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学子抗疫日记:6千件防护服漂洋过海8千公里捐达武汉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深网(ID:qqshenwang),作者:薛芳,编辑:康晓
1月23日,远在德国的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会长高梓尧联合北外德国校友会、山大德国校友会和华科法国校友会一起,决定为武汉医院集中募资筹款。
“捐赠人的款项一笔一笔打过来,同事、朋友,以及互不认识的陌生人,甚至收入不高的德国公司食堂餐饮部门大姐也捐了200欧元。”负责筹款的北外德国校友会负责人黄燕玲说。捐款人在转账信息里留言:“拜托一定要送到医院手中”。
北京时间除夕晚八点,德国时间是星期五下午三点,在周末不上班的德国,这是一周最后的采购时间,离下班还剩最后两个小时。
时间紧迫。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的成员们顾不上春节了,他们拿着德国供应商的列表,一家一家电话订购。
东南大学德国校友开会分析了形势,觉得口罩在国内技术不难、生产应该能尽快恢复,但防护服生产工艺复杂,从德国运回更有价值。
与此同时,德国各地留学生们组成的志愿者采购小组,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他们不仅找到了德国境内杜邦和3M所有满足国标的合格防护服型号,也找到了经销商网址和联系方式。志愿者们商定了订购策略,只等星期一早上八点采购。
这天早上,志愿者采购小组联系了20多家防护服厂商,为了保证速度,小组成员先垫了款。1月27日11点,4000件防护服订购完成。
志愿者刘洋驱车900公里在莱比锡提送货
20多家厂商,最终下单的一共6家,最多的一家供货2435多件,最少的一家供货200件。为了争取时间,志愿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刘洋冒着暴雨,驱车900公里去德国东部莱比锡一家厂商提货。
争分夺秒
1月29日,所有采购的物资(6084件医用防护服,460个医用脚套,和80副医用护目镜)集结完毕,即将飞往国内。但是报关、仓储、物流,很多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即便得到了德国华人航运公司的帮助,文件、手续全都得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自己处理。
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在注册的时候是一个公民教育的社团,不具备出口资质。因为募资,高梓尧紧急联系了德国财政局,在24个小时内解决了出口资质的问题。所有的手续都准备齐全了。
那三天,对高梓尧来说,过得无比漫长。1月29日湖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032例,武汉新增356例。所有的争分夺秒背后,都是希望尽自己一份力,捐赠品能尽快到武汉医生手中。
三名志愿者同学在法兰克福货仓清点物资并贴上标签
高梓尧透露,最后在援助武汉小组的协调下、以及各路志愿者和航运公司协助下,第一波货物在1月30日发出,选择了较快的越南航空,从法兰克福经停河内到国内;第二批法国购买的2000件防护服于1月31日中午从法国戴高乐机场起飞;第三批物资跟随东方航空,于2月1日中午从法兰克福起飞。
法国志愿者把货送到戴高乐国际机场
第一波物资起飞的那天,人民日报的微博客户端在当天下午五点半转发了“武汉协和医院请求物资支援的微博”。
物资终于起飞了,但援助武汉小组并不能休息,他们要准备清关的材料,还要和联系好的11家医院一一确认,保证医院和货的无缝对接。如何把货物运送到武汉,到达医生的手中。
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把接力棒交给了国内的东南大学的师兄曹猛。
这次清关对曹猛来说,是小马过河。曹猛是物流O2O公司华能真好运CEO,他是一个在物流领域打拼了多年的创业者。对曹猛来说,这单货的运输很复杂,这种复杂体现在通关手续上和特殊时期运输政策的变化上,过往的经验完全用不上。
“第一批货是1月31日早晨6点到,第二批货物是2月1日早晨7点到的浦东机场,第三批货是2月2日早晨六点到的浦东机场。除了第一批货物200件防护服通过顺丰到了医院,剩下95%的货物华能真好运运输”,曹猛介绍。
第二批货物和第三批货物的清关是从2月2日开始的。但对曹猛来说,他准备清关工作从1月29日就开始准备了。
整个清关资料的准备过程中,高梓尧和东大留德校友会的朋友们都没有休息,他们准备了十几套文件,不停的替换。两边配合,终于准备好了所有的清关材料,交给了华能真好运上海公司的负责人姚苇。
2月3日早晨九点,姚苇从普陀区前往浦东机场边报关行,上午的时候手续还差一点,在海关工作人员的努力配合下,中午一点,第二批和第三批货物的清关全部完成。
姚苇拿到了海关的放行通知书,再加上航空公司的到货通知书、受捐人的提货委托书,带上这些文件,他来到了上海浦东机场第二监管仓库,华能真好运的货车已经等在仓库边上等着装货。
上海志愿者小分队和物流公司出发前合影
