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官网抄底百货业:苏宁为何购买万达百货?
据大嘉购官网获悉:
■ 撰文 | 李 华
百货业正处于低点,这是事情的麻烦之处,因为你不知道它会不会滑向更低的“深渊”,你很难判断出他的底部。
但市场中总是会有胆子大的,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类型的抄底者。他们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倒在抄底的路上。
一
万达
苏宁最近买了万达百货37家店。
这笔交易,《商业观察家》没想到苏宁会买。
这到底是个什么事情。
万达百货要卖,不难理解。
因为万达百货之于万达集团的使命已经完成。加上“风波”之后,万达集团砍掉边缘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万达广场商业地产业务,是非常正常的选择。
零售业务与商业地产则是紧密相关的。
零售业务做得好,把商圈做起来了,会提升商业地产的资产价值、租金回报价值,以及附近住宅公寓的资产价值。
万达百货是过去万达广场商业地产业务高速发展时期的产物。万达广场需要一个百货主力店来“带动”商圈。但当时,可能没有一个百货主力店品牌能跟上万达广场的拓展步伐,相关业态的招商有难度。大量在不同地区、新区新建的万达广场,要一次性招齐比较理想的时尚、服饰品牌也有难度,所以,这可能是万达集团选择做一个百货主力店品牌的原因。
实际上,万达集团的成长壮大,一大关键原因也在于其对零售业的较好理解。
比如,在外资大卖场入华的那个时代里,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有很多政策限制,比如不能拿地,比如要与国内零售企业合资等。所以,沃尔玛进入中国早期有两个重要合作伙伴,其中之一就是万达集团。
那个时代也是全球500强的时代,中国各地政府极力引入世界500强企业,这构成当时招商引资层面的重要政绩。
当万达集团与全球500强沃尔玛“捆绑”,万达集团也从商业地产这个角度,低成本于全国拿了很多地。沃尔玛帮助大连的地产商——万达,更好地成为了全国的万达。
发展到目前,随着万达品牌影响力、议价能力提升,以及市场的变化,零售业务对万达集团价值表现也有变化。
比如,要低成本开更多万达广场,在商超主力店这块,经营更灵活、不那么“刻板标准”的本土零售商——永辉随后成为了万达的重要合作伙伴。世界500强之于万达的“带动”作用也没那么重要了。
在百货主力店这块,市场的一些变化是,传统百货主力店形态的价值贡献趋于淡化。一个商业综合体,一个万达广场是不是需要百货主力店,或者说,要不要给这么大面积养个百货主力店,尤其在一二线市场,是有争论的。
一方面,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现在的引流、聚流依靠的都是餐饮、儿童、体验等业态。受电商冲击,百货业态的引流能力、效果越发有限。
既然引流能力趋于有限,那百货主力店这种概念可能就会淡化。
另一方面,为求租金回报率,现在的一二线市场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很难给出单一业态比较大面积,都是把面积切成更小块出租。以前能给过万平米面积,做主力店,现在已经比较少了。
这造成对主力店的定义有一些改变。超市在购物中心成为了更小型化的经营,就连快时尚服饰品牌,很多购物中心也都是在压缩面积的。
而对于传统百货主力店这种形态,如果没有新的供给形态,就部分商业地产商而言,可能无法带来很好的变现价值,那就面临是否有存在必要性的问题。
二
百货
探寻苏宁为何购买万达百货,或者说实体百货业是否到了新轮发展时机。先谈谈百货业目前处于什么情况。
从过去6、7年市场表现看,不客气地讲,电商把传统实体百货业打趴下了,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而伴随着百货业的低潮,那些依赖百货渠道,甚至建立一些垄断性存在的消费品牌,如百丽等也都进入了转型期。
大部分百货零售商在过去这6、7年里,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百货零售商,他们的销售没什么增长。剥离资产重组等因素,很多企业的整体营收每年是负增长的,同店表现则许多是停滞,或者负的。有些领军企业是今年大幅下滑,明年突然小幅正增长,让你觉得是不是触底反弹了,结果到了下一年,却又陷入下滑。反反复复。
与此对应的是,电商在过去这6、7年都实现销售额大幅增长,像基于百货品类而发展起来的阿里巴巴,他的基数已经很大,但却依然保持着大号双位数增长。
社销总额也总是每年能实现双位数,或接近双位数的增长。但显然,增量市场跟实体百货业关系不太大,主要被电商吃掉了。
如果剔除通胀因素来看,各大百货零售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其实,许许多多都是负增长的。而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一些实现增长的百货零售商,增长的动力许多都来自服饰等百货业务之外,很多企业通过发展食品等高频业务,来带动营收、客流,及整体增长。
在上市公司层面,A股百货上市公司,从全国性龙头到区域企业似乎都处在破净的边缘,商超类全国性上市公司市净率都还能有4倍,区域性的都还有两倍。但百货上市公司要么破净,要么接近破净。
他们被低估了吗?到底部了吗?
