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律师》到底是不是“精英”?听听真正的律师怎么说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毒眸(ID:youhaoxifilm);文 | 张娜 编辑 | 何润萱
“编剧对律师有什么误会吧”、“都市悬浮中年偶像剧”。
在最近的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不少观众对于《精英律师》这部剧的负面评价。面对年末《庆余年》《大明风华》等古装IP剧的“夹击”,这部主打都市律政题材的电视剧,原本是有着黑马潜质的:既是专业的职场题材类型,又有靳东、王鸥的“三世cp”,以及刘敏涛、邬君梅、袁泉、蓝盈莹、田雨等一众演技在线的演员,堪称年底的一个准爆款。
也正是上述原因,让这部剧在开播当天的收视率在北京卫视达到1.73%,位列CSM59城数据第二,东方卫视则以1.302%的收视率位于同时段第五。迄今为止,也多次凭借“心疼栗娜”、“精英律师东北出道”等热搜词登上过微博热搜十余次。
但随着剧情推进,《精英律师》豆瓣成绩也从开画的6.5分跌至5.7分,一部分观众对于靳东饰演的律师形象并不买账,认为人物和现实大相径庭;另一部分观众怀疑《精英律师》抄袭了美剧《金装律师》,并且在改编上不尽人意。不过,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该剧的制片方新丽传媒有较大可能购买了版权,只是由于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限翻拍”,没有对外声张。
豆瓣评分已跌至不及格
除了观众的吐槽之外,这部剧也引起了众多法律从业者的不满。在豆瓣、知乎等平台里,不乏专业律师对于剧中“律师没输过官司”、“顶级律所不看学历文凭”、“1个小时10万的律师咨询费”等剧情设置产生了质疑。
事实上,此前律政题材的电视剧并不在少数。内地有《离婚律师》《继承人》,TVB更是有经典的《壹号皇庭》《律政新人王》;国外也有《皇家律师》《律师本色》等等。律政题材也是剧集市场上经典的常青树,一般来说收视率都可以达到不错的成绩。比如2014年播出的《离婚律师》,根据CSM34城省级卫视黄金档收视率显示,单台收视率达到了1.547,曾多日创下三台收视同时破1的记录。但为何在2019年末开播的《精英律师》,却屡屡遭到诟病?
这部剧究竟是一次错误尝试,还是表达被误解了?毒眸此次专程采访到了目前主攻娱乐法的李振武律师,他也是公众号“星娱乐法”的创始人,关于剧中对律师这一职业的还原度,以及律政剧应该怎么拍,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到底这部剧该不该被骂?以下是他的自述全文:
“第一集就让我差点弃剧”
其实《精英律师》在开拍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作为从业者,我们当然会关注一些相关题材的作品。目前我身边的律师对这部剧更多的是持批评的态度,我觉得有点过,因为大部分律师根本没有完整看过这部剧。不过,这部剧本身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专业上的瑕疵。
比如,剧里虚构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并且在台词里也带上了书名号。在法律的视角里,带上书名号的,一定是一部可以形成法律体系的部门法,而中国的知识产权范畴里的法律条文,并没有这部法律。
如果编剧自己造一个法律的规则,并按照这个法律规则去审理案件,这个剧就太脱离实际了。既然是主打行业剧,在涉及法律知识的情况下,想要有普法和教育的意义,就必须要符合,也要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则。
而且从前面几集来看,还会出现律师刻板形象的问题。剧里为了表现法律天才的人设,会让角色张嘴就来一字不差地背诵法律条文。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称之为“精英律师”的人,不是说背法条很厉害,而是说客户提到一个问题时,他知道从哪里找到这个法条,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才是最重要的“精英”能力。