姚苇办完了提货手续,7个托盘和32个箱子,总计约200个箱子,东大德国校友会和北外德国校友会的一些志愿者来到了现场,在货物上面贴上了一个大致流向的标签。
下午两点的时候,货装好了。大半天的时间,姚苇觉得海关的效率很快,大家都希望快点把这些物资送到需要的医院去。
姚苇在找司机上花费了很多时间,“我们当时是联系了很多司机,我们公司后台能看到一些司机数据,我挑的是一个月内进出过武汉的司机,这样他线路就会熟悉些,因为武汉中心城市是限行的,怎么去走,他路线大致是熟悉的。”
最终,姚苇找到了司机王辉。王辉,92年出生,江苏常熟人,他已经开了十年的大货车,过往经常从沿海浙江沪往中部地区送货。整个春节期间,他在家吃了年夜饭,就出来拉货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入武汉疫区。
下午四点的时候,司机王辉装满物资的大货车驶向武汉。
左面是司机王辉,右边是华能真好运员工姚苇
对王辉来说,虽然已经是第三次进入疫区,但这次他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因为这单货很重要。王辉自己准备好了口罩和手套,姚苇要送他防护服,他没要,他觉得医院的医生更需要。
上海到武汉有900多公里,王辉选择的线路是上海-湖州-安庆-黄冈-武汉,一路上,他在各省检查站基本顺畅,因为有资料和通行证,检查人员进行了测体温和快速登记。王辉进入湖北后,车厢被打开检查,然后很快就放行了。
疫情严峻,王辉不敢大意。那一天,湖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345例,武汉市新增1242例;那天的好消息则是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收治病人了。
王辉尽量减少自己在外暴露,晚上在白帽服务区睡了一觉,然后早上6点继续赶路,20个小时后,车到了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
车到了武汉大学后,曹猛的接力棒就交给了武汉的大学师妹张灵婧。
最后一环
张灵婧家住在武汉,她工作是做服装行业的,也认识一些做物流的人。张灵婧看到捐赠的物质也有地质大学附属医院,就把物资分发的地点选择了地质大学门口。
中国地质大学门口分发物资
张灵婧家住的小区900米外就是金银潭医院,武汉封城后,她基本就窝在家中不出门了。张灵婧本来不打算去现场的,但考虑到师兄说这批货很重要,她决定去现场主持物资分发。张灵婧在凌晨联系了自己社区的负责人,帮她解决了车的问题。
2月4日早晨八点半,张灵婧坐上了志愿者的车,从汉口到了地质大学门口,校方帮她协调保安帮忙,她开始准备分发物品的记号笔,拖车等物资。
王辉的车驶到地质大学门口的时候,张灵婧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首先是点货,大概多少箱货;第二是归类,防护服,有不同的尺码和规格,按箱子的规格去归类。然后按照每家医院的明细单在地上提前划好11家医院的区域。
医生和志愿者们反复核对物品清单
这些医院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大学校医院;中国地质大学医院;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孝感市应城市人民医院。
每个志愿者拿一家的医院的清单,把每一家医院的货物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张灵婧把志愿者分成了两组,一个是搬运组,一个是核对组。领物资的医院陆陆续续的到达,然后领完货就走。张灵婧拍照和收资料。
3点半的时候,物资分配完成。张灵婧看了看四周,整个街上空荡荡的,没什么人。张灵婧知道,2月5日湖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987例,其中武汉市1766例。即便冒着风险出了家门,但她还是很开心,终于把子弹送到了战士的手中。
张灵婧感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ZARA一周可以把货发到世界各地,我们的这些师兄、校友和志愿者,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家都是及时的去学习和沟通,然后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张灵婧给在上海的曹猛和在德国的高梓尧发了信息,物资分配完成。
收到信息的高梓尧和东大德国校友会的同事们已通宵未眠,他出去喝了一杯咖啡。手机上陆陆续续的收到一些医院方的感谢的信息。
武汉协和的胡医生表示了感谢,“物资已经全部移交医院总务处,验收老师高度评价了所收物资的质量,是最高质量的防护服,谢谢大家对湖北的支持”;“我甚至还没有弄清楚你们是谁,一句感谢也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但我相信,有这么多热心人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度过难关”……
高梓尧知道,新的一天黎明总会到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