看看美国的百货上市公司,像彭尼百货这样的,都已经破净N年了,“一代天骄”西尔斯则走向了破产。
所以,如果不是A股市场限制供给,中国百货业上市公司的表现可能会更糟糕。
这一系列低迷表现,则可能因为困扰百货业的本质性问题目前仍无法解决。
比如,选址于城市中心,百货业物业租金成本压力大,而电商是远离城市中心的大仓经营,仓相对店的租金成本会低很多。
大部分百货业都是不控货的二房东模式,进场的服装品牌很多是出厂价到代理价到加盟价到零售价,多层级加价体系。而电商现在很多是工厂、品牌直销价,中间加价环节更少。
百货以服装为主要代表,是所谓的长尾品类。应季快,毛利高,但库存压力大。这个品类毛利很高能支付高租金盘下铺位、有高市场费用可以购买广告。但前提是,你得帮它卖出去。否则,当季卖不出去,留到下一季没人买,可能就要以斤为单位来卖。服装企业之所以会倒下都是倒在了库存身上。
但百货业的客流在下降,为服装品牌创造的销售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年轻人拥有了更便利的选择,通过电商在家收货就好了,如果实体百货业无法形成新的供给形态,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去门店的频次可能还有持续下降的风险。
而从线上线下进化提升方向看,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的进化反而是能更好看到的。比如电商早期经营是图片信息展示,到当下直播视频带货,到未来的VR等。数据传输、交互能力的每提升一步都可能带来新的线上体验,进而可能持续稀释门店的实物商品体验价值。
还比如,百货业的不控货、不控“人”。对于进店客流,当下的百货商场更多是“坐商”,人群的基本画像不是太清楚。不控货则没有很好的办法实现好的供给,来创造、引领、满足需求,实现更多销售。现在看很多百货商场,逛的人也有,但提袋率怎么样呢?很多都还是去吃午餐,或者晚餐的。
电商也不控货,也不自营百货品类。但电商相比实体百货商场,一大优势是,实现了数字化经营,能让品牌商与消费者直连。
什么意思呢?
服装品牌每季产品上市时,可以先在线上圈定一个群体消费者,由于线上有数据,是可以分割出某个群体,品牌商可以在线上与这个群体互动,测试市场。效果好,马上制定生产计划,制定出推广预算方案,快速铺市场。
这对于产品的开发周期是大幅优化的,能相比单纯线下方式缩短整个开发流程,对于服装这样应季变化快的品类,开发到上市周期的缩短会带来很大竞争优势。其中所产生的精准性价值,无论是新品测试的精准性,还是触达精准性,则会提升新品开发销售成功率,对于服装这种高库存风险品类,则有助于提升库存周转效率。
这一块,实体百货商场能不能做?
能做,但价值有限。
因为如果仅仅是把实体百货业务线上数字化,把既有业务单纯数字化,无法产生新的供给,形成新的增量价值点,那是做不大的,数字化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数字化是投入,要从存量业务中再分润,怎么分?
比如把客流、动线数字化,并没有产生太多增量价值,因为货还是原来的货。
实体百货零售商既不控货,也不能像线上那样可以无空间限制经营,可以装进海量品牌,可以容纳海量顾客。
所以,知道顾客是谁有多大用呢,把整个业务环节数字化又能产生多大商业价值?
一方面,不控货,不能组织有价值、有吸引力、引领消费需求的商品供给,知道顾客是谁也没实现更好交易。另一方面,如果不控货,通过换品牌来形成新的供给,百货商场能做的事也不多。场内品牌要换一般要数个月周期,有限的空间内能换得也不多。数字化的指导意义在哪?
