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鹿鸣财经(ID:luminglab),文:王杨森 赵松山,编辑:陈兰

2015年12底,马云去了革命圣地延安,那是他第二次去这个地方。

第一次是在八月份,他在延安重新认识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苹果与大枣,也萌发了一个念头,而这个念头很快在年底的延安之行有了答案,启动年货节,一个继双十一与双十二之后阿里巴巴第三个开拓的节日。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如果说双十一是网民的狂欢,那么年货节就是为农民专门打造的舞池。但农产品从来就不像口红一样好卖,滞销的状况几乎年年都有,且近几年尤其多。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农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仍有部分品种供过于求。产销信息的不对称、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等,都造成了近两年国内农产品滞销现象的频频发生。

根据统计,2016-2018年3月下旬,我国共发生农产品滞销事件233起。其中,2017年共监测到农产品滞销类舆情135条,同比增长107.7%,2018年1月至3月下旬共监测到农产品滞销类舆情34条,同比增长78.9%。

马云曾说过,年货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辛苦一年的农民朋友年底有个好收入,让城里人能够买一份家乡的土特产,解一份乡愁,也让快递员腰包鼓鼓回家过年,让城里的年味浓起来,让陕北的小米、大枣、烟台的苹果、贵州的腊肉等这些东西在互联网上,让城市人消费起来。

而今年年货节扮演的角色似乎更重要了一点,除了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今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以及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互联网科技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为这个目标贡献一份力量?电商企业中,有的选择全场景狂欢,有的主张买贵就赔,而只有阿里的天猫年货节除了给消费者带来优惠,还实实在在落地在了农民身上。

年货节背后的架构调整秘密

1月2日,淘宝天猫宣布,天猫年货节正式启动,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全国农民卖出3亿斤农产品,让每位参与其中的农民过年前至少再增收1000块钱,过个好年。

天猫年货节,打响了新年助农脱贫的第一枪。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在这个节日里阿里准备了三份礼物,第一份是聚划算百亿补贴瞄准生鲜食品,不仅要让水果得到自由,也要解除一直以来的猪肉焦虑;第二是天猫农场种福果,即用户登陆农场与农民一起种水果,每种成一棵树就能免费换取数字基地直供的高品质水果;最后是有着8亿海量用户的手机淘宝,在首页专为全国贫困县开通“土货鲜食”频道,类似砀山梨膏、礼县蜂蜜、普安红茶等国家级贫困县的特色农货,都在年货节期间推出第二件半价等活动。

热闹活动外表下,实际上隐藏着阿里对农业的野望与决心。

2018年3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通过订单农业链接供需两端,实现农货品质的稳定和销售的可持续,从而实现每亩地产出的农产品的价值能达到1千美金。一年后,一份官方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天猫平台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75%的市场份额,其中黑龙江省农产品仅在淘宝网销售额就达18个亿,带动直接就业10万人。

去年7月,马云在哈尔滨说,投资必过山海关。三个月后阿里就与当地拉开了深度合作的帷幕,与黑龙江8个大米地标品牌合作,建设标准示范基地,全程数字化品控追溯,让更多优质大米跨越山海关,走上全国民众的餐桌。同一时间,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首次亮相,执掌盒马的候毅兼任事业部总裁。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不到一个月,“基地直供”火速就登上天猫双11,紧接着12月19日,阿里迎来第19次组织架构调整。

在这场调整中,内需成为集团三大战略之一,而农业与农村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此外,一批青年领导层进一步晋升,少帅蒋凡再扩权,在现有淘宝天猫总裁的职责基础上将代表集团分管阿里妈妈事业群,而最年轻的合伙人胡喜,被“扶正”为蚂蚁金服CTO。

外界将目光聚焦到了人身上,但管理层年轻化之外是阿里的“合”。阿里旗下几块涉农业务都进行了协同整合:阿里巴巴集团B2B事业群总裁戴珊在负责ICBU、1688、村淘、零售通、速卖通业务基础上,将代表集团分管盒马事业群,全面负责打通盒马与村淘、智慧农业等业务,盒马总裁侯毅向戴珊汇报。

也就是说,盒马要借助B2B事业群的成熟供应链体系,为其在产地、品类、销量等方面带来助力。

所以在这一次的年货节上,“亩产一千美金计划”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数字化变成关键词。一方面,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打造数字农业示范样本,另一方面,助力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让数字红利普惠广大乡村。

由内而外,全链路赋能

如果说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阿里投身农业的内需,那么外部大形势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就是阿里的外因。

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各个传统产业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样也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方式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网络销售平台为依托、买卖双方均衡的市场。

但是,目前对于农产品的销售,依然仅仅停留在“简单帮扶”,帮助农户售卖,创新的地方仅仅在于销售数字化,对于真正的实现侧供给、提升整体农产品的销售水平的帮助十分有限。对此,农业现代化究竟路在何方?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答案是全链路数字化。

