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毒眸(ID:youhaoxifilm);文:江宇琦

642.66亿,中国电影缔造了新的历史。

还记得2019年年初,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对于2019年内地电影市场的预测和展望吗?彼时毒眸判断,由于暑期档和国庆档等大档期票房、人次增速有所放缓,因此2019年内地电影票房增长有可能进入一个平缓期(点此阅读:600亿电影票房之后,我们对2019年谨慎乐观 | 盘点2018①),实际增量将相对有限。

从大的结果来看,2019年的最终结果基本上符合毒眸去年的预测:642.66亿的总票房较前年增长了近33亿,同比增幅为5.4%,低于前年9%的增速;全年观影总人次达到了17.27亿,较前年上涨了不到1%,没有明显增长;2019年票房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票价的提升——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年平均票价达到了37元,比2018年上涨了近2元,而一二线城市的实际涨幅可能更高。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不过毒眸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例如我们曾预测暑期档、国庆档“人次和票房基本见顶,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增幅空间”,但很显然被“打脸”了。2019年国庆档,在《我和我的祖国》与《中国机长》的带动下,内地大盘报收44.63亿,远远超出2018年国庆档的19.1亿;国庆七天累计观影人次超过了1.18亿,是历年观影人次最高的国庆档。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2019年国庆档仅用两天半就破了去年国庆档票房

全年整体的平缓和国庆档等少数档期的大爆,二者间的这种反差,其实正好驳斥了“中国观众不爱去电影院”的这种说法,更准确的表述是:中国观众比以往更加“挑剔”,除了不再盲目迷信流量、IP,对自己的喜好也有更清晰的认知,不仅要看好片,更要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电影产业做好准备了吗?2018年,行业里说得最多的词是“寒冬”,而到了2019年乃至此后的几年,行业关键词或许要被替换成“洗牌”和“重塑”——一些旧的规则、格局将被打破,新的行业形态、新势力则呼之欲出。想要冲击700亿和更高纪录,电影产业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刻。

以下是毒眸对于2019年电影行业上中下游的盘点与2020年的全行业展望。

一.冲击700亿的动力是什么?

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创新高,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如果将这一成绩拆分到2019年的每个月,则不难发现新纪录背后其实仍然包含着一些隐忧。

拓普智库数据显示,2019年的12个月中,有6个月的单月票房同比2018年出现了下滑,其中1月的同比跌幅达到了30%以上,暑期档所在的7月票房也同比下跌了17.82%。而在人次方面,则有8个月的人次较前年同期出现了下滑,整个上半年观影人次更是同比少了近一亿(点此阅读:上半年减少一亿观影人次的电影市场,值得担忧吗?)。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近两年上半年票房情况(数据来源拓普)

单月票房“增减对半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在经历了2013-2015年的高速增长期后(36个月里只有3个月同比出现了下滑),一年中有一半月份里票房不如以往已成常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优质影片分布不均,整个市场都处在“看片吃饭”的情况,淡旺季分割得越发明显。

比起票房,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次的增减。数据对比显示,即使在一些票房上涨的月份里,仍有可能出现观影人次下滑的情况。例如去年2月,全国票房同比上涨了9.71%,但观影人次却减少了近370万,票房的增长主要来自票价的上涨(平均票价同比增长了近4元)。

这种变化,说明了在影片质量不够突出、票价又逐渐上涨的情况下,进电影院观影对一部分“路人”观众而言,已经不再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2019年,头部流媒体平台付费会员数破亿、抖音快手日活数再创新高,在一个“大娱乐”时代里,可替代的娱乐方式实在太多了。

而正如毒眸此前所分析的那样(点此阅读:电影票越来越贵背后,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猛侃专栏),由于影院经营成本提升、高端影厅建设等客观因素影响,内地票房的稳步上涨是很难被逆转的。再加上电影窗口期逐渐缩短,因此短时间内,或将有越来越多价格敏感型人群,选择“离开电影院”、降低观影频次。

但也并不必要因此而过度悲观。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去年的元旦档、春节档和清明档三大档期内,同比观影人次都在下降,而人均观影部数和人均购票数却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这意味着,很多有固定观影习惯的观众进电影院的次数正变得越发频繁,甚至还拉动家人、朋友一同观影。