现在针对传统百货业开发的很多数字化产品,比如通过在商场内安装芯片,通过蓝牙沉淀数据、触达场内顾客等等产品,都卖不出去的。
更多就是做点线上线下导流生意,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没有从供给层面进行革新,市场也做不了太大。
三
买手
百货业的未来是买手制,因为从目前情况看,只有买手制才有可能形成新的供给,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出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成功案例也有,比如TJX,但在中国,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还学不了,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百货折扣商,TJX实现了几大价值。
TJX是小型化百货业态,门店面积2000平米左右。一方面租金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小型化百货业态相对传统百货业态,离消费者更近,可以开进社区型购物中心,或附近。
TJX的定位是做品牌的折扣百货商,是经营从奢侈品到轻奢到时装到快时尚到一线化妆品的多品类、多品牌百货零售商。卖得都是品牌,这样的定位为TJX找到了市场空间和流量来源。
大牌的价格控制能力都很强,很难乱价。所以,如果能实现更低价格,或者说更低折扣的大牌销售,那么,大牌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流量来源。零售商面临的竞争者也会比较少,因为肯定不会有太多零售商能“突破”大牌的价格体系。
同时,这也意味着丰厚的商业回报。一方面,大牌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即便便宜卖也有足够分润空间。另一方面,大牌能为零售商的品牌价值背书,所以,即便是折扣零售商,你也不会觉得TJX很低端,不会觉得他不可信。这导致TJX会有商圈价值,无论是商铺的租金还是拿地成本都有优化空间,TJX的装修成本相比传统百货也能做得更低,做得更节省。
这一切能实现的核心,是TJX的买手能力。买手能力就是对消费需求趋势、时尚潮流的把控能力。甚至是引领潮流的能力。
这个能力有几部分构成。
TJX是买断式采购,可以不向供应商退货。这与国内当下出现的一些所谓不承担库存风险的买手体系,有本质性区别。
不退货,意味着零售商承担库存风险,买进来如果卖不出去,损失自己承担。意味着零售商对于能销售出去有足够把握,意味着他买手能力的强大,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能力强大。还意味着,可以以更低价格从供应商、品牌商处拿货,既提升零售端的竞争力,也能支撑自己的利润空间。
而不承担库存风险的买手能力,或者说零售商不承担库存风险的自营商品模式,对于供应商来讲,有时候跟他们自己经营没有多大区别,换个形式而已。
因为不承担库存风险的自营,零售商所谓的采购,也不是直接现金采购的,都是有账期的,账期过后,卖不出去,又要退货给供应商,不承担风险,那么,跟品牌供应商租零售商的场子,付租金,或每卖一单收一单扣点有多大区别?
最多就是你有仓库,供应商把货运到你的仓库卖,用你的仓库而已。
不承担库存风险的经营,零售商的买手“质量”是相对比较差的。现在,包括一些大型线上平台的买手体系,比如做进口商品,都是雇佣些留学生来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时候胡乱下单,卖不出去就强行退货。可退货后,供应商怎么办呢,他们总不能退给太平洋吧。这实际搞死了一批供应商。
这跟一些本土服装品牌商的早期发展有类似处,如果看一些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他们的加盟商在5-10年左右周期里,都换过一轮,早前的那批加盟商都被库存压死了。
而由于服装品牌商没有足够市场需求洞察能力和买手能力,无法与加盟商共同发展壮大,他们自身的业绩,在当下很多也是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圈圈,今年持平,明年增长一点,后年下降一点,再后年再持平。
这个过程中,加盟商也在进化,他们也不愿意成为炮灰,所以看很多城市市场,加盟商也是渠道为王,包下多个商圈铺位,这个铺位这三年卖这个品牌,下三年卖另一个品牌。他们的“买手能力”、市场洞察能力比很多品牌商,大型零售商都要强。
TJX的买手能力还强在什么地方呢?
