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一次性小烟成FDA禁令漏网之鱼?揭秘美国版小彩条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格物消费(ID:gewuxiaofei01);作者:格物消费

上周美国FDA电子烟禁令发布,在禁令里面明确标明禁止烟草和薄荷醇外的封闭式调味烟弹。

而这周立马爆出一款由中国制造却在美国近期大卖的电子烟产品——Puff Bar。

一次性小烟成FDA禁令漏网之鱼?揭秘美国版小彩条

不知Puff Bar此举是否在乘着Juul落难之际,想要尽快大赚一笔。

事实上,作为一款一次性电子烟产品,Puff Bar 刚面世第一个月的时候仅仅只有五万支的销量,在国内可以说很不起眼。但恰巧相反,这个品牌在美国却非常受电子烟人士的喜爱,特别是青少年。

Puff Bar的产品具备丰富的口味选择,包括:清凉薄荷、OMG(橘子、芒果、柚子)、草莓、芒果、冰荔枝等。在售价方面也很吸引人,网上商店促销价为6.95美元,约合人民币49元。售价仅占Juul产品最低售价的八分之一,如此种种,使得Puff Bar在美国快速占领市场,进而获得青少年的青睐。

01如此火爆的Puff Bar是何来路

除上文提及原因之外,Puff Bar的快速走红,格物消费记者还认为与其背后的操盘手Gogreen公司有莫大的关系。(Gogreen是美国加州最大的电子烟批发商,俗称GG)

GG公司一直以来被行业认为是加州最大的电子烟批发商,拥有非常深厚的渠道资源。也正是如此,Juul公司在美国市场停掉了水果味烟弹销售后,Puff Bar依靠低价策略,快速打开渠道,占领市场。

Puff Bar是美国加州最大的电子烟批发商Gogreen做的,俗称GG。但是国内操盘的贸易公司是道森DSvaping,经格物消费记者采访得知国内的老板是一位93年的小姑娘。最开始是由道森将小彩条的产品样品发给了GG,而GG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便顺势委托道森在深圳找了四五家代工厂做OEM,就这样Puff bar问世了。

格物消费记者了解到目前Puff Bar在国内的代工厂有吉瑞,铭烟,飞灵、云顶和戈尔顿等,国内制造的成本只有5到6块钱人民币,如果材质和零件再差一点,成本甚至会更低。格物消费记者了解到,在海外,如果质量太好,反而价格会更高。同时我们也获知Puff Bar在国内的省级代理价仅为10块。

Puff bar在美国市场意外火爆之后,有传言Puff Bar目前日出货量达到了70万支。另外还有数据显示Puff Bar的月出货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支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格物消费记者,因为目前Puff Bar在美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导致相关配件非常吃紧,现在深圳电子烟供应链正在疯狂采购一次性电子烟所需要的配件。

02Puff Bar生命周期有多长

业内人士说,对于Puff bar这类一次性电子烟估计还有4个月寿命,今年四月以后基本全部死光。

原因是:首先,这款电子烟在美国越火,就越容易受到FDA的注意,这次FDA前局长Scott Gottlieb连发几次关于Puff Bar 的推特,就说明了Puff bar有极大的可能会受到美国电子烟新规管制;其次,根据上周颁发的禁令规定一次性电子烟同样不允许有调味,因此Puff bar也必须执行FDA的新规;最后,绝大多数一次性电子烟是过不了PMTA的,而根据规定如果PMTA没有通过申请,则不能在美国销售。

因为价格原因和口味原因占了Juul 的市场空白,导致Puff Bar 在美国十分受欢迎,但是由于美国政府相继颁发的政策,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后会“全部死光”,它的生命周期可以说如昙花一现。

业内人士还提及如果像Puff Bar这样的一次性产品在美国被禁,那么对国内的电子烟代工厂的影响是极大的,届时估计国内工厂可能只会剩下不足50家。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将会效仿美国,而小烟市场将会大幅度缩水。

03高仿口香糖?

在仔细观察了Puff Bar的外包装过后,格物消费记者发现Puff Bar的外包装和口香糖的外包装相似度高达90%。

一次性小烟成FDA禁令漏网之鱼?揭秘美国版小彩条
一次性小烟成FDA禁令漏网之鱼?揭秘美国版小彩条

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担忧。

和口香糖外包装如此的相似,再将其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那么对于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会有多大我们可能无法预估,虽然可以吸引电子烟消费者去购买,可是一旦被未成年接触到,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