对此,在毒眸所举办的行业沙龙上就有嘉宾表示(点此阅读:观影人次同比消失八千万,但是一线城市票价仍有上涨空间?),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急需去做的,就是“培育一部分忠实、稳定并且不受票价影响的观众群体,而这部分观众群体的组成不仅仅只有资深影迷,也应该拉近一部分路人观众,以把这类人群培养、放大到最大”。 如何培养?答案首先肯定还是得回到影片供给上。

“除了《流浪地球》这样的爆款,市场其实还需要大量的腰部影片。”有资深电影从业者告诉毒眸,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有大量腰部的影片支撑的。“(健康的)市场应该是一个橄榄形的,要培养把电影当成习惯的高频次观影人群,还得要有很多的腰部影片撑得住,市场才相对比较健康。”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误杀》

从数据变化来看,春节档、暑期档等大档期,短时间内票房很难再出现质的飞跃,而电影产业的客观规律也决定了不可能每个月都有《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现象级影片救市。因此如果内地电影市场想向700亿或更高票房发起冲击,那么利用一些中等体量的影片(如《少年的你》《误杀》)来盘活冷门档期,以提高核心观众观影频次、培养更多忠实观众,便成了打开局面的重要方式。

二.观众的口碑敏感度有多高?

口碑为王,一个老生常谈但始终有价值的话题。

 2019年,内地票房前15的电影当中,没有一部影片的豆瓣评分低于6分,这在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还是首次;阿里影业灯塔联合毒眸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市场用户观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则显示,截至12月12日,2019年淘票票评分在8.8分以上的电影(所有电影平均得分8分),占全部610部影片的11%(约67部),但却斩获了64%的票房(接近390亿),比2018年多出了近90亿。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好电影更容易大卖、烂片越来越难以立足,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更重要的其实是过去一年观众的口碑敏感度又有了较大提升:2019年春节期间,口碑表现最好的《流浪地球》,上映第三天单日票房就成功逆袭登顶,而前年春节口碑最好的《红海行动》,上映第七天才拿下自己首个单日冠军。

无独有偶,8月9日上映的《上海堡垒》原本拥有33.2%的首日排片,可由于口碑崩盘,短短不到半天时间就被上映超过两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逆袭,仅仅收获了7457万的首日票房。次日单日票房更是滑落至2059万、排名当地第四——《爱情公寓》式票房大爆,没能在这部影片上复刻。

观众对口碑的反映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观众的自主性和评判标准有所提升。《报告》数据指出,2018年的相关调查发现,淘票票评分9.1分以上的电影,能够得到94%以上用户的认可,但是2019年想要覆盖到相同数量的人群,则必须是评分9.2以上的电影。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此外,过去观众判断影片的质量高低,更多会看平台评分、KOL观点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KOL映前的口碑并不一定准确、平台开分时间也并不统一。在此情况下,很多人已习惯通过熟人社交网络,去了解一部影片信息的好坏、判断是否应该去观看一部电影。正因如此,有不少从业者告诉毒眸,对于一些质量不佳的电影,如今映后口碑维护已经没太多意义,影片是好是坏观众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方式。

相反,对口碑、质量较好的电影来说,怎么做好口碑扩散、利用口碑效应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则显得格外重要。《报告》显示,去年票房1亿以上的影片,首日票房贡献率从前年的13%下降到了12%,说明好影片往往会具备一定的长尾效应,随着口碑的发酵在后期也能取得不错的票房。

三.影企的寒冬过去了吗?

早从2017年起,影视行业里常聊起的一个话题就是“文娱行业触底”了吗?