“全链路”即从生产到送货、销售等一条龙式产业化供应链,而今中国的农业发展,要创新求发展,势必迈上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道路。比如化肥、农药、种子、仓储、物流都能融入全产业链农资,让物联网技术与“老化”的农资市场融化,打开冰封已久的农业产业,注入新活力,变更旧经营模式,焕发新的生机。这样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买体验,将可选择、优服务、好质量、快捷方便的农产品带给消费者。

当下,全链路数字化已经有了探索的“点火者”。

阿里首当其冲建立了“产供销”三大平台,打破中国传统的零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化农业基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高科技加持的供应链,帮农民提高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

“让消费者吃得好,让农民赚不少”是阿里创建平台的初心,这背后是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协同体现,超过20个业务单元都在助农,形成一张网。别人只能在销售方面给予支持,而阿里助农武器应有尽有,且个个拎出来都招招致命。

首先,阿里云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自研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在种植、养殖和协同领域打造端到端闭环的数据+分析+决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农事场景的多元需求。青岛浩丰集团的生菜种植基地采用了阿里云农业大脑,水肥智能决策算法引擎能指导每一块地在什么时间应该浇多少水,什么时间施多少肥,实现了人工智能替代人力,提供全自动、规模化、高品质生菜种植方案。

其次,金融基础设施由蚂蚁金服担纲,给予农户普惠金融贷款支持;网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已经服务了897万“三农”用户,累计贷款资金超过8000亿元。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而供货、快递等方面,菜鸟乡村物流已进驻全国各个省份多个县,建立几万个村级物流站点。

至于卖货,就更不在话下。2019年,甘肃花牛苹果大丰收,初期销售缓慢,价格滑落,引发了滞销的传闻。阿里迅速做了三件事:主打批发的1688平台,一周狂扫100万斤,新成立的数字农业事业部,分销掉了70万斤,而此时双11即将来临,阿里云设计师为礼县苹果所做的全套视觉创意及时上线。

这些助农“神器”,一直在更新迭代。在年货节会场里,处处可见阿里助农模式的不断创新。比如,天猫农场“种”数字基地水果背后,阿里助力农业实现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土货鲜食”频道“村播天天见”背后,淘宝“村播计划”发布以来,平台上的农民主播已超过5万名。

从助农到脱贫

阿里云、菜鸟驿站、1688农产品批发、淘宝、天猫、聚划算、盒马、淘宝直播村播计划以及蚂蚁金服普惠金融、区块链,阿里巴巴搭建的数字经济大农业矩阵这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完整囊括了贫困村落所需要的完整产业链,从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流通,到数字化销售,数字化金融。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传统农业融入数字经济大潮,也极大推动了正在进行最终决战的脱贫攻坚。

近年来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这一进展体现在中国农村贫困的数据变化上尤为明显,可说中国脱贫攻坚史,就是一部农村脱贫史。

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3年至2018年我国农村每年减贫人数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在中国的832个贫困县中,已经有436个贫困县经过考核评估宣布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总体来看,中国一半的贫困县、80%的贫困村、85%的贫困人口已经实现脱贫。

能做出如此成绩,除了政策倾斜和大国力量调配这些基本牌,更重要的是对于脱贫方向的把控和对于打破局面的新思路的探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为互联网时代脱贫攻坚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许多有能力,有担当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和思路。

腾讯打造“为村”项目,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多种商品,百度用AI大数据“多维扶贫”,字节跳动结合自身精准信息分发技术优势,拼多多同样结合自身平台,然而,做的最好的还是阿里。

201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在《探索“互联网+脱贫”新路径》报道中,给予阿里在脱贫方面的极高评价。文中指出“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成立,计划5年投入100亿元,从电商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女性扶贫、生态扶贫等5个方面重点推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脱贫”新模式。”

今年阿里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阿里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其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农产品生态圈,已开始发挥能量助力发展全平台农产品上行突破2000亿元,淘宝天猫稳居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第一平台。而在数字化引擎驱动下,预计2022年,阿里全平台农产品年销售额有望达到4000亿元。

可以说,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龙头,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扶贫”的方向上,已经做出了应有的表率。

2020,阿里务农数字下乡

互联网使世界有了更多的可能,从今年爆火的李子柒和华农兄弟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土地仍有着一种深沉的眷恋。白岩松曾这样说过农业化程度较深的河南“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这句话未尝不适用于中国的农业发展。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生态农业,数字化农业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平台这样的氛围下也越来越“接地气”,取长补短之下,一个良性的循环圈诞生在互联网的生态链中,填补了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差距和隐患的同时,使得中国的农业发展,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