不过最让我差点弃剧的是在第一集里,蓝盈莹饰演的戴曦在电梯里面对超载时,靳东给出了她一张名片说,“我一定会让你得到一大笔赔偿”。实际上,这种话一定不会是精英律师说出来的。在相关律师规则条例里,律师不应该给当事人打保票,说这个案子一定会胜诉。这种有意制造的戏剧冲突背离了一些律师的常规操作,显得极其不够真实。
开场便强化罗槟强势精英的人设
之前我也了解到,这部剧的编剧陈彤之前也写过《离婚律师》,她自己对律师行业是有深度见解的,却还是用一些圈外人看律师的角度去描写人物形象,包括在一些剧情细节的把控上,还是不够深入。
靳东饰演的罗槟去谈判时,面对当事人不是一个知名设计师,就随便给出对方一个500万的调解谈判额度。在现实生活里,如果律师都有这么大权限的话,双方和解就会很好谈,也不会体现出律师的谈判技能。
以及最近大家diss最多的,也是最初引发这部剧在行业里被吐槽的第一个爆点,是靳东说自己的咨询费6000到10万之间不等的台词截图。确实在行业里,10万是一个高到离谱的价格,不符合律师的现实环境。
罗槟称自己的咨询费6000到10万之间不等
编剧陈彤回应剧中的高价码
但在我看来,这一段台词放到剧中,数字也只是两个律师之间斗嘴的一个桥段而已,有着开玩笑的意味。可能很多从业者并没有追剧,更多的是凭借一两张流传在网络上的动态截图,就会断章取义的轻易下判定,进行抨击。
对于他们而言,之所以激烈地批评这部剧,也是希望有一个律政剧可以还原律师真实的工作场景,随着播出也可以对法律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剧中却把律师刻画的非常高大上,会让更多的观众对现在市场上的律师产生误解。
70%的真实度有哪些?
虽然剧中有着很多专业上的瑕疵,但如果要给这部剧和真正的律师接近度打分的话,我会给出70%。
我了解到,这个行业里的精英律师确实会非常注重自己在客户面前的形象,西装是定制的、车子会很高档,走路的时候也会“带风”等等。不过,这种人毕竟是少数,靳东饰演律所里的普通合伙人,还到不了行业里对精英的定义;而大部分的中国律师都是在普通的律所里,要为生计奔波,可能还会有一些不修边幅。
剧中对罗槟形象的展现
不过,剧中有些场景还原得也还比较真实。比如作为律师助理的戴曦告诉客户,广告语中不能使用最高级,客户反问应该怎么用时,戴曦回答不上来却被客户讥讽,“你不能给我说不能用,应该给出我解决方案”。在律师整个行业里,很多客户的诉求都是这样的——告诉我哪些不能干、告诉我哪些风险。甚至还有一些客户要的是业绩方案,或者怎么能打擦边球。剧中这个场景也揭示出律师行业的一些常见问题,看上去也会比较真实。
其次,一般年轻律师刚开始进入行业时,没有太多选择项目的权利,都会经历一些内心的正义感和委托人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剧中的戴曦刚开始也是一个比较感情用事的人,在关于竞业限制的案件里,后来又返回去告诉那个人,“竞业限制不扩大到亲戚”等等。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蛮好的例子,后来靳东也跟她讲的时候,也很明确的体现出来,律师要为的是委托人服务,自己的公平正义先存在内心。
还有一个细节,剧中何赛曾说“律所只收名校毕业的硕士生。”确实在现实生活中,精英律所对学历的要求正是如此。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list,比如人大、北大、清华等几所高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青睐,海外经历也是加分项,没有司法证书是不可能进去的等等,这些律师函招聘的硬性条件都与现实贴合。
平心而论,我觉得这部剧和之前《离婚律师》等律政剧相比,至少树立了一种律政剧的新模式。不是通过狗血的剧情、满屏的爱情线去吸引受众,还是会有一些知识点,有普法教育的意义。节奏和画面上,也能看出来是有意营造的美剧氛围,台词的紧凑感,密集度都形成了新的风格。
《精英律师》宣传海报
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聚焦法律行业,特别是有了国外《金装律师》等美剧的成功模式后,资本往往都是逐利的,国内今后应该也会出现更多类型剧尝试落地的可能。
其次,律政题材的涌现也跟现在整体的影视环境有关。当古装和穿越剧题材受限时,大家就会集中扑向现代戏。而在现代戏里,甜宠剧、各种都市爱情题材剧也拍的差不多了,关于律师、医生等行业剧也就慢慢起来了。
