顶尖的公司中,现任掌舵者都是清一色的印度裔。印度高净值人才严重流失的同时,美国却做到了收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印度成了它的人才基地。
秦备表示,在美国硅谷,以斯坦福、伯克利等高校为核心的产学研系统,成为了吸引全球人才的主要载体,每年都有大量海外人才聚集到这里,到大学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与知识提升,并且因为这里的工作机会,校友网络,创业机会以及资本热土,最终选择留下来。
“在这里,只要你想做点什么事,你就能够很快的找到一个方向,并沿着那个方向前进”秦备感叹道。
天数智芯副总裁王萌对此同样深有感触,“美国大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科研人员从科研领域跨越到工业界的难度非常小,他们甚至于可以基于高校的科研实验,与企业合作迅速捕捉到工业界里面的需求,研发出产品并启动创业。”
或许相较于反对条例的发布,如何有效的借鉴海外经验,完善国内一整套的引才与留才体系,留住并用好海外人才,这才更加的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尾声:价值与负担
早些年在国内大学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排名,不惜花重金补贴留学生,留学生等外国人群体实质上获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正是引起公众不满的重要原因。
“对于高端人才而言,是否具有永久居留权并不是真正能吸引他们留下来的关键,我反而担心的是,条例施行后原本想引进的人才没有成功被引进,反而是一些之前不在引进序列的人钻空子进来了,这样的影响会很负面”,周爽对此也有类似的担心。
携程创始人,知名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结则认为,认为引进海外人口将挤压14亿国民生活空间的看法,是把人口当做了负担,却忽视了外来人口能为我们输送的价值。[4]。
海外人才的引入是价值,还是负担?超过了50亿的关注度都在激辩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最令人遗憾的是,这本身甚至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