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实力展现恋爱剧如何用惊悚犯罪元素出圈
大嘉购整理编辑:
如何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开发原创剧集,是所有剧集制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年轻人意味着什么?更加多元化的口味,更加挑剔的要求。如何找准他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在流媒体时代,年轻人有了更多的主导权,如果一部剧集无法在开头吸引到年轻人,他们会做的是立刻切换到另一部剧集。尽管有上述充满挑战性的因素,但你也能发现,一定能有某种共通的东西能击中他们。
如果说在那些经典大剧面前,Netflx还总是败给它的电视台前辈们,在开发针对年轻人的特定剧集上,Netflix是绝对积攒了一套经验的。事实上除了《纸牌屋》之外,Netflx上的绝大多数热门剧集的受众也遍布年轻人。
不管是致敬斯蒂芬金、主打怀旧风的《怪奇物语》,以性为噱头,用娱乐方式大玩性观念启蒙的《性教育》,还是聚焦学校霸凌问题的《十三个原因》,这些剧集都因找到了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热议话题而成为爆款剧集。
比起这些剧目,另一部热门剧集《你》(Netflix又译为《安眠书店》)在中国似乎有些稍稍冷门。其实,这部剧集也一度是Netflix上的热门剧集。这部剧最开始其实是专供女性用户lifetime频道的定制剧,但是在第二季后,改为由Netflix全面操盘。
《你》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这部剧集的故事并不复杂,男主是纽约一家文艺书店的老板,暗恋上了一位充满抱负却意志脆弱的女大学生。为了得到她,男主开始对他在网上展开追踪,通过手机定位,复制数据等方式,对女主展开全面的进攻。在他的设计中,女主总是能被他及时的贴心照顾所感动,两人恋爱后女主才发现男主原来是个变态狂,他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猜忌心和控制性,这些心理严重扭曲了他,女主发现,自从男主在他身边出现以后,他的男朋友和闺蜜都是被其所杀害。可是当她打算逃离这一切时,已经为时已晚。
如果只陈述这个故事的剧情,会发现这个故事非常俗套。能让这部剧集成为热门剧集的关键,恐怕还在于这部剧崭新的表现方式。首先,这部剧集是从男主的视角出发来讲故事的,这样的讲述方式是大胆的,因为作为观众必须首先要与男主建立认同关系。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同感,剧集中夹杂着大量的男主心理活动旁白,在男主面对各种情况,他那吐槽式的、带有讽刺趣味的旁白展现了他的真实心理状况,而表面上的人物对白,则充斥着虚假的客套和礼貌的伪装。
作为观众我们能最大程度的成为“代入者”,变态主角的内心旁白因而越发“常态化”,观众带着这样的视角融入到一场又一场诡异的跟踪和残酷的杀戮中,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与变态分子的“共情”。
观众在掉入了“共情”陷阱后,自然会带着偏向于男主的视角,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男主身边发生的一切。之后,我们会自然地开始同情男主。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的例子当属《绝命毒师》,主角老白虽然最后成为恶贯满盈的大毒枭,但是你眼睁睁看着他是如何变成毒枭的,又会对他变成如今的样子充满同情。
除了展现心理旁白的特征,《你》特别强调通过闪回来强调男主童年时的悲惨身世:年轻时父亲是个恶劣的家暴男,被母亲抛弃,被收养他的书店老板遭遇精神虐待。种种境遇似乎都在向读者宣告:男主成长为今天的样子是多么的情有可原。
这部恋爱惊悚剧能够出圈,很大程度上是仰赖于剧情的世界观背景与我们当代人生活的紧密贴合。不管你是上推特玩脸书,还是刷微博发票圈,虽然玩法不同,但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将生活过分的暴露在社交网络上,“有心人”可以轻而易举,就将你的生活通过网络踪迹剖析得一干二净。你现在在哪里?你昨天去过哪里?你即将去干什么?这些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发生些什么?而剧集就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虚构性想象,如果有一个变态分子想要追踪到你的日常,他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将你的爱好,生活习惯,你的人际圈等个人隐私挖掘出来。
《你》是青春片和悬疑犯罪类型嫁接的非常好的一部作品,它的剧情设计痕迹固然非常浓重,但这浓重的设计中,我们能窥见很多现实恋爱中的桥段演绎(因而显得真实)。它不是那种大陆剧中常见的悬浮剧,它强烈的反转和戏剧性,都是在建立在人物真实的心理基础上的演绎,这也就弥补了它过分抓马的一面。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