如果单从过去一年里媒体的报道来看,“寒冬”似乎还没有过去:去年年底,多家媒体报道称,2019年中国影视公司关闭和注销的多达1884家(天眼查数据),资本仍在不断撤离影视行业。

但在毒眸看来,这样的表述并不足够准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1884家注销的公司当中,包括不少位于霍尔果斯等税收优惠地区的“空壳公司”与各类工作室,因此这批关闭、注销潮,与其说是影视行业寒冬的延续,倒不如说是行业进一步“去水”、“挤泡沫”所带来的结果。

实际上,如果就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而言,2019年行业的确有“触底”的迹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包括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在内,很多2018年股价跌幅较大的公司,已然止住了下跌的颓势,不少公司的股价较2019年年初都有了一定回升。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很多影视公司受到春节档热度影响,股价甚至迎来了大幅增长。

面对连续多年垫底的传媒板块,已经有不少券商调高了2020年的行业评级。对此,联讯证券解释称:传媒板块经历了四年多的下跌,目前已经进入底部交易区间,低估值情形下,任何利多都是上涨的动力;传媒板块估值风险已充分释放,目前板块市盈率为34倍(已剔除负值),相较于2015年5月(历史最高点)的112倍下跌约七成,同时亦明显低于历史均值47倍(指2012年至今的均值)。

由此可以判断,在经历了多年的波折与调整后,传媒影视行业正逐渐向一个稳定期过渡,行业“寒冬”正在慢慢过去。

但就此断言“反弹”、“盛夏”将会到来,还有些为时尚早。去年11月底,《经济日报》采访多位投资人时被告知,短期内对影视文娱行业还持观望态度,目前仍“很少投资纯内容的公司”。

去年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年度爆款,但作为主出品方的光线当时却并没有迎来股价的持续大涨(点此阅读:《哪吒》已逆天,光线何时能“改命”?)。在某次股价下跌后,曾有分析人士告诉毒眸:“影片上限已经可见(不过此后影片还是突破了‘上限’),预期快到了、股价提前下跌是正常现象。说明在现在的行业环境下,大家不愿意给单品爆款长期买单,因为公司没法保证下一部作品还能大卖。”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因此当下的影视公司如果再想得到资本的充分认可、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多斩获,除了要有爆款“背书”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要证明自己的“稳定性”——这既包括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不一定是爆款)的稳定性,也包括了营收的稳定性(多元的业务、营收架构)。

此外,行业趋于平稳不等同于不会再生变数,洗牌、座次重排仍然会是未来几年行业里的主旋律。

一方面,就在老牌影企自我调整的这些年里,新兴的互联网影企也在迎头追赶。2019年里,猫眼主出品的电影已经达到了22部,总票房超过67亿;阿里影业作为主要出品方,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绿皮书》等热门佳片的出品;腾讯影业除了继续投资《大黄蜂》等海外大片,也开始布局像《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样的国产文艺片与《紧急救援》等国产大片……互联网影企的声量正越来越大。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南方车站的聚会》

另一方面,市场和受众的变化也给了很多新锐影企机会。如前文所言,腰部影片对于电影市场正变得越发重要,但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有知名影企的高管向毒眸透露,很多大型传统影视公司,其实已经下调了中等体量影片的投资比例,因为这类影片对大公司“性价比并不高”。

在毒眸看来,这部分影片对一些新公司却是好机会,能够成功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的企业,则更有机会在行业里收获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进口大片不再是“大杀器”?

去年的年终盘点里,毒眸还有一个被“打脸”了的预测:“观众明显也开始对好莱坞甚至是印度批片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指望今年能涌现一两部30亿+的超大爆款进口片,似乎不太现实。”结果没曾想,《复仇者联盟4》狂砍42.4亿,成为了史上首部40亿+的进口大片。

可需要注意的是,《复仇者联盟4》的爆发是具有多重偶然性的(点此阅读:谁撑起了《复联4》的40亿票房?史上最高票价和二刷的年轻人们):饥渴市场的报复性观影、漫威和迪士尼十年布局收获的结果、很多影院调高了票价……因此《复仇者联盟4》的成功并没法证明进口片在中国内地市场仍然是“大杀器”。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复仇者联盟4》幕后花絮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片的总票房为230.91亿,和2018年几乎持平;占全年总票房的比重为35.93%,占比略有下滑;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除《复仇者联盟4》之外,去年其他进口大片的表现普遍不够理想,票房排名第二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仅卖到了14.3亿,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里也只有这两部进口片,为近年来进口片表现最差的一年。

