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胡闹!直播答题之后匿名社交又迎复活潮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丁道师(ID:dingdaoshi),作者:丁道师
就像绿巨人打过的那个响指一样,最近互联网行业流行起来“复活潮”。
先是销声匿迹近一年的直播答题,死灰复燃。西瓜视频上线了直播答题活动《头号英雄》,活动期间每场奖金为20万元或100万元不等。《头号英雄》这次学聪明了,牵手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发起了一系列正能量的活动。
几乎在同时,在“马桶MT”、“多闪”、“聊天宝”这三款匿名社交APP消亡一年后,多款匿名社交产品被密集的推出或者迎来了资本动作。
1.百度上线匿名社交软件“听筒”,用地图社交连接年轻用户,主打大学生市场;
2.“即刻”团队收购匿名社交APP“一罐”,借机重出江湖;
3.果壳推出“递爪”,主打4-6人的匿名语音社交,可让用户在一个设置好开场时间、话题的聊天局中讨论感兴趣的内容;
4.腾讯推出全新匿名情感社交产品“灯遇交友”,玩法与微信、QQ、QQ邮箱下线的漂流瓶功能相似。
从BAT级别的巨头,到新锐创业公司,短短一两个月内匿名社交赛道再次火爆,出现了最少数十款产品,让不少业界人士直呼“看不懂”。
这段时间,我先后接受《中国经营报》《财经》《ZAKER》等媒体采访,重申了我一贯的观点看法:不管是直播答题还是匿名社交,借助这一年来火爆的社交玩法重新归来,依然是一种“日抛型”的应用。因为他们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虽然能够较快的获得用户和流量,但是欠缺用户粘性。用户选择很容易,放弃也很容易。这种模式注定“火得快,死得也快”。
关于直播答题,上周我已经在《死灰复燃的直播答题,会重新站上风口吗?》一文中做过阐述(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搜索查看全文),今天我们重点来聊聊卷土重来的匿名社交相关的话题。关于这些话题,我整理了媒体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以及我的回答。
问题一:不少匿名社交APP都曾出现“爆火后陨灭”的情况,比如王欣的马桶MT、老罗的聊天宝,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中国互联网日益完善的治理体系来看,实名制已经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基本要求。如果有平台还把“匿名社交”当成卖点,很显然是与大势相违背的。
12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鼓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含有正能量内容的信息。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散布淫秽色情信息,散布谣言,侵害他人名誉等的信息。
而我们知道,匿名社交类平台最容易滋生这类不法信息,甚至个别平台成为了为此类不法行为提供传播渠道的“温床”。所以从核心的法理来说,匿名社交这种模式本身就不可能做大做强。
问题二:近期又密集的兴起了一大批匿名社交产品,作何解释?
答: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是政策不鼓励、不支持、不允许的,越能获得较大的关注度,越能吸引眼球,进而实现商业变现。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近期这一批所谓的匿名社交APP,都是伪匿名,实际上绝大部分的APP都要求提供真实的身份、手机等信息,是实名社交。
在国内社交领域,微信如此强大,后来者只能另辟蹊径,反微信而行,讲一些新概念和玩法,才能获得资本和业界的关注。而风靡海外互联网的“匿名社交”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标的,匿名社交的概念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吸引眼球和关注。这不,把我们这些媒体人已经吸引了。
问题三:陌生人社交如果走不通,那为什么陌陌成功了?
答:近期不少人都和我谈到这个维度,他们无法理解“既然你说匿名社交或者陌生人社交天然就走不通,那为什么陌陌成功了”。
在这里我统一回答下这个问题。关于陌陌,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是一个典型的实名社交产品,绝非陌生人社交。明确了这个定位,这个问题就成伪命题了。
问题四:腾讯接连推出多个社交APP目的是什么?出于什么战略考虑?
答:“腾讯战略”这只是部分媒体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实际上腾讯系内部有一个鼓励创新的机制,经常会有数十数百款产品同时研发,这些产品由相关团队自行安排(团队自由度很大),不需要经过腾讯战略层面的决策部署。
所以腾讯近期的一系列产品动作,可以看做腾讯体系鼓励不同部门追求创新的一个积极信号,很难由此上升到战略层面考量。
问题五:海外的匿名社交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果进入中国会改变当下的社交格局吗?
答:海外其实主导市场的,也还是Facebook、WhatsApp等熟人社交产品,陌生人类社交APP除了广告、游戏等我们熟知的变现方式以外,始终没有探索出了足够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没有哪个APP能算的上成功。这些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即便曲线进入对市场大局来说也难有大的改观。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