从剧情内容上出发,这类题材剧既可以涉及到刑事,又可以涉及到民事;可以有离奇的案情,也可以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剧本创作上有着很多的可能。从行业上出发,律政剧既能向大众展现行业的普遍生态,也能达到普法的效果,对于律师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但即便如此,这条被其他国家的影视剧证明很容易出爆款的行业剧,要拍的好,也不容易。我自己本身也在做一些律政剧的尝试,真正从律师的视角去写剧本,做制片,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一路打怪升级的角色才能吸引人”
律师剧难拍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演员可以去体验律师生活,但编剧和策划如果不具备法律基础功底,不懂法律整体的公平正义框架,是真的很难写出逻辑自洽的本子,反而很容易剑走偏锋。
很多人都会质疑《精英律师》这部剧是不是没有法律顾问,但我觉得一定是有,但法律顾问只能够在开拍前对剧本提出修改,而现在影视业的拍摄常态,经常是在现场边拍边改剧本。
《精英律师》剧照
所以今后在编剧和策划层面上,希望可以出现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法律条文,也会编剧。或者由律师把整个框架搭好,让专业的编剧改成剧本,这样剧本的逻辑和细节处理上就会好很多。
艺术毕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如今的环境下,律政剧似乎也不太适合《精英律师》这种特别“高端大气”的类型。观众不太愿意接受主角一上来就站在人生的山顶,反而会喜欢那些比较平常,一路通过打怪升级扭转生活境遇、可以与观众一起成长的人物角色。
在很多人看来,靳东在《精英律师》里的角色并不讨喜,也是因为和观众没有共鸣,没有清晰的人物成长线。包括现在很多的律政剧,国内外大体都脱不了一个框架:律师都是西装革履,都很高大上,缺失了与底层人物的共情能力,角色里少有那种很艰苦的平民律师。
靳东在《精英律师》里的角色并不讨喜
外界还是向公众呈现对于律师高大上的一种理解,鲜少有剧是为了去刻画法律人面对公平、正义,追求社会秩序的剧情。我觉得这些,恰恰可能会更加引人深思和共鸣。
而律师的最终归宿,不应该是像剧中靳东所饰演的那样,彰显出自己多么牛。行业里,越精英的律师越低调,越大牌的律师越谦卑。
《精英律师》中为罗槟加上的华丽title
一部以律师命名的剧,我觉得最核心的要素是要还原行业生态,而不是建构律师行业的乌托邦。不过,也正因为《精英律师》这部剧饱受争议,让很多人对这个职业产生好奇:真实的律师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
在我目前的职业生涯里,我认为律师首先要有非常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因为每天的工作也会被分成很多的部分,开庭、见客户、看合同、写法律意见书等等,大咖律师也真的非常需要剧里说的秘书和助理去帮助合理安排时间。此外,律师还要面临怎么找到自己客户的问题。这个职业既有外联的部分,也有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的部分。
律师到最终不仅仅只是一个律师,他也会是一个商人。当然,法律是自己的根本,是需要立足的“手艺”。但这份职业干到顶级的时候,能够从自己的客户里直接对接资源时,又转变成是一个商人,让自己成为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制造者。
比如,我刚开始进入影视行业时,发现很多业内人认为喝一次酒,兄弟之间打个招呼就可以拍板一个项目,完全不需要合同。所以中国的文娱行业,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不高。
但随着行业近几年慢慢滋生出了例如税收、限薪等一些问题,我相信在越来越规范的影视娱乐行业里,娱乐法肯定会有更深入的需要,所以我希望这个行业的律师不是炫耀自己的客户有多牛,而是娱乐法在中国有更大的影响力,扭转文娱行业里很多从业者认为法律什么用的误解。
这是我的初衷,我觉得应该也是所有法律从业者的驱动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横店脱下古装