进口片表现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好莱坞2019年的布局与调整。2019年,好莱坞正式从“六大”变为了“五大”,再加上《复仇者联盟4》来势汹汹,各方都从不同程度上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因此这一年也被视作是好莱坞的小年,很多公司、片厂都在为之后几年积蓄力量。

但毒眸认为,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好莱坞大片所表现出的创新乏力,导致内地的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去年全球范围内票房靠前的大片,几乎都被迪士尼及漫威(包括和索尼合作的《蜘蛛侠:英雄远征》)给包揽了,而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大IP或者续作、翻拍——《复仇者联盟4》《蜘蛛侠:英雄远征》《惊奇队长》《阿拉丁》《狮子王》《冰雪奇缘2》……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冰雪奇缘2》

大IP的好处,在于保证了影片票房的下限,同时具备大量的IP衍生空间,可与此同时也制约了影片的票房上限、消除可能带来的惊喜感。正因如此,去年《X战警:黑凤凰》等质量欠佳的大IP,上映后不久就被市场所抛弃(尤其是在中国内地),而《小丑》这样的反套路电影,却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话题、成为爆款。

对于好莱坞的保守、同质化(特别是超级英雄电影),去年以来包括马丁·斯科塞斯等老牌导演都提出过批评和担忧(点此阅读:“痛批”漫威背后,“马丁·斯科塞斯”们在担心什么?| 猛侃专栏),但遗憾的是在绝对的经济利益面前,好莱坞原创乏力的现状似乎很难被立刻扭转。而这也决定了,未来几年进口片在内地市场很难持续掀起大的波浪——当然,诸如《阿凡达2》等现象级影片,仍然有机会卖出极高的票房。

不过2019年围绕着进口片,也不全是坏消息。

大制作总体表现乏力的同时,大批中小成本进口电影(尤其是批片)却焕发出了别样活力:小语种电影《何以为家》在《复仇者联盟4》的排片碾压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黑马;20年老片《海上钢琴师》终登内地银幕,吸引了大批资深影迷;融创文化版权引进、乐创文娱协助推广的《利刃出鞘》,成为了年度口碑最好的新片之一……经过前两年批片市场的泡沫破碎后,很多优质的批片又再度成为市场的宠儿。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利刃出鞘》

因此观众并非不爱看进口片,只是需要更多的“新鲜感”。而目前行业里也有人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继《海上钢琴师》大卖之后后,《美丽人生》等豆瓣TOP250佳片也被引入内地、将于今年上映。“老片新映”或许没法掀起《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观影浪潮、斩获数十亿票房,但绝对会是饥渴的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

五.宣发、营销还能怎么升级?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一部名为《宠爱》的电影“横空出世”,斩获了1.72亿的单日票房,给2019年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宠爱》能够斩获如此佳绩,宣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临近年底时,片方就开始做起了跨年营销,动员观众到影院观看该片跨年。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宠爱》为国产影片首日场次影史第一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一年之前,《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次开始在抖音等平台上,做起了跨年观影营销活动,靠着“和最重要的人一起跨年”、“一吻跨年”等概念斩获了2.6亿的首日票房。但因为大部分被吸引进影院的观众并非这类文艺片的目标受众,以至于影片口碑瞬间崩盘,次日票房便跌至1120万。

不过《宠爱》并没有复制《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悲剧,上映第二天该片收获了1.13亿票房,整体趋势较为平稳,甚至有望冲击6亿或更高的票房。而这种相似手法不同命运,也再度证明了一点:和影片内容、质量与风格一样,宣发也并不存在所谓“最好的”,而只有“最合适”的。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宠爱》

在分析2019年的经典案例时,曾有从业者和毒眸举例称,国庆档上映的《攀登者》采用了一套很常见的营销模式——“吴京章子怡CP感”等话题多次被送上热搜、抖音官方号不断推送相关物料。可对于这样一个类型的电影及其主演来说,类似的方式很难让普通观众注意到影片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很多观众也对炒吴京和章子怡的CP感到莫名其妙,从而导致票房转化受到了影响。