他能一定程度影响潮流,所以拥有很强的采购议价能力。
买手能力让TJX并不依赖少数几个品牌,TJX形成了自有的消费者认知。所以,他的销售是相对比较分散的,他卖很多个品牌。而这样的局面,又让TJX对于上游品牌端形成了更好的议价能力。多品牌的商品体系也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最后,TJX的买手能力是很难复制的。
一方面,TJX的买手体系是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完善培训机制和价值观。像国内的百货零售商,都是二房东模式,买手体系都还没真正意义上搭建,更别谈复制了。
买手体系跟技术团队是一样的,都是要养的。一是需要时间积累。一是需要发展时机。
没有时间积累,既形成不了对市场趋势的稳定把握能力,形成不了人才培训体系,也形成不了价值观体系。
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这个人才体系搭建,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买手采购呢,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选材范围要有数字头脑,要能挖掘利用规律,理解文化消费心理等。价值观则很重要,因为买手采购体系会面临腐败问题。
一般成熟企业的采购买手都是从校招培养开始,输出价值观,配套健康薪酬成长体系,建立能力提升路径和目标利益一致性等体系。养成周期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想迅速搭建,人员则会参差不齐,价值观、企业文化也很难统一建立,腐败问题也不能更好解决。
可能有市场人士认为,像电商通过技术、线上工具来量化、标准化,可以减少、解决腐败等问题。但从现实的案例情况看,效果也可能有限,因为总是有办法能绕开这些“标准”的。
要实现TJX的买手能力,也需要发展时机。
没有时机,容错率不高,做买手初期,容易做出一堆库存出来,把企业做死了。
百货的买手体系搭建其实更难,因为一件服装,今年没卖掉,明年就卖不出去了。不像标品,或者一些生活必须品。
百货的潮流应季变化非常快,去年的潮流不能要求消费者今年还买账。市场上出现一个的新款式、新面料,也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销售。这个品类在供给端的变化、难以预测性更高。
买手体系最初搭建阶段,不太可能每件商品都能卖出去,有个学习过程。所以,要能找到一个发展时机来搭建买手体系,要能提供容错空间。
这个时机很难把握,中国是生产供应大国,供应非常分散,适合做平台。大型线上平台也都已经出现,从绝对便宜角度看,有了淘宝、拼多多。从品牌折扣角度,有了唯品会等,从“平价”奢侈品、轻奢角度,可能时机还有待观察。从TJX的发展情况来看,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一个发展时机,危机会对购买力产生影响,美国中产阶级如希望继续保持生活品质,那么,对“平价”品牌就有了更多需求,希望降价,全价购买的需求降低。由此,折扣零售商也会有更多采购机会。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线上平台更易搭建成熟买手体系,比如数字化能帮助其更快速建立买手体系。
但这也很难。因为数据是有保鲜度的,做百货这个品类,过去的数据没有那么重要,总结过去关键是要能指导、引领未来,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总结了。
就像TJX执行董事卡罗尔梅罗维茨说的,“如果公司运用数据分析得过多,采购流程过于自动化,那顾客来我们商店购物时,就会找不到让他们兴奋和有新鲜感的商品。”
在引领百货品类未来方面,电商也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四
未来
从以上所列举的百货零售业核心经营能力看,对于苏宁收购万达百货,能做什么事情,是否到了百货业的发展时机。也能大致判断一些轮廓。
首先,苏宁的百货买手能力是没有的,要搭建则周期不短。所以,苏宁恐怕也是很难在短期内对百货业务进行根本性改变。
其次,苏宁有什么呢?仓配体系和一些自营商品业务,再加上一定的线上流量技术基础。
这些能做什么?
可以做一些线上线下导流生意,可以为万达百货装一些商品经营内容,做一些跨界,比如母婴、食品、家居等。由于万达百货大多都选址于万达广场,这些万达广场的客流还是不错的,所以,装一些商品内容,可以有一些流量变现价值,也可以有一些聚客能力,带动百货商品销售。
至于能不能打造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有待观察。
因为本质上,万达百货还是做百货零售业务。如果无法对百货业的供给端进行根本性改造,谈新的场景,可能都够不上。
最后,《商业观察家》一直在想,苏宁有什么东西,是阿里巴巴不能做的。
阿里收购银泰,是一条长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大嘉购官网好消息,智能还款,落地小额G通道,(除了交通银行,农行妈妈卡,花期不支持,这几个银行用其他的通道)其他的全国所有银行,只要是有银联标准的的信用卡,都可以支持代还,️️费率0.7%+1(例如还一万,可以预留1000块钱,设置还款15笔,则消费30笔,就只需要70+15块钱,一共85块钱手续费就可以了)落地小额G通道哦,我们一直在努力,大嘉购官网超给力请大家奔走相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