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三期改为“云录制”,当打之年只能“硬打”了丨抗疫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剧焦一线(ID:TVfocus);作者:尚卿 编辑:张风屹
“当打之年”首役即“当打”。首期节目索福瑞城域收视率1.88,获所有频道第一;第二期节目在全国高值人群收视率1.0,份额5.16%,行至第八个年头的《歌手》依然没有让观众失望。
但疫情当前,为避免人员聚集而导致“交叉感染”,《歌手》节目组宣布取消现场大众评审团,原定现场录播的第三期节目改为“云录制”。此举无疑是对现场观众及明星们的负责,但如何在“云录制”情况下尽全力保全节目现场竞演的特色和质量,这是《歌手》节目组接下来所要攻克的难题。
1
“当打之年”变“硬打之年”
受疫情影响,众多原定于Q1录制播出的网综及卫视综艺宣布暂停录制,复录时间暂不可知。不同于影视剧,综艺制作周期短上新快,故而存货不多,2020年Q1、Q2综艺市场或将陷入无片可播的处境。
以四大视频网站优酷、爱奇艺、腾讯、芒果TV为例,原定于Q1打响的偶像选秀之战将无限期延迟,选手纷纷待业在家;而Q1综艺的延播则势必会在资金等方面对Q2的综艺产生影响,腾讯视频《我和我的经纪人2》《明日之子4》,优酷王牌自制综艺《这,就是街舞3》,芒果TV《密室大逃脱2》等都将受到影响。
而因拍摄延期而引发的一系列如嘉宾档期问题、工作人员薪资问题以及来自投资方的压力等问题也将成为压在各节目组身上的重担。
不过“困局”把握得当也是“生局”。湖南卫视顺应趋势推出对抗疫情全新节目《天天云时间》,首次在综艺节目中采取“云录制”的录制方式。随后《天天向上》《王牌对王牌5》《歌手•当打之年》等卫视综艺也纷纷宣布将采取“云录制”的录制方式。
在此特殊时期湖南卫视首创“云综艺”,既是迫于压力的被动创新,同时又是及时止损的一剂药方。
相较于其他“云”创新,一向高规格的综艺采取“云录制”的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反而在资金、设备、技术等等都面临不小的挑战,也难怪有网友感叹:“当打之年惨变硬打之年”!
2
“云录制”需要攻克的难题
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MBC引进音乐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在随后的七年时间里“歌手”系列IP为湖南卫视带来不菲的营收,仅第三季巅峰时期节目的广告收入就已达到8亿元。
但随着观众喜好的变化和新兴音乐类节目的冲击,《歌手》近几年收视逐渐走低,2019年第七季的首播收视率更跌破1,仅有0.8。
而本季《歌手•当打之年》在对节目概念、赛制以及受邀歌手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后,从目前播出的第一、二期节目的收视率来看确有回升之势。
但其在改为“云录制”后能否再继续延续这一向好的势头还得看节目组是否能最大程度保留节目现场竞演的特点,即保留“不同年龄阶段的大众评审、国内顶级的live音质、公平公正的投票记票环节”这三大特色。
从目前《歌手》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500位不同年龄段的大众评审仍将保留,只不过参与形式变为定点在线观看演唱并于线上进行投票。基于此情况,如何保证相关音视频不提前泄露则是节目组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而分布于北京、上海、东京、台北、长沙五地的歌手将于2月17日连线录制。那么届时该如何保证歌手live的效果,这是节目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另外为保证节目公平性,五位歌手是否应配备同样品质的设备、大众听审是否应使用同样的设备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误差,这也是节目组该考虑的。当然如果节目组真如此行事的话,那么这些设备不论是租还是买,都将是五倍于现在的成本,这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无论如何,想要继续下去的《歌手•当打之年》都将在资金、设备、技术上面临一场不小的挑战,如何最大程度上保留现场竞演的特点将是节目成败的关键。
3
一直敢于尝试的芒果台
不论《歌手》此次尝试的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了不起的实验,节目组背后的湖南卫视则是此次尝试的总舵手。而纵观近十年综艺的发展,湖南卫视的身影也总能出现在各个节点处,不断推动着中国综艺的前行。
1997年,由湖南卫视牵头制作的《快乐大本营》开启了国内全民娱乐综艺的热潮;2004年《超级女声》系列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华人电视圈的跟风模仿,华语流行乐坛由此进入选秀时代;
进入真人秀时代后,湖南卫视分别于2013、2014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与《我是歌手》,二者相继开启了中国亲子类综艺和音乐竞演类综艺的先河。随后推出的《花儿与少年》《真正男子汉》《偶像来了》等也都成为当年爆款。
而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则为观众揭开了“慢综艺”的面纱;2018年的《身临其境》及《声入人心》则让专业类综艺走进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慢综艺”还是专业类综艺无疑都拓宽了综艺的类型,给观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而这同时也强化了湖南卫视在中国综艺发展上的引领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