“从抖音的平台趋势来看,我觉得借助抖音做互联网营销已经到第二个阶段了。”有营销公司负责人告诉毒眸(点此阅读:李佳琦都卖电影票了,电影网络营销还能怎么玩?),第一阶段是用户爱看什么从业者就做什么,结果带来了大量同质化,“而第二阶段更考验营销动作的准确性,还要考虑用户感知的舒适程度,在视觉传达上花更多心思。”

正因如此,尽管2019年影视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少宣发营销上的新玩法,例如明星、片方走入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一同给作品“吆喝”,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玩法上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思维和“方法论”上的升级——如何更精准地把握用户喜好,做到精准投放。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观影偏好上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区隔(该偏好并不指口碑偏好,仅仅是目标用户在淘票票上的购票占比/整体用户在各影片的购票占比)。而如果对目标对象以生活地区、工作、学历等多元维度进行划分,又将会呈现出更多不同的用户偏好画像。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因此再想要靠广撒网的方式来收获大量用户的注意力,已变得越来越难,未来宣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定会是用户数据处理及精准投放能力。

基于这一点,阿里影业、猫眼等掌握用户购票数据的互联网影企,必定会在宣发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机会成为整个宣发行业的“整合者”。而除此之外,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迁移,今日头条系以及快手等平台,也将有很大机会去分食宣发营销领域的蛋糕。

2019年年末的一个案例,就已经证明了短视频平台在营销层面的另一重潜力:伴随着影片《牧马人》的片段在抖音、快手上快速传播,有很多95后、00后开始涌入视频平台观看该影片。原本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人数只有几千,但短短一个月内评分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8万,评分也上升至8.6。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即使所有片子都做抖音营销,但谁能克制数量、保证质量,就能吸引到观众,毕竟只要内容是新的,再老套的形式也会有观众看。”有资深从业者告诉毒眸,套路性地宣传正在被边缘化,明星上热搜不再是电影营销成败的关键,越来越精细地产出好的创意和好的内容,并找到合适的渠道分发铮显得愈发关键。“所有营销动作一定要能够回到电影本体上,用电影的情感和力量和观众互动,以真情换真心。”

六.下游洗牌已经开始了?

大银幕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同比增幅约为16%,和2018年几乎持平,要远低于2015年34%的银幕增速。然而即便只有当年银幕增速的一半,也要远远高于同期票房及观影人次的增速,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匹配仍在困扰着很多从业者。

拓普智库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单店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有7家的票房同比出现了下滑,9家人次同比出现了下滑。这些影院大多数分布在一线城市的热门商圈,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流,但仍然不免遭遇经营上的难题,由此可见很多四五线地区的小影城,日子该有多艰难。

也正因为日子难过,2019年多次出现高票价争议事件:2019年春节档,很多小县城一张《流浪地球》的电影票都涨到了80以上,很多地区大年初一到初五的涨价幅度都超过了100%;而到了《复仇者联盟4》上映期间,更是闹出了天价服务费事件(点此阅读:400块一张票的“复联”,只会让观众远离电影院 | 猛侃专栏),不少电影票都被炒到了500元以上。这些行为看似是涸泽而渔,但也表现出了很多影城在生存上的无奈。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影城高票价

但即便如此,银幕的增长仍旧不会停止。早在2018年,《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就提出未来两年内地银幕总数将增至8万块——也就是说,今年内地预计还会净增1万块银幕。而当时便有从业者告诉毒眸,一定是会先淘汰一部分经营能力较差的影院,再补充新的优质影院。

洗牌、淘汰,下游的迭代其实比中上游来得更快、更直接。

2019年,毒眸报道过大量下游公司内部调整或者并购的新闻,其中包括部分外资影投被曝要撤离内地、大地等老牌下游公司出现了管理层震动、拖了许久的星美问题终于有了下文(点此阅读:关停140家影院的星美院线谋出售,巨头或组局接盘)……而就在2019年即将结束时,又有消息传出,包括CGV在内,一些老牌影投公司也关停了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的门面。毒眸去年预言洗牌最快2019年就会发生,如今来看已经成为现实,之后几年表现一定会越加明显。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星美的欠薪事件

