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要退烧了吗?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最近若干年,无人驾驶是最热门的话题。甚至让我们有一种错觉:无人车已经离我们不远,马上就要进入我们的生活。
而在国内的资本市场,无人驾驶概念股表现不错。有人认为,2020将会成为无人驾驶的订单大年。正因为如此,一些股票表现很好。
但是,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
根据报道,在CES 2020上,索尼、亚马逊、腾讯等中外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汽车战局。不过,之前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却不再是“当红炸子鸡”。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今年,企业对于无人驾驶的热情在趋向理性,从此前直接将目标瞄准L4/L5的高级别无人驾驶,转为L2/L3级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无人驾驶的级别:L0级,驾驶员手工驾驶;L1级,辅助驾驶;L2级,半自动驾驶;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高度自动驾驶;L5级,完全自动驾驶。
也就是说,CES 2020上的趋势已经转向为:由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这两个非常“宏大”且“遥远”的目标,转向为“辅助”驾驶这个更为现实的目标。
看上去,非常“科幻”的目标变的非常“现实”了。
而看报道中的一些细节,我们也会发现,索尼等科技巨头带来的“新汽车”,将更加注重互联网生态。云计算、大数据等,将成为这些智能型汽车产品的主要元素。或者说,我们未来面对的产品是一个把互联网生态与汽车联系在一起的智能汽车产品,而不是之前单纯的驾驶功能。
与互联网生态相比,之前的自动驾驶,显得有些太“局限”了。
这也难怪,尽管最近几年的投资不少,研发也不断进步,但是在技术上显然还没有达到让我们放心的地步。曾经,有美国媒体分析了无人驾驶的障碍:“一,雨雪和天气;二,路面分界线和路缘;三,与人类驾驶员打交道。”在我看来,还应该有法律方面的缺失。可想而知,消费者更加需要的是生态,而不是远未成熟的“自动”。
此外,从投资的角度看,有业内人士称,“国际长期资金市场对无人驾驶审美疲劳,投资热情下降。”这也让无人驾驶有“无米下锅”的风险。
当然,目前的自动驾驶的确有很大的发展。只是,目前的自动驾驶更加适合在环境不太复杂的“局域网”内实行。比如短途的物流服务,比如某个交通状况不太复杂的区域的送货,就如同无人机送货一样;或者更大胆一些,特定区域内的出租车服务,当然前提是车内得有人工服务。这样看,即便是能在短期投入使用,无人驾驶“商用”的味道还是更浓一些。相对而言,庞大的互联网无形生态则离我们普通消费者更加接近。
这样看,当“大智能”代替“无人车”的热度之后,之前火爆的无人车行业怕是要大大的降温了。总之,无人驾驶这个风口可能过时了,下一步估计是互联网智能生态汽车,这个更加现实。
其实,这种退烧在国内外市场早就有预兆。
根据环球网报道,2019年3月,大众汽车高管曾经说,自动驾驶“还需要5年的研发时间,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级别。而现在还没有商业案例能够证明这些研发费用值得投入。这实在是太昂贵了!”
而在国内,2019年的年底,蔚来在硅谷裁员,主要对象是自动驾驶部门;还是在2019年的年底,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退出中国市场。
无人车要退烧了吗?我认为确实如此,或者说无人驾驶将会更加理性。
未来,一些公司怕是要重新计划自己的未来规划了。而假如那些科技巨头真的发力,那一些经营陷入困境的传统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去和科技巨头们合作,毕竟自己有汽车生产资质,只是沦为“代工”的可能性大一点。
虽然,真正的无人驾驶依然是我们的梦想,但是目前看还是辅助驾驶更为现实。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抓住那个年轻的「两栖」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