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的原罪
大嘉购整理编辑:
拔出萝卜带出泥。过去的2019年随着一些健身品牌、培训机构的暴雷、跑路。他们身后的预付费的经营模式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成了被唾弃的对象。纵观这些暴雷的机构,并不是大家口中的的快互联网模式下诞生的品牌,一大半以上都是运营多年的老品牌。
翻看他们曾今的历史,我们找不到导致今天资金链断裂、破产的隐患,但是大多数的运营品牌中,我们在近五年的发展中都能或多或少找出一些“不祥”的端倪,其中预付费就是这些不祥之兆中那个最大的错误。
日前,北京市七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预付费的消费管理意见,规定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教育培训机构、健身机构和一些共享经济行业。意见规定:“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健身房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这个意见很明确的切断了这些年来形成的毫无底线的预付费模式的长期性经济来源。
监管机构的动作更进一步的表明了预付费是这些商业模式上的一颗毒瘤,必须切除。难到它真是带有原罪吗?
预付费从制造型企业走向非生产型商业
预付费与市场经济的模式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并且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具体到最简单的制造行业转向订单式生产模式之后,预付费是双方履约合同的先决条件。简单的说,如果订单方不向生产方支付一定比例预付费的话,生产方是不可能开始订单生产的,有了订单方的这笔预付费资金,生产方才可能有了购买原材料备货的一部分资金。
这些比列的预付费更多的式约束订单方按照合同给付剩余款项。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就逐渐开始在以制造为中心得商业模式中来,双方得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但预付费在教育培训机构和健身机构得意义却完全不一样。
在最近得五年中“快”是一个在商业中被提及最多得词汇,谁能快速占领市场,谁就能赢得未来,处于完全竞争得教育培训机构和健身房也想未来有一片属于自己独有得市场。那么采用互联网的“快”就是能看见的最好的方法。大大小小教育、健身机构都采用了快速扩张的市场战略。
即使是我们熟知的新东方、好未来等这样巨头级别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这五年中曾选择过快速扩展的战略,只不过再后来的实际市场验证中,一些所谓的快速拓展出来的网点因为不盈利也选择了放弃来止损。而今天那些跑路的机构是还没等到自己发现这个巨大的漏洞转身,市场就给了重重的一击。
预付费为何在健身、教育培训行业失灵了
和生产型商业不一样的是,这些机构的用户大规模的预付费并没有使用在一一对应的服务支出上,而被用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上,这些扩大的市场规模并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是否是合理的。可是用户的预付费一定是有服务商对应的成本开支项的。换句话说,企业将一笔对应成本支出的收入运用到了风险巨大的市场扩大上。如果新拓展的市场一旦被验证是不成立的,那么所有投入都瞬间转化为负债,在机构实力庞大时,可以继续利用预付费来掩盖,或者自有资金也可覆盖,小范围的失败总之市场是可以允许的。但当自己市场的扩大的脚步完全依赖预付费时,不可挽回的错误就发生了。
可是这些机构不仅没有看到危险,反而是继续价码,为了在拓展市场后增加收入来源,它们通过引入金融贷款的模式更进一步降低了预付费的门槛,也即用户即使零预付,在金融信贷模式支撑下,机构仍然可以拿到自己的那部分预付费,而且预期会更加稳定。用户和机构的双边关系演变成为用户、机构、金融服务商更为稳定的三者关系。正是在这样“稳定的”支撑下,机构走到了今天暴雷地步。预付费也被贴上了原罪的标签。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