而就在老旧影院被淘汰的同时,新的高端影院也在不断被扩充。去年下半年,CGV一面关停老旧影院,一面又陆续开业了深圳CGV影城卓悦中心旗舰店等高端影城;去年拿下了院线牌照的博纳,在2019年也扩充了十四家新影城,而根据博纳总裁于冬此前向毒眸所介绍的,博纳新扩充的影城都会主打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品牌店(点此阅读:博纳不退潮 | 专访于冬)。

在毒眸看来,伴随着一二线城市观众收入的提升和文化消费需求的迭代,未来几年里类似的高端影城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全国票房前十的影院中,唯一一家票房、人次都没有下滑的是北京寰映影城合生汇店,该影城是万达电影旗下的高端品牌影城,其票价要远高于一般影城,但很显然影城所处的区位、影厅环境,对于一些对观影质量有要求的观众来说,是具备不小吸引力的。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北京寰映影城合生汇店

至于很多中小影城与影投公司,“开源节流”(点此阅读:“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后,中小影城如何开源节流“活下去”?)以及通过提升影院服务来把顾客拉回影院,将成为其必修课。即影院需要考虑卖品的摆放与营销策略、尽可能开发更多广告展位、完善自有的会员体系等(点此阅读:“复联4”高票价背后,影院正在反击猫淘)。总之就是一句话,“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七.2020,中国电影会好吗?

今天是2020年,也是2020年代的第一个工作日。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中国电影“黄金十年”的一个收尾。在此前的文章中(点此阅读:中国电影这十年:烂片死去,英雄老矣),毒眸曾经提到过,在这十年当中,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企业入局、用户关系习惯变化等影响,整个电影产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有不理智、不理性所带来的泡沫与危机。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如果将时间倒回到十年前,人们一定不会想到只用十年时间,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就足以和北美电影市场媲美、电影会成为许多中国观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北美电影市场近年来增速一直较低,在接下来的这个十年里,中国将大概率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但正是因为电影、文娱消费对中国观众越来越重要,竞争必定会越来越强烈、观众的要求也必定会越来越高。最近的三四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观众喜好变化所带来的泡沫破裂,见证了流媒体和短视频兴起所带来的用户分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电影行业所将要的挑战将远比现在要大得多。

未来十年,中国电影、电影产业会好吗?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电视媒体的兴起,好莱坞电影产业也曾经面对过和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类似的困惑——既然有线电视上就能看到不错的娱乐内容,各种影视剧集和体育节目,观众又何必另外花钱去电影院呢?

为了应对有线电视兴起对电影产业的冲击,一轮围绕着叙事模式的产业升级在好莱坞铺开,影片的投资规模、制作体量也水涨船高,进而掀起了制片体系标准的升级,用来对风险进行更精准的把控。再加上伴随着电影发行模式的迭代和创新,好莱坞自70年代后正式进入大片时代,彻底区别于传统欧洲电影的好莱坞大片开始席卷全球,好莱坞世界电影中心的地位也就此奠定了下来。

换句话说,好莱坞电影正是在一次史无前例的危机当中,确立起了其全球电影霸主的位置,进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

反观中国电影,2019年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升级、一些突破,例如在《流浪地球》中市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力量,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后国人罕见地对一个国产系列化“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旋律电影开始调整叙事模式、吸引到了更多年轻的受众(点此阅读:主旋律影片大卖,因为年轻人更爱国?)……在挑战和变革当中,一轮轮行业的革新其实已经开始了,越来越多新的力量正在涌现。

2020年,中国电影靠什么冲击700亿

可只做到这一步,或者说只有头部的影片、公司做到这一步还不够,电影行业想要彻底不被取代、建立起全行业的“护城河”,需要的不仅是极个别优秀代表,而是整个行业的升级、新标准的建立。工业化,这个过去几年里被不断提及的词,未来几年一定会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关键的钥匙(点此阅读:如何理解中国电影的工业化?)。

所以2020年、2020年代,中国电影究竟会好吗?我们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过去十年一样,未来十年行业里的机会、可能性,将远超此刻我们的想象;而不同的是,过去十年中国观众更多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见证者,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不断增长的消费力,我们都将有机会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参与者。 新的十年,开始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