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滴滴上线跑腿业务,它能打破僵局吗?

大嘉购整理编辑:

据悉滴滴于近日在成都和杭州上线了跑腿业务,主要提供服务的是滴滴代驾的人员,主要代买的是咖啡、蔬菜、药品等产品,并且按照距离收费,4公里内为12元,不超过10公里则是20元,10公里以上为30元。从模式来看,滴滴跑腿主打的就是同城快递,也算是在疫情影响下的一种自救方式。

我们都知道如今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人员出行、流动的管控十分严格,如非必要人们只能宅在家里。所以像是网约车这类型的服务平台就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没有人出行,自然没有人乘坐滴滴车,这样一来他们的业务量也营收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才上线跑腿业务。可是,上线的跑腿业务还处于试水阶段,它还有足够的运作空间吗?滴滴能凭借新业务打破如今的僵局吗?

滴滴的突围之困

滴滴是以网约车服务起家的,可是在做大之后到如今已经很难早有较大的市场运营空间了,所以在此之前滴滴也曾经尝试过运营其他业务。包括外卖、共享单车等,但这些都是需要在前期就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去运作的产品,后期能否盈利还是未知数。而毫无意外,滴滴的外卖业务现在几乎已经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滴滴单车虽然还在与美团单车、哈啰单车竞争,可是市场也就那么大,模式上还没有创新,距离盈利也是遥遥无期。

而竞争对手美团此前虽然在网约车业务上运营不当,可是其后来采用了聚合模式,也算是将该业务融合到了美团大平台之中,收购的摩拜单车如今也已经成功转型为美团单车,在生活类服务平台领域中,美团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滴滴未来很可能会面临来自于美团的竞争,如果不能提前布局,很可能会在后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

但滴滴最大的问题就是业务结构太过于单一,盈利水平不能保证。而且平台还要常年对司乘两端进行高额补贴,以此来保证平台用户的活跃度,长此以往滴滴不仅不能够实现早期盈利的预期,还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市场是一直都在变化的,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再出现一个类似于滴滴的平台,再加上不少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滴滴现在的焦虑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现在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出门频次大幅降低,反而催生了不少新生的业务,比如美团买菜、在线网课等,滴滴如果能抓住机会将跑腿业务做大,它就能作为网约车之外的补充业务,为滴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滴滴最为期待的。

跑腿市场竞争激烈,滴滴面临巨大的压力

从业务运营模式和平台的定位来看,滴滴上线的跑腿业务就是定位于本地生活服务类型中的,而之所以选择代驾人员,一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滴滴平台的用户,忠诚度足够高;二是因为代驾人员很多是兼职性质的,在疫情期间跑跑腿赚点钱也能满足他们的部分生活需求了。反而开网约车的人们,并不适合参与到跑腿业务中来。

在跑腿这个领域中,已经有了京东、美团、苏宁、饿了么等多个行业平台,同时还有UU跑腿等众多创业型中小平台,滴滴入局其中将会遭遇非常激烈的行业竞争。再加上滴滴并没有行业经验,在本地生活类型服务市场的运营上,缺乏足够有力的手段,现在才开始做市场,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虽然现在也有疫情影响的大势,可想要把业务做起来并不容易。

跑腿业务需要有足够量的用户关注和在线服务人员,平台更多的是起到一个供需平衡的中介职能,只有平台的订单越来越多,平台的商业价值才会越来越高。滴滴代驾人员入驻跑腿平台之后,滴滴就有了一定的服务人员,接下来就是进行市场推进,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滴滴推出了跑腿业务。如果这一步也能进展顺利的话,滴滴很可能将该业务进行更大规模的市场投放,以获得更多的用户以及订单数据支持。

滴滴跑腿,真的能“跑”起来吗?

如果疫情继续下去的话,滴滴网约车业务必然会受到重创,这将影响程维一整年的运营和规划布局。所以,无奈之下滴滴推出“跑腿”业务来试水,一方面是希望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一方面是能改善当前滴滴平台的不利局面,从而得到新的发展机会。在疫情结束之后,滴滴跑腿还有可运营的空间。

最近一两年内,滴滴单单依靠网约车业务,并不好过,参考国外的优步和Lyft,上市之后股价暴跌,最大的原因就是备受质疑的盈利问题,滴滴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加上顺风车多次出现安全问题,使得用户对于滴滴已经没有了好感。因而滴滴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拉升整体的业务发展水平,选择上线跑腿业务也合情合理。

笔者认为滴滴跑腿更多的是程维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他希望找到新的突破点来打破僵局,这证明滴滴已经开始思考出路了。无论此次跑腿业务是否能够成功打开市场,都表明滴滴当前正处于一个积极的应对状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